祿亞洲 尹秀 張二豪
[摘要]微生物學是高校生物學專業(yè)的必修課程,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培養(yǎng)具有實踐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專業(yè)人才,結合西藏農(nóng)牧學院的實際情況,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教學改革和師資隊伍建設三個方面進行探索,旨在建設高質(zhì)量的微生物學課程,不斷提高微生物實驗教學質(zhì)量,培養(yǎng)專業(yè)性強的高素質(zhì)人才。
[關鍵詞]西藏;微生物學;教學改革;探索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437(2020)05-0087-03
微生物學是生命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廣泛用于發(fā)酵、生物工程、醫(yī)藥衛(wèi)生、環(huán)境保護及食品等領域,具有較強的交叉性和應用性。但微生物具有個體微小、看不到、摸不著的特點,學生對它的認知比較困難,這使得教學變得比較抽象難懂。該課程又具有知識點多、記憶量大、容易混淆等特點,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使得抽象的理論知識變得更加乏味無趣,這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目前采用的主要改革方法有:更改教學模式、優(yōu)化教學內(nèi)容、改變考核方式、利用網(wǎng)絡和多媒體、案例式教學、構建試題庫等。本文結合該理論課程的要求和西藏合班制的特點,分析多年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從多方面進行教學改革探索,旨在提升西藏農(nóng)牧學院(以下簡稱“我?!保W生的知識層次,為后期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yǎng)奠定基礎。
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理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我校是藏漢合班制,少數(shù)民族學生進校時底子比較薄,對生物學基礎知識的掌握不牢固。藏族學生聽課時需要藏語和漢語的思維轉換,不能及時理解與掌握相關知識,有些問題即使知道答案也無法準確地表達出來;學生的學習方法不當,理解不了就死記硬背應付考試,遇到相對靈活的題目就不知如何作答。
在理論教學中,由于教師教學方法單一,加上微生物理論知識比較抽象,知識點煩瑣,這無形中增加了教學的難度,對教師的教學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學生而言,理論知識抽象難懂,枯燥乏味,加之課堂氛圍死氣沉沉,這導致部分學生厭學,課前不預習,課下不復習,課上難以進入狀態(tài)。這部分學生考試前突擊學習,期末成績不理想,考試結束后很快就將所學的知識拋之腦后,如此學生很難意識到該門課程的重要性和實用性。
(二)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我校以往的實驗教學方法是教師上課前將實驗內(nèi)容抄至黑板上,學生事先不知道實驗內(nèi)容及原理,指導教師將實驗目的、原理、實驗操作及注意事項講授給學生。教師提前完成試劑的配制、實驗菌種準備和接種工具擺放等準備工作。這種方法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按照實驗步驟來操作,動手能力沒有得到相應的鍛煉和提升。學生的實驗習慣差,對儀器設備的操作生疏,試劑配制方法不正確,這些導致學生出現(xiàn)實驗設計思維狹隘、結果分析能力差等問題。
我校的實驗課程安排不夠合理,即實驗課程和理論課程的上課時間保持一致,并沒有單獨安排實驗課的時間;上課班級較多時,指導教師需要另抽出大量時間完成教學任務。同時,受實驗室資源限制,指導教師為了盡快完成教學任務往往忽視教學質(zhì)量。
我校以往的實驗課程考核過于簡單,僅僅以實驗課考勤和實驗報告書寫情況來考核學生對實驗課程的掌握程度,這導致學生不夠重視實驗課程,不在乎實驗技能是否得到提高??己朔绞絾我粚е聦W生學習態(tài)度不夠端正,重視程度欠缺,這不利于學生實驗操作的規(guī)范和實驗主動性的提升,更談不上實驗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實驗技能的提高。
(三)教學實習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通過實習才能很好地將課堂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合,使課堂知識得到鞏固與發(fā)展。目前,西藏高校在教學培養(yǎng)方案中雖然制訂了教學實習,但具體實施仍以室內(nèi)試驗為主,無法讓學生真正投入到實踐操作中,這嚴重制約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
二、微生物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實施及初步成效
(一)教材選擇
根據(jù)西藏高校學生的專業(yè)基礎和理解能力,我校微生物學課程教學的課時安排為生物技術專業(yè)總課時64學時(理論課時48學時,實驗課時16學時),生態(tài)學專業(yè)總課時32學時(理論課時24學時,實驗課時8學時),鑒于理論課課時相對較少,我們選擇了周德慶主編的《微生物學教程》(第3版)作為課程教材。該教材內(nèi)容新穎,圖文并茂,簡明易懂,章節(jié)安排合理,各章節(jié)之間銜接緊密,條理清晰,邏輯性強,這利于學生的理解和教師的講授,教師可以在相對有限的課時內(nèi)完成課程內(nèi)容的講解。該課程的實驗課程以往不訂購實驗教材,我們聯(lián)合學院相關教師撰寫了適合西藏高校教學實際情況的《微生物學實驗教材》,印發(fā)給學生作為本課程的實驗教材。同時向?qū)W生推薦一些輔助教材,比如沈萍主編的《微生物學》,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還鼓勵學生多看相關期刊,如《菌物學報》《微生物學報》和《微生物學通報》等這些反映國內(nèi)學科最新成果的高質(zhì)量期刊。
(二)課堂教學
我們通過多樣式的教學方法改變上述存在的問題,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理論知識。
1.分組幫扶式教學。我校是藏漢合班制,少數(shù)民族學生進校時底子比較薄,漢語是藏族學生的第二語言,藏族學生在理解和表達上存在一定的困難。針對這一問題,我們采用分組幫扶式教學,這種教學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民族學生的學習成績得到了較大幅度的提升。具體操作細則為將授課班級所有學生按照自由組合的原則3人一組分成學習幫扶小組,最后不足3人的一組按照組內(nèi)藏族學生所占比例的多少進行平時成績的評定,最終成績評定方法見表一。通過成立學習小組,鼓勵藏族學生和漢族學生混合成組,在學習過程中讓漢族學生帶動和幫扶藏族學生學習,以提升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學習成績及動手操作能力。通過分組幫扶式教學改革的實踐,藏族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得到明顯提升。
2.游戲式教學。采用游戲式教學幫助學生加深印象,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完成一章節(jié)的教學后,在復習相關概念時,可采用“你來比畫,我來猜”的游戲方式,將這一章節(jié)的概念放到幻燈片,一個學生來描述和比畫,另一個學生猜,分組進行比賽。比如講到“微生物”這一名詞時,比畫的學生可以如此描述:“一個名詞,由三個字構成,意思是肉眼看不清或看不見的(微)小的生命個體。”另一個學生就可以按照上述描述猜測這一名詞。
講到比較相似的概念時,可以采用“找臥底”的游戲方式來區(qū)別式掌握,比如“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將全班分成8個小組,一張紙上書寫“真核微生物”,一張紙書寫“空白”,其他6紙張書寫“原核微生物”,選取8個學生隨機抽取紙張,學生相互之間不知道對方所抽取的內(nèi)容,每個學生對自己抽到的概念進行描述,根據(jù)學生的描述,大家猜誰拿到了書寫“真核微生物”的紙張,猜錯的學生將被淘汰,最后留下的學生獲勝。
在講到微生物代謝這一章節(jié)時,將每種代謝物書寫到紙上,部分學生隨機抽取,拿到紙張后按照微生物代謝途徑進行列隊,讓其他學生指出問題。通過以上幾種游戲式教學可以促進學生課下復習及查閱文獻資料的積極性。通過閱讀文獻,學生不僅可以了解微生物在實踐與科研中的應用,而且可以豐富專業(yè)知識;學生能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主動思考,活躍課堂氛圍,這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升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對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通過游戲式教學掌握得更加牢固,學生反響較好。
3.作品展示。首先,學生策劃、宣傳和組織微生物攝影大賽,學生拍攝生活中或科研中有關微生物的照片,以PPT的形式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做出詮釋,教師根據(jù)圖片內(nèi)容、詮釋效果、語言表達等進行打分,選出優(yōu)秀作品。通過活動,培養(yǎng)學生善于從實際生活中發(fā)現(xiàn)和挖掘知識,讓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學習,讓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微生物。其次,在課堂上讓學生展示自制的實驗視頻,其他學生觀看并指正,學生在制作視頻材料時不僅更加規(guī)范了實驗操作,而且掌握了電腦操作及視頻制作的技能,觀看的學生也能從中受益。
4.學生命題式的自主學習。學生平時的學習興趣不夠濃厚,缺乏主動性,教學效果不好。我們通過改革教學方法來改善這種現(xiàn)狀,每章學習完成后,課后作業(yè)為學生自主命題(包括名詞解釋、選擇題、填空題和判斷題各5道,簡答題2道,論述題1道),即理論和實驗的考試模擬題,匯總成試題庫并用以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方法一:分組對抗競答——各組選出1位代表抽題,將所抽題目匯總后交由主持人宣讀,待主持人宣讀完畢后各組便可開始搶答,搶答正確加分,搶答錯誤減分,各組的基礎分為50分,最終分數(shù)最高的一組獲勝。方法二:“群雄逐鹿,一戰(zhàn)到底”——先組織實施突圍賽,從全班篩選出10-12名答題“能手”,然后這10-12名學生通過互相對答、優(yōu)勝劣汰的方式競選出本班的“答題王”。學生出題的過程也是自主學習的過程,通過出題學生更能系統(tǒng)地掌握知識,把不懂的知識弄懂。同時,答題的過程也是學生再次復習的過程,學生還能從中發(fā)現(xiàn)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這有助于教師改善教學效果。
5.學生知識拓展。微生物學是一門相對抽象和乏味的課程,如何提高學生的興趣和認知是講授這門課成功與否的關鍵。在課程中期,可以采用分組的方式安排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與微生物相關的文獻或創(chuàng)新點以PPT的方式進行講解,以提高學生對本門課的認知和興趣,學生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選題,在教師的指導下撰寫文章,這充分挖掘了學生的學習潛力。同時,還可以邀請專家做專題報告,以拓展學生對微生物的認知水平,使學生對微生物有更深入的認識和了解。
(三)實驗教學
由于我區(qū)學生學習底子較薄,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實驗教學內(nèi)容因為課時有限,在不更改現(xiàn)有實驗課時的前提下,我們將實驗課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為基礎性實驗課,占用現(xiàn)有實驗課時;另一部分為創(chuàng)新性實驗課,利用學生和教師的課余時間來完成該部分實驗。微生物學基礎實驗主要包括培養(yǎng)基的配制、微生物的培養(yǎng)、分離、純化與鑒定。傳統(tǒng)教學方式無法加深學生對內(nèi)容的感知和操作的體驗,而采用多媒體教學可有效提高學生的感知和認知能力。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性實驗課的實驗方法和操作步驟由學生自己查閱文獻并設計,經(jīng)教師審閱可行后,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實驗設計進行實驗。
(四)教學實習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通過實習才能很好地將課堂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基于西藏高校教學實習存在的問題,我們加強了教學實習力度,安排學生到林芝市天禾啤酒廠、林芝市工布乳業(yè)有限公司和奇正藏藥廠參觀學習一個月,并安排野外實習以加強理論知識與實踐的結合。學生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對自己感興趣的內(nèi)容設計實驗,在教師的指導下操作實施,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實踐動手能力。
(五)考核方式
西藏高校以培養(yǎng)西藏經(jīng)濟建設接班人為目標??己耸菣z驗教學效果的最佳手段,然而以往的考核方式由期末成績和平時成績組成,平時成績主要包括考勤、實驗和課堂提問,但平時成績所占比例較小,僅為30%,無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思考的能力。結合本課程的具體情況,我們加大了平時成績所占的比例,目前平時成績主要包括考勤、實驗、教學實習、課堂綜合表現(xiàn),而不是僅看期末成績,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具體操作細則見表二)。
三、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起主導作用,提高教師的教學素養(yǎng)和科研能力是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關鍵。教師既是知識的傳播者又是知識的締造者,在教學工作中,教師將科研成果穿插到課堂教學中既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又增強了學生對本課程的認知程度。目前,本教研室?guī)熧Y隊伍相對缺乏,部分課程教師的專業(yè)性不強,這嚴重影響了教學質(zhì)量。對此,我們充分利用西藏高校的特殊優(yōu)勢,邀請援藏院校專家進藏支教一年,并安排我校教師到內(nèi)地高校交流學習。
在新形勢下,隨著競爭日益激烈,在全國高校課程改革的潮流中,根據(jù)西藏的特殊情況,我們更應該注重因材施教,使教與學相輔相成,探索出適合西藏教學的模式,培養(yǎng)綜合性人才,為西藏經(jīng)濟發(fā)展培養(yǎng)源源不斷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