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媛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是十分重要的,這樣能有效促進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提升。“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苯處熞陉P鍵詞語,引導自主閱讀;尊重認知體驗,引導自主評判;基于原有認知,引導語用實踐;關注閱讀思維,引導拓展閱讀。
一、基于關鍵詞語,引導自主閱讀
在小學語文課文里存在許多關鍵詞語,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這些關鍵詞語,將其作為突破點,對文本進行理解。教師可以通過對這些關鍵詞語進行深入講解,訓練學生的閱讀技能,使他們的自主閱讀能力得到提升。
以《青蛙看?!芬徽n的教學為例,教師基于文章中的關鍵詞語“只要……就……”“不知不覺”等,讓學生對相關句子進行反復朗讀,進而對詞語和句子的含義進行深入體會。然后,教師引導學生仿照課文,用“只要……就……”造句。有的學生這樣寫:“只要我每天都練習,就可以學會溜冰?!苯處焼枺骸扒嗤苋绻肟匆姶蠛?,就需要登上高山。青蛙有沒有這樣做呢?”“在登山之前和登山之后,青蛙有何不同的感覺呢?”學生通過閱讀課文,找出了一些關鍵詞:“吸了口涼氣”“怎么上得去”“這不難”“不知不覺”等。學生在對比這些關鍵詞之后,便能夠感受到青蛙所做的努力了。教師繼續(xù)問:“哪位同學可以提煉該故事所包含的道理呢?”學生紛紛回答:“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功夫不負有心人?!薄谶@個過程中,學生很好地完成了這節(jié)課的目標。
基于文章中的關鍵詞語,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推敲,可以讓他們對文章的主題和內容有深入的理解。
二、尊重認知體驗,引導自主評判
教師在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時,要讓學生有自己的思考和體驗,讓他們用自己的眼光來閱讀文本。
例如,《三顧茅廬》這篇文章將劉備求賢若渴的心態(tài)完美地表現(xiàn)了出來。教師要讓學生對文章中人物的動作描寫進行分析,同時對人物的內心活動進行揣摩。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內心產生了質疑:“這篇文章在描寫劉備時,幾乎都是他的動作描寫,為何沒有他的語言描寫呢?”教材編者在編排文章時充分考慮了學生的認知情況,因此對原著有所刪減,因此學生的質疑也是有道理的。教師順勢提問:“如果讓你來寫劉備所說的話,你會如何來寫呢?”學生完成自主創(chuàng)作后,教師將《三國演義》原文展示給學生。通過這樣的方式,能讓學生的表達能力得到提升。
上述教學片斷中,當學生產生質疑時,教師沒有直接否定學生,而是抓住這一契機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對文本進行合理的挖掘,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三、基于原有認知,引導語用實踐
不同的學生存在差異。教師在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時,要充分考慮學生之間的差異,讓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
以《珍珠鳥》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引導學生將課文第四自然段中描寫小珍珠鳥動作的句子找出來,然后看一下這些動作是通過哪些詞語連接起來的。學生順利地將“起先”“隨后”“后來”等詞語找了出來。教師又問:“大家還知不知道其他表示連接的詞語呢?”這時有的學生說“首先、接著、然后”,還有的說“并且、和、還”等。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初步感知了句子間的關系。然后,教師讓學生利用這些詞語自己寫一段話。這樣,學生不但對文本內容有了深入的了解,而且語言運用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養(yǎng)。
通過這樣的方式,減少了無用的重復引導,同時提升了學生的整體語文能力。
四、關注閱讀思維,引導拓展閱讀
在開展閱讀教學時,完成一節(jié)課就代表著達成了一個教學目標。不過,這也意味著新起點出現(xiàn)了。教師要基于課堂的實際情況來引導學生完成新目標,要進行合理的延伸。
以《神奇的克隆》一課的教學為例,課堂快要結束時,教師觀察到很多學生不滿足于課文內容,都非常想知道人可不可以被克隆。如何讓學生的學習愿望得到滿足,讓文本得到有效拓展,并且不偏離教學主題呢?教師可以這樣進行延伸導學:“關于克隆人的話題,現(xiàn)在相關報道還不多,因此這里我們先不討論人可不可以被克隆。圍繞這節(jié)課所學習的關于克隆的知識,大家可不可以想象一下克隆人會對人們的生活造成什么樣的影響?”通過這樣的方式,有效點燃了學生的思維火花,有的學生說:“如果人可以被克隆,大量的醫(yī)學難題就可以被解決,例如可以克隆器官,移植到需要的病人身上等。”還有的學生說:“克隆人會對人類生活造成很多負面的影響,比如在倫理方面對人類造成困擾?!?……學生們展開充分的想象,興致都非常高。
總而言之,在小學閱讀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自主閱讀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非常重要。教師要為學生的自主閱讀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和寬松和諧的氛圍,通過合理的方式來引導他們進行有效的自主閱讀。這樣,才會讓學生愛上閱讀,并且有利于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江蘇省儀征市新集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萬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