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國
一年前,60多歲的劉先生的妻子突然病逝,盡管兒子兒媳孝順,但他還是感到生活沒有了陽光。也許是慌不擇路,抑或是同病相憐,劉先生與喪偶的楊女士相識沒幾天,就定下了婚事。兩個人用積蓄又買了房子,再婚后的一段日子,兩個人都年輕了許多。
可是不久,兩個人開始出現(xiàn)矛盾。楊女士有一個最大的嗜好,就是打麻將。劉先生平生不沾牌桌,睡眠也不好,面對楊女士這樣的生活方式,很是頭疼。
說起來,楊女士也挺能吃苦。再婚后和丈夫辦起了一個早點部,每天很早起床,忙到中午,生意興隆??墒?,吃過午飯,她就直奔牌桌。劉先生說,她是挺能吃苦,可把辛辛苦苦掙來的錢送給了牌桌,一點也不心疼,這叫什么事?
劉先生的難耐和愁苦,表面看來是因為楊女士熱衷“碼長城”,實際上源于如下心理困擾:
婚前的湊合心理使再婚帶有盲目性 再婚者特別是老年再婚者常常懷有這樣的觀念:搭個伴也就行了,因而對婚姻缺乏審慎的思考。
婚后的補償心理對再婚期望過高 其實,再婚者在深層的潛意識里往往并不滿足于湊合,反而對再婚懷有很高的期望值,希望在新的婚姻中補償失落感。這種期望,往往超出再婚能夠給人的實際補償,常常使再婚者感到失望。
強烈的懷舊心理使人難以接納新伴侶 再婚者會不由自主地把現(xiàn)在的配偶和以前的配偶進行對比。這樣的對照往往在比較策略上缺乏理性,也就很容易拿現(xiàn)在配偶的不足與前夫前妻的優(yōu)點相比。
心理自我防衛(wèi)失當 面對新伴侶,心理上還很難完全彼此相容,潛意識中不自覺地使用心理自我防衛(wèi)機制,或多或少地存有戒備心理,在經濟生活中怕自己吃虧,在感情生活中難以徹底投入。
漫長的心理磨合期讓人難以適應 婚姻是一個磨合的過程,再婚夫婦也需要磨合。因前任去世而再婚者,對過去的已經磨合好的東西傾向于肯定和留戀,這就給新的磨合增加了難度。
為了彼此和睦相處,再婚老年夫妻要注意自我心理調節(jié)。
再婚要想到付出,不能只想索取 即使身體不好,也應有精神上的付出。
再婚要相互寬容,不是單向適應 不要用自己的價值標準來衡量對方,而是盡量調整自己的觀念,尊重對方的性格愛好。盡量與對方一起活動,增加共處時間。
不要只看缺點,還要看優(yōu)點 要發(fā)現(xiàn)再婚老伴的優(yōu)點和長處,這樣容易從內心接受再婚老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