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尚昆,陳罡,李文奇,韓文軍,王穎
麻醉后監(jiān)護室(Post-anesthetic Care Unit,PACU)是麻醉后患者術后恢復的重要場所,也是并發(fā)癥的高發(fā)區(qū)域,其并發(fā)癥發(fā)率為2.1%~30%[1-6]。PACU護士是患者的直接監(jiān)測者,其意見對患者是否轉出發(fā)揮重要的作用??茖W的轉出標準能夠確?;颊呗樽硖K醒后安全[7]。而目前的轉出標準評估工具眾多,且缺乏被公認的PACU轉出標準,現(xiàn)有評估工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也需要進一步研究[7-8]。因而構建適合臨床護士使用的PACU轉出標準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通過德爾菲法構建PACU成人患者轉出標準,旨在為臨床決策PACU患者轉出提供參考。
1.1 函詢專家 遴選北京、上海、廣東、湖北、湖南、山東、甘肅、云南、江蘇、青海、浙江、吉林、河南省市的16所三級甲等綜合醫(yī)院的醫(yī)護人員19人,男4人,女15人;年齡 30~56(41.16±6.02)歲。學歷:本科13人,碩士以上6人。職稱:中級12人,副高以上7人。臨床工作年限:5~35(19.37±6.70)年。工作領域:麻醉醫(yī)療2人,麻醉護理16人,外科護理1人。職務:麻醉科(總)護士長17人,麻醉科主任2人。
1.2 方法
1.2.1 成立研究小組 研究小組共5人組成,包括主任護師1名,從事護理管理工作;副主任護師2名,從事麻醉護理專科臨床護理管理工作;主管護師2名,從事麻醉護理??婆R床護理工作。
1.2.2 形成函詢問卷 在前期研究[2]的基礎上,經研究小組反復討論后初步構建PACU全麻術后轉出標準條目,邀請湖北省三級甲等醫(yī)院長期從事麻醉護理臨床工作的5名醫(yī)護人員對各項指標進行分析與討論,研究小組收集整理專家意見,討論后進一步完善,形成第1輪全麻后成人PACU轉出標準指標體系問卷,包括35個條目。
1.2.3 專家咨詢 研究小組于2019年4~6月以電子問卷的方式發(fā)送給專家,并電話、微信、郵件聯(lián)系,確保專家能夠接收和按時回傳咨詢問卷。問卷內容包括:①填表說明;②麻醉后轉出標準指標咨詢表,各級指標重要性采用Likert 5級計分法,即“非常重要至不重要”依次賦5~1分;并在每個指標后附有修改意見欄;③專家基本情況:年齡、工作年限、職稱、學歷等;④專家對咨詢內容的熟悉程度與判斷依據:熟悉程度分為5個等級,即“非常熟悉至不熟悉”依次賦1.0~0.2。判斷依據分為實踐依據、理論依據、國內外文獻、個人主觀感受4類,影響程度分別為大、中、小,實踐依據賦值0.5、0.4、0.3,理論依據賦值0.3、0.2、0.1,國外文獻賦值0.1、0.1、0.1,個人主觀感受賦值0.1、0.1、0.1[9]。2輪咨詢均按照相關文獻指標篩選原則刪除重要性賦值<3.5或變異系數(shù)(CV)>0.25或滿分比≤20%的指標[10],修改或增加指標原則為:有2名以上專家提出類似修改意見[11]。經2輪專家咨詢及研究小組討論,刪除指標14項、修改指標5項,增加指標1項,最終納入22項指標。
1.2.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 軟件進行數(shù)據分析;以問卷有效回收率表示專家積極系數(shù),判斷系數(shù)(Ca)與熟悉程度(Cs)計算專家權威系數(shù)(Cr),用滿分比、均數(shù)表示專家意見集中程度,變異系數(shù)(CV)與肯德爾和諧系數(shù)(Kendall′sW)表示專家意見協(xié)調程度;按百分比法計算指標權重。
2.1 專家積極程度及權威程度 2輪咨詢各發(fā)出19份咨詢表,分別回收19份、18份,回收率為 100%、94.74%。2輪專家Cr分別為0.95、0.94,均>0.7,說明本次咨詢專家權威度較高,結果較可靠。
2.2 全麻術后成人患者PACU轉出標準指標體系重要性評分、CV及權重 第1輪Kendall′sW值為0.385,第2輪為0.392,χ2=230.80、146.70,均P=0.000,說明專家對指標的意見較統(tǒng)一,認同度較高。第1輪CV為0.05~0.38,第2輪為0.00~0.23;經過2輪咨詢后,各級指標CV均<0.25,說明專家對指標的判斷較一致。具體見表1。
表1 全麻術后成人患者PACU轉出標準指標體系重要性評分、CV及權重
3.1 全麻術后成人患者PACU轉出標準指標體系具有可靠性 本研究嚴格按照德爾菲法進行專家咨詢,研究小組認真討論每輪專家的意見,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初步構建轉出標準條目體系,并采用百分比法確定指標權重,將指標體系量化,研究方法及過程具有較好的科學性。本研究通過專家遴選標準,結合PACU工作現(xiàn)狀,制訂咨詢專家的納入與排除標準,共納入全國13個省市的16所三甲醫(yī)院的麻醉/護理領域專家,地域涉及較廣,專家對轉出PACU患者經驗豐富,為指標體系構建的可靠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輪德爾菲法專家咨詢問卷的有效回收率為100%、94.74%,大部分專家提出了修改意見,說明專家對本研究咨詢的內容積極性較高。2輪咨詢中的專家代表性、積極性、權威系數(shù)、指標的重要程度評分、指標評分的變異系數(shù)、協(xié)調系數(shù)等指標均較好,說明專研究結果具有較高的可靠性。
3.2 指標體系內容全面、貼近臨床 本研究通過文獻分析、小組討論、德爾菲等方法構建的全麻術后成人患者PACU轉出標準指標體系,全面涵蓋轉出標準應具有的核心指標。轉出條目涵蓋呼吸、氣道、循環(huán)、意識、活動、舒適、出血等方面,內容客觀且全面,易于護理人員評價,指導性強。可以自由咳嗽和深呼吸與無呼吸道梗阻條目權重最高,均為0.051,重要性評分分別為5.00±0.00、4.94±0.24,專家對重要程度評價最高。這與呼吸道梗阻并發(fā)癥的危害相關,也是其他轉出標準中的必備條目[12-14]。
3.3 評價體系的意義及局限性 轉出標準關系著患者轉出安全與蘇醒室效率,關系著恢復期對患者服務的質量與品質,該體系條目與臨床護理工作連接緊密,有助于護士對PACU患者轉出的判斷,但尚缺少對患者的臨床測試和信效度檢驗。后續(xù)研究中將進一步進行實證研究,修改和完善指標體系,力求提高其適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