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形勢下,輔導員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不僅僅是由客觀的政策、經(jīng)濟、環(huán)境而影響的,也是由我們所培育的學生主觀意識和自我情緒管理而影響的。作為輔導員我們在日常事務的工作中,對學生的生活、學習、思想意識、心理問題進行引導,目前學生的心理問題對現(xiàn)在學生的影響巨大是我們不可忽略的。而學生良好的情緒管理會更加有利于我們心理輔導和其它各項工作的開展。文章通過高校學生的情緒管理的研究,希望對輔導員在心理輔導工作方面進行優(yōu)化,可以為高校找到輔導員新的工作方法切入點提供參考意見,使高校輔導員工作方法更符合時代潮流。
關鍵詞:輔導員;學生;情緒管理
在高校教育不斷地深化和改革的背景下,高校輔導員的個人素質要求、工作能力和工作內容都提出了相應變革要求。高校輔導員體系更加完善,高校輔導員工作更加專業(yè)化、制度化、具體化。高校輔導員在日常事務工作中對學生的生活、學習、思想意識、心理問題進行引導,這要求我們輔導員要具有多學科、多領域的知識儲備,同時根據(jù)時代潮流不斷地變化,不斷地提高個人素質。目前,大部分的高校在校生是“95后”,他們的心理方面相對于以往的高校學生,更加脆弱和敏感。他們的心理的問題成為了各高校輔導員最重視的問題之一。而學生擁有良好的情緒管理的方式,會讓輔導員在開展心理輔導和其它工作時更加順利。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文章筆者結合實際的心理輔導的工作經(jīng)驗,對高校學生目前在情緒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有針對性的提出幾點解決方案,希望可以對高校輔導員工作提出新的切入點,使高校輔導員工作方法更符合時代潮流。
一、學生情緒管理對高校輔導員工作的重要性
近年來,高校學生心理問題成為了輔導員重點關注的問題,高校學生心理問題也層出不窮。以高校的新生心理普測為例,學生心理普測中有心理問題趨向的學生數(shù)量在不斷地提高。心理問題不僅應該做在事后,而是在學生心理問題為成熟之前,良好的情緒管理可以合理避免學生的心理問題上漲趨勢。1995年,戈爾曼(Gorman)在《情緒智商》一書中最早明確提出情緒管理的概念。他非常重視情緒智商對個體成功與否的作用。他指出情緒管理實際上是一種幫助個體和群體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從而達到理想的管理效果的管理手段。簡而言之,它是基于個體和群體對自身及對他人情緒的認識、互動、引導、協(xié)調和控制,從而對個體和群體的情緒智商進行挖掘和培養(yǎng),培養(yǎng)他們對于情緒的駕馭能力,從而達到管理自身情緒的目的。所以學生的情緒管理是對高校輔導員十分重要的,輔導員應正確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的情緒管理。
二、學生情緒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對高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的缺失
每一年成千上萬的學子為考入而寒窗苦讀,但是并不是每一個學生在最后都可以考入自己心儀的大學。高校的學生,一部分會因為不是自己所喜歡的大學進入而覺得失望、一部分學生會因為自己的大學和自己所想象中的有所差距而產(chǎn)生很大的失落感、一部分學生會因為自己地域差異、生活方式、語言交流等方面對校園生活感到難以接受甚者感到恐懼。而這些都是因為學生對自己學校的校園文化和校園生活不夠了解而產(chǎn)生的,從而缺失了對自己學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二)學生情緒疏導體系不完善
一是,目前高校針對學生的情緒疏導,只是以高校輔導員或班主任談心談話形式開展,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目的性。但是學生們對老師存在著很大的距離感,他們的表達和行為會拘謹,有可能不會將內心真實的想法袒露。學生會短時間的隱藏自己的情緒,讓輔導員產(chǎn)生學生情緒好轉的假象;二是,學生對高校的心理咨詢具有很強的排斥性,在他們的個人意識里只有心理有疾病的學生才會去咨詢,對心理咨詢也產(chǎn)生了抵抗和排斥情緒;三是,單一的情緒疏導方式,沒有一個健全的情緒疏導體系,在高校建立學生情緒疏導體系時只考慮到了應運已有的資源設備,缺乏與社會外界的資源鏈接和整合,輔導員也應該學習最新的情緒疏導的方式和方法。
(三)學生情緒管理意識和能力不足
高校學生從成為學生開始,他們主要任務是學習,學習更多的知識,豐富自己的知識涵養(yǎng),但是家長和老師們往往疏忽了,應該教育學生去如何釋放自己的壓力、緩解的自己情緒、解決自己的情感問題。高校學生他們處在青春期,不僅有學習的壓力、情感的問題、就業(yè)的壓力等等。每一次的壓力和情緒波動較大的時候,他們沒有掌握到合理的緩解自己情緒的方式,將情緒擠壓太久,心理問題就會逐漸形成。同時他們也沒有意識到自我情緒管理的重要性,自我情緒的良好管理會讓學生生活和精神狀態(tài)更好。
三、學生情緒管理存在問題的解決方法
(一)增強學生對高校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高校在開學初會以院或者系為單位對新生做一個校園文化的介紹和學校概況的介紹,但是都只是重在形式。學生對新的環(huán)境,存在著恐懼感、陌生感和不適應,這些都需要高校輔導員對所在的群體為他們減少自身的不適感。不僅從學校層面對學生進行校園文化和制度的灌輸,更需要輔導員深入學生當中為他們解疑答惑。首先,針對新生各位負責的輔導員應該利用新生來校前的一周的時間,與學校的迎新志愿者一起,為新生解答各種學習和生活中的疑問,讓學生在未來校之前就可以感受到學校的溫暖;其次,新生入校之后,多次召開班級會議,讓學生把對來校的感受、想法、問題和所遇到的困難進行闡述,輔導員做好整理工作,利用班會的時間解答學生們的疑問,如果問題超出自己的解決能力范圍就應該及時的上報;最后,讓自己所培育的學生提出他們對學校的看法、設想,同時讓他們建立自己班級的特色文化,讓學生參與到班級、學校的管理事務中來,他們增強自己主人翁的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對高校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二)完善高校的學生情緒疏導體系
高校的情緒疏導體系不能只依托單一的輔導員和心理咨詢老師。首先,高校的輔導員作為和學生接觸最多的老師,確實應該做好學生情緒疏導的第一層。目前的高校輔導員大多來自各個專業(yè),并沒有很多專業(yè)的心理咨詢方面的知識,是無法開展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和輔導工作,在心理輔導的專業(yè)化和能力方面有待提高,更需要我們輔導員不斷地學習最新的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和談話技巧,更有效的幫助學生,疏導他們的情緒;其次,各高校的心理咨詢老師,是相對較少的與高校學生的數(shù)量是不成正比的。高校的心理老師不僅是要在學生出現(xiàn)問題之后進行咨詢和輔導,更多地是利用課余通過座談會、講座、課程等形式對學生進行心理咨詢觀念的糾正、對學生自我情緒緩解提供更加專業(yè)的方法、對學生對心理方面的疑問提出解答。讓學生對心理輔導正視,學習到更多自我情緒的管理方法;最后,高校的學生情緒疏導體系不能只依托輔導員和心理咨詢老師,高校應該定期找專業(yè)的素質拓展團隊進行學生集體性的拓展活動,不僅是讓學生提高團隊意識更是學生發(fā)泄、放松、緩解情緒的良好途徑。
(三)增強學生情緒管理意識和能力
運用優(yōu)勢視角,建立積極的、主動的情緒自我疏導機制。首先,學生是一群充滿活力,積極向上的群體,他們具有很強的可塑性。高校輔導員從入學以來就應該讓學生意識到情緒管理的重要性,告訴學生一些緩解情緒的方法,例如:運動、聽歌、旅行、傾訴和轉移注意力等等。找到不同專業(yè)學生他們具有的優(yōu)勢,美術專業(yè)學術,他們具有相對高的畫畫技巧,輔導員可以推薦他們去幫助班級、學校設計他們的班徽、吉祥物等等,或者讓他們去幫助需要人利用他們畫畫的特長滿足別人的愿望,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幫助他人,又可以讓學生實現(xiàn)自我價值,提高自信心,得到滿足感;其次,學生在情緒管理能力不足的時候,輔導員可以邀請專業(yè)的老師或專家為學生講解如何提高個人的情緒管理能力,同時提醒他們經(jīng)常使用管理能力,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情緒管理能力;最后,輔導員定期開展學生心理座談會,聽聽學生們的情緒問題,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同時提高學生積極的、主動的情緒自我疏導機制。
四、結語
綜上所述,學生的自我情緒管理是十分重要的。高校輔導員應該不斷地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學習更多的專業(yè)知識和談話技巧,更加高效地工作。同時,提高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建立了完善的高校學校情緒管理體系、提高學生自我情緒管理的意識和能力。運用優(yōu)勢視角,發(fā)現(xiàn)學生的長處建立積極的、主動的高校學生情緒自我疏導機制。為高校輔導員更好地服務學生找到新的工作切入點。
參考文獻
[1] 丹尼爾·戈爾曼,楊春曉.情商:why it can matter more than IQ[M].中信出版社,2010.
[2] 成伯清.情感、敘事與修辭:社會理論的探索[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3] 范小慶,謝陽熙,汪小翠.輔導員處理學生心理危機事件的思考—以一則大學生急性而短暫的精神病性障礙處理為例[J].科技資訊,2019(10):228-229.
[4] 顏文,高耀遠,李慧.新時代背景下輔導員的職業(yè)定位及角色轉換[J].高教學刊,2019(13).
[5] 鄧鑰瓊.輔導員處理抑郁傾向學生失蹤行為的過程和啟示[J].教師,2019(23).
作者簡介:孫筠(1994- ),女,漢族,甘肅平?jīng)鋈耍T士研究生,初級,研究方向: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