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馨
摘要:瑞吉歐美術教育理念是世界性的,深入分析該理念,對于我國學前美術教育發(fā)展有著非常大的影響。瑞吉歐覺得,美術其實就是兒童表達自身的重要語言,教師應該主動走進兒童的美術世界,只有這樣才能與他們進行更好的溝通交流,為兒童提供更為優(yōu)質的教育服務?;诖耍疚闹饕槍谌鸺獨W美術教育理念的學前美術教育進行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瑞吉歐? ?美術教育理念? ?學前美術教育
中圖分類號:J20-05?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06-0142-02
瑞吉歐學前教育體系是我國當前學前教育改革發(fā)展的重要依據,其美術教育理念受到了世界各國學前教育人士的關注。將其合理應用在學前美術教育中,有助于增強師幼之間的互動交流,促使兒童更加積極和深入的進行美術學習,并且能夠應用美術表達自己的情感。
一、瑞吉歐學前美術教育理念概述
瑞吉歐教育體系原本是根植于意大利的特有文化土壤,不過卻在全球范圍引進了激烈的反響。就這一方面來說,我們不得不分析思考其中對于學前教育發(fā)展有價值的東西,僅從美術教育方面而言,具體內涵表現如下:
(一)美術是兒童的一種語言
瑞吉歐覺得,美術是兒童自我表達的工具和內在語言。兒童在美術學習過程中,總喜歡將畫筆當成是一種玩具,而繪畫則是一種游戲。在“涂鴉”過程中,他們往往會以自己的視角表達對事物的理解與認識。簡單來說,兒童會應用繪畫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心中所想、所感,這可以說是每一個兒童的天性。據相關實踐結果顯示,相比較于語言表達,兒童應用美術表達的東西更為豐富和深入。
(二)教師應該走進兒童的美術世界
瑞吉歐覺得,學前教師在美術教育中,最為首要的任務便是揣摩兒童美術作品的內涵,并從中感知到兒童的心理,最終實現推動兒童進一步發(fā)展的目的。兒童美術有著非常突出的特點,其是兒童理解事物與表達自身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可以很好體現他們對周邊事物的認知程度。瑞吉歐有一句非常著名的教育名言:“站在兒童旁邊靜靜的等待,仔細的觀察,那必定會有所感悟和發(fā)現,之后你的教學便可能和之前不一樣了?!?/p>
(三)美術教學是兒童主動學習的過程
瑞吉歐覺得,每一個孩子都是堅強且主動的,他們有能力扮演好自身成長過程中的主角。教學過程是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這就好比是打兵乓球。從這里我們能夠看出,瑞吉歐提倡美術教學是一種彈性計劃的實施過程,在此之中,教師與兒童處于平等的地位,然后基于此進行互動與合作,兒童之間也能夠進行有效的分享與交流[1]??偟膩碚f,在學前美術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加強注重兒童主體性的體現,有意識鍛煉兒童主動學習的能力,而自己則需要發(fā)揮引導作用,在兒童遇見困難和阻礙的時候給予一定的指導和幫助,使得兒童能夠在不斷探索中實現更深層次的學習。
二、我國當前學前美術教育中主要存在的問題
(一)繪畫內容刻板
就目前學前美術教育情況來看,課堂繪畫內容基本都是教師提前預設的,與兒童的生活經驗相脫節(jié),不能很好適應各個層次兒童的認知能力,所以難以有效激起兒童的學習興趣。例如在“美麗的郁金香”教學中,有的孩子知道這是郁金香,但是有的孩子因為沒有見過這種花,所以并不知道其是哪一種花。如果教師不加解釋直接要求孩子繪畫,那必定很難起到理想的效果。
(二)兒童之間缺乏有效合作
在具體學前美術教學中,大都強調師幼之間的溝通交流,并且這種交流基本都是單向的,由教師進行指導,而兒童只能夠根據這種指導一步步學習繪畫,個性難以得到很好的體現,兒童之間也缺乏有效的交流互動,課堂氛圍沉悶無趣[2]。雖然好幾個小伙伴一起坐一桌,不過因為學習內容與學習要求一致,教師又一致強調“坐好”“不要交頭接耳”“保持課堂安靜”等等,進而使得兒童之間很少有機會進行溝通,交流意識也逐漸泯滅。
(三)缺乏情感關注
目前的學前美術教育中心都放在繪畫技能上,沒能將美術當成是兒童自我表達的工具。在這種錯誤認知下,教師基本都會忽視了兒童情感關注,不注重應用繪畫與兒童進行有效溝通交流。例如在“蜘蛛”繪畫教學中,幾乎所有的幼兒繪畫作品都與教師給出的范例一樣,即便偶爾有位兒童在一張紙上畫了兩只蜘蛛,也會被教師以扎實學習的理由進行否定。在這種背景下,兒童的個性很難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學前美術教育意義不能得到很好體現,最終流于形式。
(四)幼兒繪畫個性缺乏
尊重傳統,培養(yǎng)幼兒規(guī)范性與紀律性是學前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不過在各種條條框框束縛下,孩子往往會成長為被社會化、缺乏個性的個體[3]。表現在繪畫教學中,很多教師都一直沿用傳統教學方式,統一的教學步驟與內容極大影響到孩子不同心智的成長。而且從他們的繪畫作品來看,大都是千篇一律,難以從中看出幼兒的個性體現,這樣不僅影響到學前美術教育發(fā)展,而且對于幼兒未來的發(fā)展也有著極為不利的影響。
三、基于瑞吉歐美術教育理念的學前美術教育探究
通過反思我國學前美術教育現狀,我們覺得瑞吉歐美術教育理念對于我國的學前美術教育改革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為此,我們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推動我國學前美術教育質量更進一步,為幼兒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務。
(一)融入瑞吉歐“檔案記錄”思想
瑞吉歐教育理念明確提出,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該不斷觀察幼兒,并且應用多呀規(guī)劃的方式保存與記錄幼兒的學習過程,還有就是他們的作品,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還應該給每一位幼兒建立檔案,經常性的整理和分析這些檔案。簡單來說,便是將幼兒納入到自己的教學研究視野中,為高質量的教學提供有力支持。就我國來說,目前也有一些類似的方式,如在幼兒園中,教師經常鼓勵兒童寫日記,讓孩子每天起床后,便將自己所想通過繪畫的方式體現出來,而這些圖畫的內容和形式必定帶有幼兒的認知特點。而教師則可以基于幼兒作品與他們進行交流溝通,并將其詳細記錄。就某一方面而言,這和瑞吉歐教育體系中提倡的“檔案記錄”有著很大的相似性,不過就實際情況來看,部分教師卻沒能清楚認識到這一點,大都應用簡單的幾句話進行幼兒繪畫的概括,缺乏深入研究分析。為此,加強注重瑞吉歐“檔案記錄”思想的融入十分有必要。
(二)轉變傳統繪畫教育觀念
將繪畫當成是兒童的自我表達方式是瑞吉歐學前美術教育理念中的重要觀點。不過就我國當前學前美術教育來看,大都是秉持著知識技能教育觀,只是將美術當成是一種技術進行教學,忽視其美術其他的功能與價值。相比較來說,瑞吉歐學前美術教育理念更具先進性與科學性,并且與兒童發(fā)展規(guī)律和特點也更加的契合。為此,在新時代背景下,學前美術教師應該積極轉變傳統繪畫教育觀念,樹立以兒童文本的理念,確立正確的繪畫語言觀。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首先就是需要教師與家長走出之前以“小畫家”培養(yǎng)標準去要求兒童,而是應該給予兒童學習特點等合理組織開展美術教學,注重他們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和習慣的養(yǎng)成,幫助他們走出繪畫思維定勢;其次便是對于兒童自發(fā)的繪畫行為應該多鼓勵和肯定,加強與他們的溝通交流,用心去體會兒童在繪畫中融入的情感;最后便是在評價環(huán)節(jié),應用基于幼兒的角度進行欣賞,而不是一味應用統一的標準要求,要不然的話將會嚴重影響到幼兒的個性發(fā)展,使得他們的作用千篇一律。
(三)注重教師理論素養(yǎng)的強化
繪畫不僅是兒童的技能訓練,同時還是兒童情感表達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師要想讀懂兒童的這種表達方式,那就必須得有著扎實的教育學、心理學以及藝術學等方面的功底。就瑞吉歐美術教育系統而言,其中配備了專門的藝術教師,其主要任務便是幫助其他教師挖掘出兒童語言中隱藏的東西。所以,對于我國而言,有必要進一步優(yōu)化教師群體結構,加強教師理論素養(yǎng)的強化。
四、結語
綜上所述,瑞吉歐美術教育理念作為世界學前教育改革成功典范之一,其中存在很多有價值的東西,非常值得我們借鑒和挖掘。為此,我們應該基于本國國情和學前教育現狀,然后合理進行吸收與完善。筆者相信,經過我們不斷努力探索和積累,必定能夠將瑞吉歐美術學前教育理念的作用更大程度上發(fā)揮出來,促使其與我國學前教育更好融合,推動我國學前教育更進一步的發(fā)展前進。
參考文獻:
[1]封小娟.解讀瑞吉歐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理念[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8,(11):202.
[2]李召存.瑞吉歐美術教育理念及其對我國學前美術教育的啟示[J].學前教育研究,2002,(04):62-64.
[3]胡利琴. 踐行“瑞吉歐”教育理念 探索“區(qū)角”活動方法[J].中小學心理健康導航2016,(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