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蓉
“開天地”遇“破天荒”
2017年9月開始,全國小學起始年級統(tǒng)一使用統(tǒng)編版語文教科書。2019年秋季,統(tǒng)編語文教材覆蓋所有年級。9月的第一次督導,我走進了四年級的語文課堂。
“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夏商君?!笨粗诎迳稀侗P古開天地》的課題,我的腦海中飄出兩句詩。
執(zhí)教的姚老師見到我,未感意外。我饒有興致地靜觀她如何施教。
導入新課,通讀全文,教師言道:“天地有了,世界卻很孤單,于是,就有了《女媧造人》。”轉而閱讀《女媧造人》。讀畢,又道:“有了人,便有了原始部落間的斗爭和自然界的巨變,于是,就有了《共工怒觸不周山》,請同學們打開《中國神話故事》……”這才發(fā)現(xiàn),《中國神話故事》躺在桌上。
連讀三個神話,我揣摩著該“改弦更張”了吧?誰知,教師又以“天被共工戳破”為由,先后引出《女媧補天》和《普羅米修斯》,誦讀聲中,下課鈴響起……
我被姚老師的“神話組合拳”打得有點蒙,期待中的“緊扣單元教材,節(jié)選片段賞析”的環(huán)節(jié)不曾見,教師的文本解讀也難覓蹤跡。如此“讀”占鰲頭我還是頭回遇見!我欽佩教師在拓展閱讀中的用心,卻又難抑心中質疑:課文怎能一讀了之!
詢問設計意圖,姚老師坦言:“說實話,我是第一次教統(tǒng)編教材,教材內(nèi)容也不太熟悉,還真不知道該如何拿捏,但我想,學生多讀總是好的,開卷有益嘛!我借鑒的是韓興娥的‘海量閱讀……”
我并不熟悉韓興娥的名字,但能理解“海量閱讀”。督學身份的我此時有著和姚老師同樣的困惑。
帶著困惑我開始了訪談:“你覺得這節(jié)課學生最大的收獲是什么?”“你認為神話單元的教學目標是什么?”“你以前的語文課也是這樣上嗎?”
姚老師的回答含糊遲疑:“新教材的要求和理解……我也不是很清楚,這方面的培訓活動也不多,即使有,也不太系統(tǒng),大家也都很困惑,就各自理解著教唄?!闭Z氣里透著迷惘和無奈。
“沉潛”與“上岸”
果真是“大家都很困惑”嗎?懷著疑問,我設計了一份調查問卷,5所學校四、五年級共34名語文教師參與了問卷,在“對統(tǒng)編教材設計的思路是否清晰?”的選項中,55.9%的答案是“不清晰”,而“對統(tǒng)編版教學的目標要求”選擇“不了解”的占61.8%。
現(xiàn)狀不容樂觀。
將情況反饋給學校和督導室,督導室領導十分重視,隨即向分管局長做了交流,一場關于教材研訓的計劃開始醞釀……
懷著“積學以儲寶”的莊重,我開始了“衣帶漸寬終不悔”的沉潛。
翻閱兩種版本的全部語文教材,發(fā)現(xiàn)統(tǒng)編版教材的課文內(nèi)容突出了“兒童本位”,貼近兒童的日常,具有濃厚的“兒童文學”色彩,而蘇教版中有童趣、有靈性的課文似乎少了些,有些課文視角卻偏向成人化。在編排容量上,統(tǒng)編版的數(shù)量多、篇幅長,僅一、二年級選文就多了31篇,這也是師生感到難度加大的地方。
兩個版本的呈現(xiàn)方式各有千秋。以詩詞為例,統(tǒng)編教材是直接呈現(xiàn)古詩,并通過簡筆圖畫這一視覺素材,發(fā)展學生的解讀能力,它的興趣焦點是學生的“學”和讀書樂趣的滿足。而蘇教版是獨創(chuàng)了“文包詩”—以故事的形式再現(xiàn)古詩的意境或詩的由來,側重于對詩句的理解和形象記憶。
雖然有諸多不同,但卻有著相同的根基—都是依據(jù)新課標進行編制,都體現(xiàn)了強烈的時代性、文化的多元性和對社會、對人生的關注……
在對比研究的基礎上,我又學習了統(tǒng)編教材總主編溫儒敏的關于“如何用好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使用建議,我對統(tǒng)編版教材的編排設置及意圖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也逐漸領悟了許多方法和策略。
打開百度,找到草根老師韓興娥,看她如何用“海量閱讀”的攪棒攪活語文教學的一潭“死水”……
沉潛費力又艱辛,換來的卻是上岸的舒暢。
“教語文,其實就是要按下讀書的懸念,播下讀書的種子,種子的力量超乎想象。所以,在《盤古開天地》中,可以精讀一篇、覽及其余,但我們?nèi)匀灰獡擖c撥與提煉的職責,處理好讀與講的關系,而不是只擇其一,顧此失彼……”
在片區(qū)學校的教材研訓會上,我終于能夠將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
在督與導的時光流年中,我逐漸走進“草草杯盞供笑語,昏昏燈火話平生”的自然境界,隨意進入,自然訪談,圍坐交流,如居家過日子般,看似家常,卻最為雋永。
一天,接到姚老師學校打來的電話,她準備參加市里的比賽,請我?guī)退心ァ豆湃苏勛x書》,我欣然前往。幾周的反復打磨后,姚老師終于走上了大賽講臺:
“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讀書耕田。中華民族自古推崇‘耕讀傳家……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古人談讀書》。”
兩周后,我接到了她獲得大賽一等獎的報喜電話,興奮的姚老師送來一盒精致的糕點,說要感謝我的指導,分享她的甜蜜。
“感悟”與“反思”
蘇教版到統(tǒng)編版的更迭,讓我一時難以適應,面對課堂,無法披沙揀金,這樣的狀況在督學身上也許會成為常態(tài)。督學必須“學在前”,率先占領“認識高地”,方能“不負春光不負卿”,肩負起“督”為主、“導”為本的重任。
“哪里有教育問題,哪里就有教育督導?!闭n堂是學校的主陣地,自然也是督學光顧最多、投入最多的主領域。責任督學有責任也有義務對課堂上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進行指導和研究,使之突破重圍。在問題面前,督學既要有“入乎其內(nèi)”的熱情,又要有“出乎其外”的冷靜,將指導、服務、常態(tài)、深入、及時的特質融入其中,立足自身職能,在發(fā)現(xiàn)的問題上尋求存在感,在提出解決方案并加以實施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一個能夠站得高、看得準、拿得出的督學,自然會受到學校和老師的喜愛。
(作者單位:句容市教育局督導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