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亮 王步云
(1.寶雞市金臺醫(yī)院普外科,陜西 寶雞 721000;2.橫山區(qū)紅十字會醫(yī)院普外科,陜西 榆林 719100)
疝氣指人體某些部位的臟器或組織離開原來的位置,通過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點、缺損或孔隙進入另一部位,并產生一系列的病理現象[1]。腹股溝疝包括斜疝、直疝、股疝等,引起腹股溝疝的主要原因腹壁肌肉強度降低,腹內壓力增高[2]。目前無張力疝修補是主流,包括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腹腔鏡疝修補[3],現腹腔鏡疝修補術逐漸應用于臨床,并得到廣泛認可[4]。本文回顧性分析我院診治的患者202例比較分析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與腹腔鏡疝修補術治療的臨床療效。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成人腹股溝疝患者202例,所有患者均為男性。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經手觸、陰囊透光實驗等檢查確診,符合《臨床診療指南》關于疝氣的診斷標準[5]。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及經濟條件,排除意識障礙、嚴重肝腎功能疾病及未簽署同意書的患者,將所選按照雙盲法病例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92例,平均年齡(46.8±5.9)歲,其中單側斜疝37例,單側直疝32例,單側股疝7例,雙側斜疝9例,雙側直疝7例。觀察組110例,平均年齡(48.3±4.7)歲,其中單側斜疝45例,單側直疝32例,單側股疝11例,雙側斜疝13例,雙側直疝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對患者進行硬膜外麻醉,以常規(guī)斜切口切開6 cm,找到疝囊后于精索內后方分離至疝囊頸,行高位結扎。如果患者疝囊比較大,已經進入陰囊則應先橫斷疝囊,遠端止血后僅行曠置。其次,在精索后方行聚丙烯補片,選擇補片(10 cm×5 cm)分別固定在腹內斜肌、腹股溝韌帶、恥骨結節(jié)及聯合腱等位置,逐層關閉切口,最后給予沙袋加壓24 h[8]。觀察組患者行腹腔鏡疝修補術。首先,患者進行全身麻醉,體位為頭低腳高10°~15°平臥位,CO2氣腹壓力維持在12~14 mmHg,3枚Trocar分別位于臍部上緣、兩側腹直肌外側緣臍下水平。于疝缺損上緣約2 cm處自內側皺襞至髂前上棘方向,橫向切開腹膜6~8 cm,上下分離腹膜。此外,分離并顯露恥骨、腹股溝韌帶等組織,剝離腹壁和疝囊,較大的疝囊進行疝囊橫斷。然后選擇聚丙烯補片(15 cm×10 cm),分別置入腹橫肌腱膜、髂恥束、恥骨梳韌帶。并用弓釘疝釘4~5枚,將補片下緣展平后排氣,退出腹腔鏡[6]。術后給予患者常規(guī)抗生素治療,術后6 h給予流質食物,24 h后給予常規(guī)食物[7]。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兩組手術各項指標,包括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及術后疼痛評分,疼痛評分以視覺模擬疼痛評分(VAS)進行評價。顯效: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恢復非限制性活動。有效:患者臨床癥狀顯著改善,非限制性活動恢復顯著。無效:均未達到以上要求。
2.1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n(%)]
2.2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的比較 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術后疼痛V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的比較
2.3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比較 腹腔鏡組的并發(fā)癥以血清腫為主,總發(fā)生率為6.4%,低于開放組的18.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02例患者均門診復診或電話回訪,隨訪1~18個月,無復發(fā)病例。
臨床數據顯示目前最常見的疝氣類型是腹股溝疝。疝發(fā)生的根本原因是恥骨肌孔及腹橫筋膜的缺損與破壞,長時間誘使腹壓增高,薄弱的腹橫筋膜無法承受強大壓力時,便形成了腹股溝疝[9]。近幾年疝氣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10]。腹股溝疝早期無明顯癥狀,隨著疾病的進展,患者出現不可回納的難復性疝,嚴重的還會導致患者持續(xù)性劇烈的腹痛、嘔吐[11]。只有修補恥骨肌孔才能治療腹股溝疝,從根本上解決疝復發(fā)的根源[12]。
隨著疝外科的不斷發(fā)展,手術方式不斷演變,傳統(tǒng)的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創(chuàng)傷較大,手術接觸外界的時間較長,不利于術后恢復[13]。隨著腹腔鏡技術的發(fā)展,已應用于腹股溝疝、切口疝的治療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腹腔鏡微創(chuàng)技術可減少對患者的創(chuàng)傷,且術后出血量較少,患者術后疼痛感較輕,因此使用止痛藥物的量少。一方面,采用腹腔鏡疝修補術的患者完全在腹膜外進行手術操作,這也大大降低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另一方面,腹腔鏡疝修補術手術時間更短,患者康復時間加快[14]。
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術后疼痛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腹腔鏡疝修補術的療效更好,尤其是對于復發(fā)性的疝氣,腹腔鏡疝修補術可徹底修補,降低了術后復發(fā)的可能性[15]。本研究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腹腔鏡組低于開放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后均無復發(fā),說明腹腔鏡疝修補術和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成人腹股溝疝均具有良好的療效。
綜上所述, 腹腔鏡疝修補術治療成人腹股溝疝,不但出血量少、患者術后疼痛感輕,住院時間短, 康復快,并發(fā)癥少,療效可靠,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