姚明鶯,周慧慧*,陳 娟,萬蘭芳
(無錫市第八人民醫(yī)院,江蘇 無錫 214011)
知識共享行為是指知識擁有者相互交換知識的行為,對一個人的核心能力具有重要的影響,醫(yī)院是典型的知識型組織,如何有效加強知識管理,提升護理人員核心能力,提升醫(yī)院整體實力,意義重大。在本次研究中,探討了我院婦科臨床護士知識共享行為對其核心能力的影響,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擇我院婦科39名臨床護士作為研究對象,所有入選人員均具有護士資格證書,無嚴重心理疾病,能夠自主完成問卷。排除非臨床護士,排除實習護士和進修護士,39例護士中,年齡分布區(qū)間為20~44歲,平均為(27.44±5.83)歲,護齡為1~23年,平均為(5.87±4.31)年,護士20人,護師9人,主管護師及以上10人。
對護士進行問卷調查,采用臨床護士知識共享行為量表(中文版)對護士知識共享行為進行調查,分為書面貢獻、組織溝通、個人互動、社區(qū)實踐4個維度,分數(shù)越高,表示知識共享行為水平越高。采用注冊護士核心能力量表對護士核心能力進行評價,分為批判性思維與科研、臨床護理、領導能力、人際關系、法律及倫理實踐、專業(yè)發(fā)展、教育及咨詢7個維度,分數(shù)越高,表示核心能力越高。
所有數(shù)據(jù)均錄入Epidate3.1系統(tǒng),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知識共享行為量表調查中,各個維度從高到低分別為個人互動(3.02±0.78)分、組織溝通(2.31±0.87)分、社區(qū)實踐(2.21±0.97)分、書面貢獻(1.89±0.67)分。在核心能力調查中,各個維度從高到低依次為法律與倫理實踐(2.98±0.72)分、領導能力(2.88±0.82)分、人際關系(2.81±0.76)分、專業(yè)發(fā)展(2.79±0.66)分、臨床護理(2.75±0.81)分、教育與咨詢(2.68±0.56)分、批判性思維/科研能力(2.61±0.77)分。根據(jù)Pearson相關性分析,護士知識共享行為水平與核心能力之間存在明顯的正相關關系(P<0.05),見下表1。
表1 知識共享行為與核心能力的相關分析
隨著醫(yī)療改革的不斷深化,對于護理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護理人員的核心能力是從事臨床護理工作的基本能力。研究[1]發(fā)現(xiàn),臨床護士知識共享行為對于提升護士的核心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本次研究中,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因此,醫(yī)院管理者應該不斷強化護理人員的知識共享行為,建立科學合理的知識共享激勵機制[2],構建知識共享行為實訓模式和知識共享平臺[3],從而不斷提升護理人員的核心能力,提升護理服務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