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莉
(包頭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包頭 014000)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是《中國藥典》收載最早的儀器分析方法之一,在《中國藥典》1953年版中就已有收載。該方法使用設備簡單、操作簡便、測定靈敏度高、相對誤差小,被廣泛應用于藥品檢驗中[1]。測量不確定度簡稱不確定度,是表征賦予被測量值分散性的非負參數(shù),是定量說明測量值可信程度的一個重要參數(shù)。于2019年1月1日起全面實施的《檢驗檢測機構資質(zhì)認定能力評價檢驗檢測機構通用要求》(RB/T 214—2017)中,條款4.5.15要求“檢驗檢測機構應根據(jù)需要建立和保持應用評定測量不確定度的程序”“檢驗檢測機構應建立相應數(shù)學模型,給出相應檢驗檢測能力的評定測量不確定度案例”。因此,本文以《中國藥典》2015年版二部對乙酰氨基酚片的含量測定為例,建立適用于本中心的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含量測定的不確定度評定方法,以提高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島津UV2450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梅特勒托利多XS205DU電子分析天平;5 ml單線標吸量管,A級;100 ml和250 ml量瓶,均為A級;對乙酰氨基酚片(通化萬通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號:02171106,規(guī)格:0.3 g);水為中心自制超純水;其他化學試劑均為分析純;實驗室溫度27 ℃,相對濕度20%。
根據(jù)朗伯-比爾定律:
(1)
式(1)中:
c測——供試品溶液的實際百分濃度,g/100 ml;
A——供試品溶液測定的吸光度值;
l——吸收池的光路長度,為1 cm。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分析檢測技術指南》[1]:
(2)
式(2)中:
ω——供試品的百分含量,%;
100——c測與c配之間的單位換算系數(shù);
c配——供試品溶液的配制百分濃度,g/ml;
W——供試品稱取重量,g;
n——稀釋倍數(shù);
V1——供試品初溶解體積,ml;
V2——吸量管移取供樣品溶液的體積,ml;
V3——樣品溶液第二步稀釋的體積,ml。
《中國藥典》所要求的含量測定結果為標示百分含量:
(3)
式(3)中:
C——標示百分含量,%;
S——供試品規(guī)格,g;
W均——供試品平均片重,g。
合并式(1)(2)(3),得到:
考慮到平行樣重復性標準不確定度,加入重復性修正值R。該值將檢驗過程中平行樣因測定重復性引起的不確定度包含其中,而不再分別量化平行樣因測定重復性引起的不確定度,得到:
C′=C+R
(4)
式(4)中:
C′——考慮重復性修正值R后對乙酰氨基酚片的標示百分含量,%;
R——重復性修正值,值視為零,不確定度不為零,%。
根據(jù)《中國藥典》2015年版四部通則9101,取同一濃度水平考察重復性時,至少需用6份測定結果進行評價[3]。因此,本實驗中共精密稱取6份平行樣,測定結果見表1。
表1 重復性考察結果
根據(jù)建立的數(shù)學模型,分析檢驗過程各環(huán)節(jié),明確不確定度的來源,具體因果分析圖見圖1和圖2。
圖1 C的不確定度來源因果圖
圖2 加入R后C′的不確定度來源因果圖
2.4.1供試品溶液吸光度值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ur(A)
供試品溶液吸光度的標準不確定度u(A)是由其最大允差決定的,但由于其呈非線性,需通過透射比T的最大允差進行換算。由檢定證書得知該儀器可作Ⅰ級使用,實驗中測定波長為257 nm,屬于A段(190~340 nm),通過查詢JJG 178—2007《紫外、可見、近紅外分光光度計》,Ⅰ級儀器在A段透射比T的最大允差為±0.3%。表1中顯示6份平行樣吸光度值的測定結果平均值為0.567,故:T=1/(antilg0.567)=0.2710,T的允許誤差為±0.3%,因此T∈(0.2680,0.2740);
由A=lg(1/T)得A∈(0.5622,0.5719),分布半寬α=(0.5719-0.5622)/2=0.004 85,屬B類不確定度且并未提供其他信息,服從矩形分布,則:
2.4.2供試品稱取重量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ur(W)
2.4.3供試品初溶解體積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ur(V1)
供試品初溶解體積的標準不確定度u(V1)由量瓶最大允差引起的標準不確定度u1(V1)和溫度影響的標準不確定度u2(V1)合成。
=8.83×10-4。
2.4.4供試品溶液移取體積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ur(V2)
供試品溶液移取體積的標準不確定度u(V2)由單標線吸量管最大允差引起的標準不確定度u1(V2)和溫度影響的標準不確定度u2(V2)合成。
=1.48×10-3。
2.4.5供試品溶液第二步稀釋體積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ur(V3)
供試品溶液第二步稀釋體積的標準不確定度u(V3)由量瓶最大允差引起的標準不確定度u1(V3)和溫度影響的標準不確定度u2(V3)合成。
=9.42×10-4。
2.4.6供試品平均片重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ur(W均)
2.4.7供試品標示百分含量的標準不確定度u(C)
將上述不確定度各分量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合成并經(jīng)過計算,得到供試品標示百分含量的標準不確定度。
=5.31×10-3
實際檢驗工作中,取前兩份平行樣的平均值,C=100.70%,故:
u(C)=ur(C)×C=5.31×10-3×100.70%=0.535%。
2.4.8重復性標準不確定度u(R)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測定對乙酰氨基酚片含量的標準不確定度為:
=0.574%。
依據(jù)JJF 1059.1—2012《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取k=2,則擴展不確定度為:U=kuc(C′)=2×0.574%=1.148%。實驗中對乙酰氨基酚片標示百分含量的測量結果為100.7%,因此最終含量測定結果表示為100.7%±1.1%,k=2。
結果見表2。
表2 不確定度各分量及分析結果
由表2可以看出,本方法的不確定度主要來源于供試品溶液吸光度的測定和平行樣測定重復性,二者分別占不確定度總和的44.6%和18.8%。根據(jù)“比最大的分量小三分之一的那些分量無需深入評估”原則[4],可去掉那些不重要的分量,但考慮到溶液移取過程引起的不確定度雖小于但很接近最大分量的三分之一,占不確定度總和的13.5%,因此也將其納入不確定度主要來源,以更好地提高中心檢驗結果質(zhì)量。
通過以上分析,在檢驗工作中使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測定樣品時,可通過以下途徑降低不確定度,提高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① 定期對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進行檢定、期間核查,加強日常維護保養(yǎng),及時發(fā)現(xiàn)儀器問題,確保儀器始終處于良好穩(wěn)定的工作狀態(tài)。② 制樣時充分研磨、混勻供試品,必要時可增加平行樣數(shù)量,以降低因供試品均勻性引起的不確定度。③ 嚴格依照標準進行檢驗,把控好實驗條件,規(guī)范實驗操作,以降低實驗人員操作的隨意性和其他人為因素引起的不確定度。④ 盡量減少實驗過程中供試品溶液的移取稀釋次數(shù),選用A級移液器,合理控制實驗環(huán)境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