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兵,程紹娟,何茜禪,胡 驥,袁夢飛,趙清香
(1.洛陽理工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河南 洛陽 471023;2.鄭州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鄭州 450052)
聚合物壓電和鐵電材料相比于鐵電陶瓷具有密度低、柔性好、介電擊穿強度高、可裁剪、易于大面積成型等優(yōu)點,在傳感器和換能器中應用十分廣泛[1-2]。壓電與鐵電聚合物種類稀少,主要有奇數(shù)尼龍(PA)和聚偏氟乙烯(PVDF)及其共聚物等,并且單一鐵電聚合物有諸多不足。如聚偏氟乙烯極化熱穩(wěn)定性差,并且隨著溫度的升高其鐵電性能迅速下降[3-5]。雖然奇數(shù)尼龍11(PA11)因為晶體中氫鍵的作用而在高溫下具有穩(wěn)定并且很高的鐵電活性,但是常溫下的電活性較低[6]。
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奇-奇數(shù)尼龍是又一具有很高電活性的聚合物材料[7]。長碳鏈的奇-奇數(shù)尼龍1111和尼龍1313是電活性很高的鐵電高分子材料[8]。尼龍1111和尼龍1313的剩余極化強度高達40 mC/m2,矯頑電場分別為55和88 MV/m。此外,尼龍1111的原材料可以通過石油發(fā)酵法得到,因此成本遠低于尼龍11[9]。然而同尼龍11一樣,尼龍1111的常溫壓電、鐵電性能仍然較低。要提高PA1111的電活性,可以采取添加無機鐵電陶瓷、化學改性以及共混改性等三種方法[10]。添加無機陶瓷提高性能明顯,但是降低了材料的柔韌性;化學改性工藝復雜,成本高;共混改性是一種提高聚合物材料性能的有效方法,且簡單易行,成本較低,易于工業(yè)化[11-12]。因此,我們將PA1111與高鐵電活性的聚偏氟乙烯共混復合,期望進一步提高PA1111的電活性,同時研究它們協(xié)同作用的機理,為開發(fā)新型的壓電與鐵電聚合物奠定一定的基礎。
聚偏氟乙烯,Solvay1008,半透明狀顆粒,Mw=244,000。尼龍1111樣品,鄭州大學工程塑料研究所提供,相對粘度r=2.1(用98%濃度的濃硫酸在25 ℃下配制成1.00 g/100 mL的溶液進行測量),Tm=182 ℃,Tg=54 ℃(用DSC在升溫速率為10.0 ℃/min情況下測定)。
先將PA1111和聚偏氟乙烯放置在90 ℃的烘箱中真空干燥12 h,再將一定量的兩種原料加入到哈克流變儀中于210 ℃熔融共混,共混時間設為8 min,轉子轉速設為65 r/min。然后取適量的熔融共混料包裹在兩張光滑的錫紙之間,置于小型熱壓機上熱壓成45 μm左右厚的薄膜。將熱壓機溫度設置為220 ℃,保壓時間為10 min。熱壓結束后迅速轉移到預先備好的冰水中淬火,用30%的濃堿溶液將錫紙溶解即可得到初始薄膜樣品。最后在小型拉力機上將淬火薄膜進行三倍拉伸,即得拉伸樣品薄膜。同樣的方法制備純PA1111薄膜,并分別將含40%和20%PVDF的PA1111以及純PA1111樣品記為PA2、PA1和PA0。
廣角X射線衍射(WAXD)測試于室溫下在德國產Bruker D8 Advance 型X射線衍射儀上進行,輻射源CuKα1射線,波長λ=0.15406 nm,以0.02°步長連續(xù)掃描,角度范圍2θ=5~50°。DSC測試在Perkin-Elmer DSC-7型熱分析儀上進行,在氮氣氣氛中,以10 ℃/min的加熱速率從50 ℃加熱到210 ℃,等溫5 min消除熱歷史,再以10 ℃/min的速率升降溫得到熔融和結晶曲線。FTIR測試在NICOLET460型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上進行。
首先將薄膜樣品兩面真空蒸鍍直徑為Φ=4.5 mm的鋁電極。室溫下在TF2000鐵電測試系統(tǒng)上完成鐵電性能的測試。壓電應變常數(shù)d33測試于室溫下在ZJ-6A壓電分析儀上完成。壓電性能測試之前在自制極化裝置上極化,將樣品在80 ℃,40 MV/m電場強度下極化20 min。
圖1是純尼龍1111與共混改性PA1111的電流密度J和電位移D與電場強度E之間的關系曲線。由圖可知無論是純PA1111還是改性PA1111均表現(xiàn)出明顯的開關峰,說明材料中的電疇在外電場的作用下發(fā)生了極化反轉,具有明顯的鐵電性。電流密度對時間的積分得到了十分清晰電滯回線,如圖1(b)所示。由電滯回線曲線和D軸與E軸的截距,分別可以得到樣品的剩余極化強度(Pr)和矯頑電場(Ec)值。樣品PA0、PA1與PA2的剩余極化強度分別為38、48、52 mC/m2;而三者的矯頑電場值依次為83、77、87 MV/m。這表明引入聚偏氟乙烯大大提高了PA1111的剩余極化強度,而對矯頑電場影響不大。
圖1 樣品薄膜的鐵電性能:(a)J-E曲線;(b)D-E曲線
既然添加PVDF可以提高尼龍1111的剩余極化強度,那么必然會影響它的壓電性。圖2是三種樣品壓電應變常數(shù)d33與極化溫度直接的關系??梢钥吹诫S著極化溫度的升高,壓電應變常數(shù)d33增大。表明極化溫度逐漸升高,取向的電疇逐漸增多,壓電活性增大。共混改性樣品PA1與PA2的壓電常數(shù)均高于同極化條件下尼龍1111的d33。這表明與PVDF共混提高了PA1111的壓電性。當極化溫度為80 ℃,極化電場為40 MV/m,極化時間為20 min的條件下,PA0、PA1與PA2的壓電應變常數(shù)分別達-3.8、-7.0和-6.7pC/N。共混之后d33遠高于純PA1111的壓電常數(shù)。
圖2 壓電常數(shù)(d33)隨極化溫度變化曲線
結晶聚合物的鐵電性與壓電性源自聚合物極性的晶區(qū)。WAXD是研究聚合物晶體特性的有效方法。圖3是尼龍1111/聚偏氟乙烯共混拉伸后薄膜的WAXD譜圖。如圖所示,3種樣品均在2θ=21.33°處有一明顯的特征衍射峰,對應于尼龍1111的(100)晶面衍射,其晶體結構屬于γ晶型[13]。研究表明尼龍1111的極化反轉來自于極性γ晶型晶粒在外加電場下的反轉。只有具有γ晶型的PA1111才有鐵電性和壓電性。添加PVDF不影響尼龍1111極性的γ晶型的形成。對PVDF來說,其β晶型才有鐵電性,在WAXD圖譜上的2θ=20.44°和36.36°處兩個特征衍射峰,分別對應于PVDF的β晶型(110/200)和(200)晶面衍射[14]。由PA1與PA2樣品WAXD圖譜推測,復合后聚偏氟乙烯β晶型(110/200)晶面衍射峰與PA1111晶體γ晶型(100)面衍射峰相互疊加,晶型沒有產生明顯的變化,表明 PA1111和聚偏氟乙烯晶體結構仍然分別屬于具有鐵電與壓電性的γ和β晶型。
圖3 PA1111與PA1111/PVDF薄膜WAXD圖譜
圖4 PA1111與PA1111/PVDF薄膜FT-IR圖譜
圖5 薄膜中尼龍1111紅外譜帶:(a)N-H s伸縮振動譜帶,(b)酰胺I譜帶,(c)酰胺II譜帶
FT-IR能夠在分子水平上辨別聚合物分子鏈上的基團和鏈構象。圖4是3種樣品的FTIR譜圖。無論是純PA1111樣品PA0,還是共混樣品PA1和PA2,聚酰胺的特征譜帶都十分明顯,包括3 300 cm-1左右處歸屬于N-H的伸縮振動譜帶,1 645 cm-1左右處歸屬于酰胺Ⅰ的譜帶,1 556 cm-1左右處歸屬于酰胺Ⅱ的譜帶。共混改性樣品中還出現(xiàn)了PVDF特征譜帶,如975、870和839 cm-1左右處骨架(skeletal)譜帶,以及532 cm-1處CF2(δ0)和490 cm-1處CF2(twist)i譜帶[15]。
酰胺鍵偶極矩高達3.7D,遠高于聚偏氟乙烯C-F鍵的偶極矩(1.72D)。酰胺鍵是尼龍鐵電性的根源。為了進一步研究引入PVDF后對PA1111酰胺鍵偶極子的影響,我們將純尼龍1111以及共混樣品中的與酰胺鍵相關的特征譜帶一并示于圖5中。如圖5(a)、(b)、(c)分別是酰胺鍵N-H伸縮振動譜帶、酰胺Ⅰ譜帶與酰胺Ⅱ譜帶。由圖可知引入PVDF之后,尼龍1111的這三個特征譜帶都向低波數(shù)方向移動。其中N-H鍵伸縮振動譜帶向低波數(shù)移動十分明顯,PA0樣品的N-H伸縮振動譜帶位于3 300處cm-1,當PVDF含量為50%時,譜帶則移動到3 295 cm-1處,降低幅度達5 cm-1。除此之外,加入PVDF改性后酰胺鍵這三個特征譜帶寬度也有所增加?;谏鲜龇治?,認為添加聚偏氟乙烯之后,PVDF的C-F鍵偶極子與PA1111的酰胺鍵偶極子產生了一定的相互作用,示意圖如圖5所示[15]。尼龍1111鐵電與壓電性提高的原因可以歸因于它們偶極子之間的相互作用。
圖6 PVDF與尼龍1111分子間相互作用示意圖
尼龍1111與PVDF偶極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影響其鐵電性能,在其熔融與結晶性能上必然也有所體現(xiàn)。圖7(a)(b)分別是PA0、PA1與PA2樣品二次熔融與結晶曲線。如圖7(a)PA0樣品熔融曲線上在185.2和180.1 ℃出現(xiàn)兩個熔融峰。對純聚合物來說多重熔融峰的出現(xiàn)可能是晶型種類、不同晶片厚度或者邊熔融邊結晶三種因素造成的[16]。這兩個熔融峰歸因于尼龍1111的α晶型。PA1與PA2熔融曲線上175.6 ℃處的熔融峰對應于PVDF的熔點,在180.1和185.2 ℃左右也有兩個熔融峰,這歸屬于共混物尼龍1111的熔融,表明PVDF與PA1111存在一定的相分離。此外,曲線中185.2 ℃熔融峰降低,而180.1 ℃熔融峰增大,這進一步說明PVDF的引入因為偶極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影響了PA1111晶體的熔融。這種相互作用也體在它們的結晶性能上。如圖7(b),純PA1111的結晶溫度約為156.2 ℃,而添加PVDF后結晶溫度增大為164.1 ℃左右。
圖7 PA1111和PA1111/PVDF共混物DSC曲線
(1)加入聚偏氟乙烯共混改性顯著地提高了PA1111的鐵電與壓電性能,壓電應變常數(shù)d33由-3.8pC/N提高到-6.7pC/N;剩余極化強度Pr由38 mC/m2增加到52 mC/m2。
(2)與PVDF共混復合拉伸后尼龍1111與聚偏氟乙烯分別形成了具有鐵電性的γ和β晶型。FTIR與DSC研究表明尼龍1111與PVDF偶極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是PA1111鐵電與壓電性能提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