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黎光, 祁 鵬, 戴 璐, 霍文嚴, 喬 婷, 李峻志
(陜西省微生物研究所 真菌研究中心, 陜西 西安 710043)
大型真菌通常被俗稱為蘑菇或“菌”,根據(jù)不同用途,可分為食用菌、藥用菌和毒菌。毒蘑菇是指大型真菌的子實體食用后對人或動物產(chǎn)生中毒反應的物種,絕大部分屬于擔子菌,少數(shù)屬于子囊菌。由于野生菌形態(tài)多變,外形相近或相似種類較多,有些毒蘑菇和食用菌的宏觀特征沒有明顯區(qū)別,且至今還沒有找到快速可靠的毒蘑菇鑒別方法,每年因誤食毒蘑菇而中毒乃至死亡的事件時有發(fā)生,相關報道幾乎涉及全國每一個省(直轄市、自治區(qū))。目前毒蘑菇種類多,吉林[1]、云南[2]、貴州[3]、黑龍江[4]和廣東[5]等中毒事件多發(fā)省份已基本查明毒蘑菇種類。秦巴山區(qū)野生毒蘑菇資源雖然相當豐富,但鮮見有系統(tǒng)研究的文獻報道。
秦巴山區(qū)西起青藏高原東緣,東至華北平原西南部,跨秦嶺、大巴山,地貌類型以山地丘陵為主,間有漢中、安康、商丹和徽成等盆地。區(qū)域范圍包括甘肅、四川、陜西、重慶、河南、湖北6個省市的80個縣(市、區(qū)),其主體位于陜西省境內(nèi)的陜南地區(qū)。秦巴山區(qū)氣候類型多樣,垂直變化顯著,年均降水量450~1 300 mm。秦嶺南麓和大巴山地區(qū)因受東南季風影響,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年均溫10.6~14.5℃,常年濕潤,屬亞熱帶氣候;秦嶺北坡受西北大陸性氣候影響,雨量較少,氣溫較低,年均溫5.9~7.5℃[6]。秦巴山區(qū)地跨長江、黃河、淮河流域,是淮河、漢江、丹江、洛河等河流的發(fā)源地,水系發(fā)達,徑流資源豐富,是我國重要的水源涵養(yǎng)生態(tài)功能區(qū)。作為我國的天然生態(tài)屏障和重要的林區(qū)之一,森林植被覆蓋率高,同時也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qū)之一。該區(qū)域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植物物種多樣性為各種大型真菌的發(fā)生提供了適宜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在日常生活中,需充分認識毒蘑菇給人類造成的巨大危害,加大毒蘑菇知識的宣傳和中毒事件的預防;同時,毒蘑菇及其毒素在癌癥治療等方面具有潛在的開發(fā)前景,可對其進行開發(fā)和利用,為人類造福。因此,毒蘑菇研究不僅在學術上有重大意義,還具有重要的社會和經(jīng)濟意義。通過野外實地調(diào)查及文獻查閱,研究秦巴山區(qū)毒蘑菇物種多樣性,查明毒蘑菇種類及中毒類型、毒素成分,以期為該區(qū)域毒蘑菇中毒預防及抗癌活性物質(zhì)資源開發(fā)提供科學依據(jù)。
鑒于大型真菌的發(fā)生與氣溫及降雨有密切的關系,采集大型真菌的季節(jié)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10月。在秦巴山區(qū)部分地區(qū)野外實地考察過程中采集到毒蘑菇標本,標本鑒定主要依據(jù)其子實體形態(tài)結(jié)構(gòu)特征、生活習性,孢子顯微特征鏡檢并結(jié)合染色技術[7-12]等,最終通過資料查詢進行分類鑒定,部分標本保存于陜西省微生物研究所秦嶺菌物標本館(SXIM)。同時參閱秦巴山區(qū)自然保護區(qū)科考報告等文獻資料,對秦巴山區(qū)毒蘑菇資源進行歸類整理分析。調(diào)查記載的毒蘑菇按拉丁名稱屬種的字母順序排列,對所有名稱均按最新命名法規(guī)(2011年《國際藻類、菌物和植物命名法規(guī)》)進行了訂正,參照最新第10版《真菌字典》(Dictionary of the Fungi,10th edition)及國際公認的Index Fungorum官方網(wǎng)站的分類系統(tǒng)對毒蘑菇科、屬的分類單元進行系統(tǒng)排列。中文名稱主要參考國內(nèi)已發(fā)表的相關文獻。
從表1可知,秦巴山區(qū)毒蘑菇共124種,分別隸屬于2門3綱6亞綱9目32科60屬。在秦巴山區(qū)毒蘑菇資源的32科中,優(yōu)勢科有4科,種類最多的是鵝膏菌科,有25種,占總種數(shù)的20.16%,其次為層腹菌科,有14種,占總種數(shù)的11.29%,第三為紅菇科,有12種,占總種數(shù)的9.68%,第四為口蘑科,有10種,占總種數(shù)的8.06%,4個科的種類達61種,占總種數(shù)的49.19%。僅含有1種的科有13科,占總科數(shù)的40.63%,所含種類占總種數(shù)的10.48%,含有2~7種的有15科,占總科數(shù)的46.88%,所含種類占總種數(shù)的40.32%。其中,按最新分類系統(tǒng)花褶傘屬3個種所在科的名稱未確定。
在秦巴山區(qū)毒蘑菇資源的60個屬中,種類最多的為鵝膏菌屬,有23種,占總種數(shù)的18.55%;其次為口蘑屬(7種)和乳菇屬(7種),均占總種數(shù)的5.65%,紅菇屬(5種)和滑銹傘屬(5種),均占總種數(shù)的4.03%,鵝膏菌屬、口蘑屬、乳菇屬、紅菇屬和滑銹傘屬共47種,占總種數(shù)的37.9%;單種屬有40屬,占總屬數(shù)的66.67%,所含種類占總種數(shù)的32.26%,含有2~4種的有15屬共37種,占總屬數(shù)的25%,所含種類占總種數(shù)的29.84%。
表1 秦巴山區(qū)的毒蘑菇資源名錄
續(xù)表1
序號Serial No.科名Family屬名Genus 種數(shù)/種Species比例/%Percentage環(huán)銹傘屬 Pholiota21.61Protostropharia 屬10.81球蓋菇屬 Stropharia10.8116 口蘑科 Tricholomataceae杯傘屬 Clitocybe10.81香蘑屬 Lepista10.81 口蘑屬 Tricholoma75.65擬白蘑屬 Tricholomopsis10.8117 科名未定花褶傘屬 Panaeolus32.4218 牛肝菌科 Boletaceae牛肝菌屬 Boletus10.81 網(wǎng)孢牛肝菌屬 Heimioporus10.81Imleria 屬10.81疣柄牛肝菌屬Leccinum10.81粉末牛肝菌屬Pulveroboletus10.81Suillellus屬10.81粉孢牛肝菌屬 Tylopilus10.8119圓孢牛肝菌科 Gyroporaceae圓孢牛肝菌屬 Gyroporus10.8120擬蠟傘科 Hygrophoropsidaceae擬蠟傘屬 Hygrophoropsis10.8121樁菇科 Paxillaceae樁菇屬 Paxillus10.8122乳牛肝菌科 Suillaceae小牛肝菌屬 Boletinus10.81乳牛肝菌屬Suillus10.8123釘菇科 Gomphaceae枝瑚菌屬 Ramaria32.42Turbinellus屬10.8124鬼筆科 Phallaceae竹蓀屬 Dictyophora10.81鬼筆屬 Phallus21.61散尾鬼筆屬 Lysurus10.8125紅菇科 Russulaceae乳菇屬 Lactarius75.65紅菇屬 Russula54.0326平盤菌科 Discinaceae鹿花菌屬 Gyromitra21.6127馬鞍菌科 Helvellaceae馬鞍菌屬 Helvella21.6128羊肚菌科 Morchellaceae鐘菌屬 Verpa10.81 29盤菌科 Pezizaceae星裂盤菌屬 Sarcosphaera10.8130火絲菌科 Pyronemataceae網(wǎng)孢盤菌屬 Aleuria10.8131Cordieritidaceae科Cordierites屬10.8132星裂盤菌科PhacidiaceaeBulgaria屬10.81
2.2.1 木耳科(Auriculariaceae)
黑耳屬(Exidia)
黑耳(黑膠耳)〔Exidiaglandulosa(Bull.)Fr.〕
分布地區(qū):周至田峪河鳳凰嶺、摩天嶺[13]、太白牛尾河[14]、牛背梁[15]、觀音山[16]、平河梁[17]、長青[18]、屋梁山[19]、新開嶺[20]自然保護區(qū)。
毒性:有毒,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21]。
2.2.2 鵝膏菌科(Amanitaceae)
2.2.2.1 鵝膏菌屬(Amanita)
1) 片鱗鵝膏菌(苞腳鵝膏菌)〔Amanitaagglutinata(Berk.&M.A.Curtis)Lloyd〕
分布地區(qū):伏牛山[22]。
毒性:有毒,中毒類型為肝腎損傷型[8,21]。
2) 橙紅鵝膏菌〔Amanitabingensis(Beeli) R. Heim〕
分布地區(qū):伏牛山[22]。
毒性:劇毒[23]。
3) 暗灰鵝膏菌(黑褶邊托柄菇)(AmanitacheeliiP.M.Kirk)
分布地區(qū):太白山上白云、四川唐家河[24]自然保護區(qū)。
毒性:有毒,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神經(jīng)精神型[21]。
4) 橙黃鵝膏菌(檸檬黃傘)(AmanitacitrinaPers.)
分布地區(qū):伏牛山[22]、隴南徽縣麻沿[25]
毒性:有毒,含鵝膏毒肽、鬼筆毒肽、毒蠅堿、噁唑衍生物、異噁唑衍生物、色胺類化合物[23,26-28],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神經(jīng)精神型[29]。
5) 塊鱗鵝膏菌(青鵝膏菌) 〔Amanitaexcelsa(Fr.) Bertill.〕
分布地區(qū):伏牛山[22]、秦嶺國家植物園[30-31]
毒性:極毒,中毒類型為肝腎損傷型[29]。
6) 小托柄鵝膏菌(粉蓋擬鵝膏菌)(AmanitafarinosaSchwein.)
分布地區(qū):隴南文縣店壩[25]。
毒性:有毒,含異噁唑衍生物[28],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神經(jīng)精神型[21]。
7) 黃毒蠅鵝膏菌(AmanitaflavoconiaG.F. Atk.)
分布地區(qū):隴南文縣、武都[25]。
毒性:記載有毒,可能含有類似毒蠅傘的毒素,對蠅類毒殺比較明顯[8]。
8) 黃赭鵝膏菌 (AmanitaflavorubescensG.F.Atk.)
分布地區(qū):四川唐家河[23]自然保護區(qū)、隴南文縣店壩[25]。
毒性:有毒,對蒼蠅等昆蟲毒殺速度快[8]。
9) 赤褐鵝膏菌(赤褐托柄菇)〔Amanitafulva(Schaeff. : Fr.) Pers. ex Sing.〕
分布地區(qū):伏牛山[22]、甘肅隴南[32]、皇冠山[33]自然保護區(qū)。
毒性:在歐洲有人懷疑有毒,采食時需要注意[8]。
10) 毒蠅鵝膏菌(毒蠅傘)〔Amanitamuscaria(L.) Lam.〕
分布地區(qū):隴南武都、康縣[25]、牛背梁[15,34]自然保護區(qū)。
毒性:極毒,含毒蠅堿、異噁唑衍生物、色胺類衍生物蟾蜍素、豹斑毒傘素等毒素[35-37],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神經(jīng)精神型、溶血型、肝腎損傷型、呼吸循環(huán)衰竭[21,38-39]。
11) 卵蓋鵝膏菌〔Amanitaovoidea(Bull.) Link〕
分布地區(qū):柞水蔡玉窯。
毒性:據(jù)記載毒性強,含致死毒素[8]。
12) 豹斑毒鵝膏菌 〔Amanitapantherina(DC.) Krombh.〕
分布地區(qū):太白山蒿坪寺后山、伏牛山[22]、四川唐家河[24]自然保護區(qū)、隴南文縣中寨[25]。
毒性:毒性強,含鵝膏毒肽、鬼筆毒肽、毒蠅堿、色胺類衍生物蟾蜍素、異噁唑類衍生物、豹斑毒傘素等毒素[21,40-41],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神經(jīng)精神型、呼吸循環(huán)衰竭型、溶血型、肝腎損傷[4,21]。
13) 毒鵝膏菌(綠蓋鵝膏菌) 〔Amanitaphalloides(Vaill. ex Fr.) Link〕
分布地區(qū):伏牛山[22]、牛背梁[15,34]自然保護區(qū)。
毒性:極毒,含鵝膏毒肽、鬼筆毒肽、毒傘毒肽、毒蠅堿、異噁唑類衍生物、芐基毒肽、環(huán)肽等毒素[21, 41-43];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神經(jīng)精神型、溶血型、肝腎損傷型、呼吸循環(huán)衰竭型、多臟器損傷型[21,44]。
14) 條紋毒鵝膏菌 (Amanitaphalloidesvar. striatulaPeck)
分布地區(qū):伏牛山[22]、隴南舟曲[25]、牛背梁[15,34]、皇冠山[33]、黃柏塬[45]自然保護區(qū)。
毒性:毒性很強,中毒類型為溶血型、肝腎損傷型、呼吸循環(huán)衰竭型[21]。
15) 塊鱗灰毒鵝膏菌 〔Amanitaspissa(Fr.) P. Kumm.〕
分布地區(qū):隴南武都[25]、秦嶺國家植物園[30-31]。
毒性:有毒,甚至記載極毒,具有殺蟲活性[21],含鵝膏毒肽類毒素[46]。
16) 角鱗灰鵝膏菌(角鱗灰毒傘) (AmanitaspissaceaS.Imai)
分布地區(qū):四川唐家河自然保護區(qū)[24]、隴南武都裕河[25]。
毒性:有毒,中毒類型為神經(jīng)精神型、溶血型[21]。
17) 紋緣毒鵝膏菌(條緣毒傘)〔Amanitaspreta(Peck) Sacc.〕
分布地區(qū):牛背梁[15,34]、皇冠山[33]、黃柏塬[45]、太白山[47]自然保護區(qū)。
毒性:極毒,含毒傘溶血素等,中毒類型為溶血型、肝腎損傷型、呼吸循環(huán)衰竭型[21]。
18) 松果鵝膏菌(松果傘)〔Amanitastribiliformis(Vitt.) Quél.〕
分布地區(qū):隴南文縣洋湯寨[25,32]。
毒性:此菌在廣西地區(qū)有人采食,但在福建等地有中毒事件發(fā)生。含臘子樹酸、麥西母、麥斯卡松等毒素,可使蒼蠅中毒致死[8]。
19) 黃蓋鵝膏菌 (AmanitasubjunquilleaS. Imai)
分布地區(qū):伏牛山[22]、隴南武都五馬[25]、牛背梁[15,34]、四川唐家河[24]、米倉山[48]自然保護區(qū)。
毒性:極毒,含鵝膏毒肽、鬼筆毒肽等毒素[21,49-50],中毒類型為肝腎損傷型[21]。
20) 白黃蓋鵝膏菌 (Amanitasubjunquilleavar.alba Z.L.Yang.)
分布地區(qū):秦嶺火地塘[51]。
毒性:極毒,含鵝膏毒肽、鬼筆毒肽等毒素[21,49-50],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神經(jīng)精神型、肝腎損傷型[21]。
21) 灰鵝膏菌(灰托柄菇)〔Amanitavaginata(Bull.) Lam.〕
分布地區(qū):柞水蔡玉窯、伏牛山[22]、隴南康縣太平[25]、秦嶺國家植物園[30-31]、秦嶺火地塘[51]、摩天嶺[13]、太白牛尾河[14]、觀音山[16]、平河梁[17]、長青[18]、屋梁山[19]、新開嶺[20]、寧陜皇冠山[33]、黃柏塬[45]、太白山[47]、米倉山[48]、佛坪[52-53]、化龍山[54]自然保護區(qū)。
毒性:有毒,含鵝膏毒肽、異噁唑類衍生物等毒素[23,41],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神經(jīng)精神型、溶血型[21]。
22) 白毒鵝膏菌(白毒傘)〔Amanitaverna(Bull.) Lam.〕
分布地區(qū):寧陜小川后山、伏牛山[22]、隴南武都馬壩[25]、牛背梁[15,34]、屋梁山[19]、四川唐家河[24]、皇冠山[33]自然保護區(qū)、秦嶺紫柏山[55]。
毒性:極毒,含鵝膏毒肽、鬼筆毒肽、毒傘毒肽、毒蕈溶血素等毒素[21,56-59],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神經(jīng)精神型、溶血型、肝腎損傷型、呼吸循環(huán)衰竭型、多臟器損傷型[21,58-59]。
23)鱗柄白毒鵝膏菌 (AmanitavirosaBertill.)
分布地區(qū):太白山蒿坪寺、寧陜小川后山、柞水蔡玉窯、隴南文縣[25]、屋梁山[19]、伏牛山[22]、皇冠山[33]自然保護區(qū)。
毒性:毒性很強,含鵝膏毒肽、鬼筆毒肽、毒傘毒肽、環(huán)肽等毒素[8,21],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神經(jīng)精神型、溶血型、肝腎損傷型、多臟器損傷型[21,58-59]。
2.2.2.2Aspidella(屬)
角鱗白鵝膏菌 〔Aspidellasolitaria(Bull.) E.-J. Gilbert〕
分布地區(qū):伏牛山[22]。
毒性:毒性較強,含毒蠅堿和豹斑毒傘素,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肝腎損傷型[29]。
2.2.2.3Echinoderma(屬)
灰鱗鵝膏菌(銳鱗棘皮菌)〔Echinodermaasperum(Pers.) Bon〕
分布地區(qū):米倉山[48]自然保護區(qū)。
毒性:有毒,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21]。
2.2.3 傘菌科(Agaricaceae)
2.2.3.1 蘑菇屬(Agaricus)
1) 細褐鱗蘑菇(AgaricusmoelleriWasser )
分布地區(qū):太白蒿坪后山。
毒性:微毒,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8,21,27]。
2) 假根蘑菇 (AgaricusbresadolanusBohus)
分布地區(qū):太白山蒿坪管理區(qū)、甘肅裕河[60]自然保護區(qū)。
毒性:毒性較弱[21]。
2.2.3.2 環(huán)柄菇屬(Lepiota)
1) 肉褐鱗環(huán)柄菇 (LepiotabrunneoincarnataChodat &C. Martín)
分布地區(qū):長安小峪、太白山鐵甲樹。
毒性:極毒,含鵝膏毒肽、鬼筆毒肽等毒素[21,57-58],中毒類型為肝腎損傷型、呼吸循環(huán)衰竭型、胃腸炎型[8,27]。
2) 細環(huán)柄菇(細鱗環(huán)柄菇)〔Lepiotaclypeolaria(Bull.) P. Kumm.〕
分布地區(qū):田峪河鳳凰嶺、甘肅裕河[60]自然保護區(qū)。
毒性:毒性較弱[21]。
3) 冠狀環(huán)柄菇(小環(huán)柄菇)〔Lepiotacristata(Bolton) P. Kumm.〕
分布地區(qū):平河梁[17]、化龍山[54]、甘肅裕河[60]自然保護區(qū)。
毒性:有毒,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29]。
2.2.4 糞傘科(Bolbitiaceae)
2.2.4.1 糞銹傘屬(Bolbitius)
糞銹傘 〔Bolbitiustitubans(Bull.) Fr.〕
分布地區(qū):摩天嶺[13]、太白牛尾河[14]、牛背梁[15]、觀音山[16]、平河梁[17]、長青[18]、屋梁山[19]、新開嶺[20]、四川唐家河[24]、皇冠山[33]、黃柏塬[45]、太白山[47]自然保護區(qū)。
毒性:毒性較強,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神經(jīng)精神型[29]。
2.2.4.2 錐蓋傘屬(Conocybe)
1) 柔弱錐蓋傘(脆錐蓋傘)〔Conocybetenera(Schaeff.) Fayod〕
分布地區(qū):屋梁山[19]、四川唐家河[24]、皇冠山[33]、甘肅裕河[60]自然保護區(qū)。
毒性:有毒[21]。
2.2.5 珊瑚菌科(Clavariaceae)
Phaeoclavulina(屬)
小孢白枝瑚菌(小孢白叢枝) 〔Phaeoclavulinaflaccida(Fr.) Giachini〕
分布地區(qū):寧陜平河梁寧東森林公園。
毒性:有毒[21]。
2.2.6 絲膜菌科(Cortinariaceae)
絲膜菌屬(Cortinarius)
白紫絲膜菌 〔Cortinariusalboviolaceus(Pers.) Fr.〕
分布地區(qū):秦嶺國家植物園[30-31]。
毒性:有記載懷疑有毒[8]。
2.2.7 粉褶菌科(Entolomataceae)
粉褶菌屬(Entoloma)
1) 暗藍粉褶菌〔Entolomachalybeum(Pers.) Noordel.〕
分布地區(qū):寧陜平河梁寧東森林公園。
毒性:有毒[21]。
2) 凸頂柄丘傘(EntolomavernumS. Lundell)
分布地區(qū):秦嶺國家植物園[30-31]。
毒性:記載有毒[8]。
2.2.8 蠟傘科(Hygrophoraceae)
2.2.8.1 濕傘屬(Hygrocybe)
1) 變黑蠟傘(橙黃蠟傘)〔Hygrocybeconica(Schaeff.) P. Kumm.〕
分布地區(qū):甘肅隴南[32]、牛背梁[15]、四川唐家河[24]、黃柏塬[45]、化龍山[54]自然保護區(qū)。
毒性:有毒,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神經(jīng)精神型[21]。
2) 淺黃褐濕傘 〔Hygrocybeflavescens(Kauffman) Singer〕
分布地區(qū):平河梁[17]自然保護區(qū)。
毒性:有毒[21]。
2.2.8.2 蠟傘屬(Hygrophorus)
粉紅蠟傘 〔Hygrophoruspudorinus(Fr.) Fr.〕
分布地區(qū):秦嶺國家植物園[30-31]。
毒性:有毒[21]。
2.2.9 層腹菌科(Hymenogastraceae)
2.2.9.1Deconica(屬)
1).糞生光蓋傘〔Deconicacoprophila(Bull.) P. Karst.〕
分布地區(qū):蛟峪兩重天。
毒性:有毒,含有色胺類衍生物中吲哚類衍生物、致幻覺物質(zhì)[8,23],中毒類型為神經(jīng)精神型[21]。
2).糞光蓋傘 〔Deconicamerdaria(Fr.) Noordel.〕
分布地區(qū):長安庫峪大興山。
毒性:有毒,含致幻毒素[8]。
2.2.9.2 盔孢傘屬(Galerina)
1) 秋盔孢傘(紋緣盔孢傘)〔Galerinamarginata(Batsch) Kühner〕
分布地區(qū):秦嶺紫柏山[55]。
毒性:極毒,含毒傘毒肽、鵝膏毒肽、鬼筆毒肽、環(huán)肽等毒素[8,57-58],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溶血型、肝腎損傷型、呼吸循環(huán)衰竭型[21,58]。
2) 銅綠裸傘(綠褐裸傘)〔Gymnopilusaeruginosus(Peck) Singer〕
分布地區(qū):屋梁山[19]、皇冠山[33]自然保護區(qū)。
毒性:有毒,含色胺衍生物吲哚類衍生物[23,35],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神經(jīng)精神型[8,21]。
2.2.9.3 滑銹傘屬(Hebeloma)
1) 大毒滑銹傘(大毒粘滑菇)〔Hebelomacrustuliniforme(Bull.) Quél.〕
分布地區(qū):甘肅隴南[32]。
毒性:有毒,含大毒滑銹傘醇、胃腸道反應毒素、毒蠅堿、胃腸道刺激物[21,27],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神經(jīng)精神型[8,21]。
2) 大孢滑銹傘(大孢粘滑菇)(HebelomasacchariolensQuél.)
分布地區(qū):寧陜平河梁寧東森林公園、甘肅裕河[60]自然保護區(qū)。
毒性:有毒,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神經(jīng)精神型[21]。
3) 芥味滑銹傘(大粘滑菇) 〔Hebelomasinapizans(Paulet) Gillet〕
分布地區(qū):秦嶺國家植物園[30-31]、牛背梁[15,34]自然保護區(qū)。
毒性:毒性較弱,具有殺蟲活性,含大毒滑銹傘醇[21],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8,21,27]。
4) 荷葉滑銹傘(波狀滑銹傘) 〔Hebelomasinuosum(Fr.) Quél.〕
分布地區(qū):牛背梁[15,34]自然保護區(qū)。
毒性:毒性較弱,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21]。
5) 毒滑銹傘 (HebelomasordidumMaire)
分布地區(qū):甘肅隴南[32]。
毒性:有毒,含毒蠅堿等毒素,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神經(jīng)精神型[21]。
2.2.9.4 垂幕菇屬(Hypholoma)
1) 紅鱗花邊傘(紅垂幕菌)(HypholomacinnabarinumTeng)
分布地區(qū):秦嶺紫柏山[55]。
毒性:有毒,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21]。
2) 簇生黃韌傘(叢生沿絲傘)〔Hypholomafasciculare(Huds.) P. Kumm.〕
分布地區(qū):長安大峪、太白山蒿坪、田峪河鳳凰嶺、秦嶺國家植物園[30-31]、摩天嶺[13]、太白牛尾河[14]、觀音山[16]、平河梁[17]、長青[18]、屋梁山[19]、新開嶺[20]、皇冠山[33]、化龍山[54]、桑園[61]自然保護區(qū)。
毒性:極毒,含甾烯類、fasciculol E、fasciculolF、沿絲傘菌素、萜類毒素[21, 62],中毒類型為肝腎損傷型、呼吸循環(huán)衰竭型、胃腸炎型[8,21]。
3) 磚紅韌傘(磚紅韌黑傘)〔Hypholomalateritium(Schaeff.) P. Kumm.〕
分布地區(qū):秦嶺國家植物園[30-31]。
毒性:有毒,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21]。
2.2.9.5 勒氏菌屬Leratiomyces
1) 鱗蓋韌傘(多鱗沿絲傘)〔Leratiomycessquamosus(Pers.) Bridge & Spooner〕
分布地區(qū):長安大峪、長青[18]、牛背梁[15,34]自然保護區(qū)。
毒性:有毒,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21]。
光蓋傘屬Psilocybe
2) 黃光蓋傘(黃褐光蓋傘)(PsilocybefasciataHongo)
分布地區(qū):藍田東湯峪峙峪溝、秦嶺紫柏山[55]。
毒性:有毒,含色胺類衍生物、致幻性毒素[8,23],中毒類型為神經(jīng)精神型[21]。
2.2.10 絲蓋傘科(Inocybaceae)
絲蓋傘屬(Inocybe)
1) 星孢絲蓋傘(星孢毛銹傘)(InocybeasterosporaQuél.)
分布地區(qū):四川唐家河[24]、化龍山[54]自然保護區(qū)。
毒性:有毒,含毒蠅堿[27],中毒類型為神經(jīng)精神型、肝腎損傷型、多臟器損傷型[8,27]。
2) 小褐絲蓋傘(卷鱗絲蓋傘)〔Inocybecincinnata(Fr.) Quél.〕
分布地區(qū):長安庫峪大興山。
毒性:有毒,中毒類型為神經(jīng)精神型[21]。
3) 污白絲蓋傘 〔Inocybegeophylla(Bull.) P. Kumm.〕
分布地區(qū):平河梁[17]自然保護區(qū)。
毒性:有毒,含異噁唑類衍生物、毒蠅堿[36],中毒類型為神經(jīng)精神型[21]。
4) 黃絲蓋傘(裂絲蓋傘) 〔Inocyberimosa(Bull.) P. Kumm.〕
分布地區(qū):周至秦嶺國家植物園西河岔、甘肅隴南[32]、秦嶺紫柏山[55]、化龍山[54]、甘肅裕河[60]自然保護區(qū)。
毒性:有毒,含毒蠅堿[27],中毒類型為神經(jīng)精神型、呼吸循環(huán)衰竭型[4,21,27]。
2.2.11 小皮傘科(Marasmiaceae)
小皮傘屬(Gymnopus)
櫟小皮傘(櫟金錢菌)〔Gymnopusdryophilus(Bull.) Murrill〕
分布地區(qū):眉縣紅河谷、新開嶺[20]、四川唐家河[24]自然保護區(qū)。
毒性:毒性較弱,含胃腸道刺激物,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21]。
2.2.12 小菇科(Mycenaceae)
2.2.12.1 小菇屬(Mycena)
粉色小菇 〔MycenaroseaGramberg 〕
分布地區(qū):眉縣太白山蒿坪。
毒性:有毒,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神經(jīng)精神型[21]。
2.2.12.2 扇菇屬(Panellus)
鱗皮扇菇(止血扇菇)〔Panellusstipticus(Bull.) P. Karst.〕
分布地區(qū):秦嶺國家植物園[30-31]、摩天嶺[13]、觀音山[16]、平河梁[17]、長青[18]、屋梁山[19]、新開嶺[20]、皇冠山[33]、黃柏塬[45]、米倉山[48]自然保護區(qū)。
毒性:有毒,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21]。
2.2.13 physalacriaceae(科)
Desarmillaria(屬)
金蓋環(huán)銹傘(金蓋鱗傘) 〔Desarmillariatabescens(Scop.) R.A. Koch & Aime〕
分布地區(qū):秦嶺國家植物園[30-31]、觀音山[16]、平河梁[17]、長青[18]自然保護區(qū)。
毒性:有毒,具有殺蟲活性,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21]。
2.2.14 鬼傘科(Psathyrellaceae)
鬼傘屬(coprinus)
1) 晶粒鬼傘 〔Coprinellusmicaceus(Bull.) Vilgalys, Hopple & Jacq. Johnson〕
分布地區(qū):長安大峪、秦嶺國家植物園[30-31]、摩天嶺[13]、觀音山[16]、平河梁[17]、長青[18]、屋梁山[19]、四川唐家河[24]、黃柏塬[45]自然保護區(qū)。
毒性:與酒同食易發(fā)生中毒,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神經(jīng)精神型[21]。
2) 墨汁鬼傘(鬼傘) 〔Coprinopsisatramentaria(Bull.) Redhead, Vilgalys & Moncalvo〕
分布地區(qū):屋梁山[19]、四川唐家河[24]自然保護區(qū)。
毒性:與酒同食易發(fā)生中毒,含鬼傘素、鬼筆菌素、disulfiram-like reaction、urocanic acid、胃腸道反應毒素、胍啶、四乙基硫代尿咪樣毒素[23,35-36,63],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神經(jīng)精神型[21]。
3) 斑鬼傘 〔Coprinopsispicacea(Bull.) Redhead, Vilgalys & Moncalvo〕
分布地區(qū):太白山蒿坪、秦嶺國家植物園[30-31]。
毒性:有毒[8]。
2.2.15 球蓋菇科(Strophariaceae)
2.2.15.1 庫恩菌屬(Kuehneromyces)
毛柄庫恩菌 〔Kuehneromycesmutabilis(Schaeff.) Singer & A.H. Sm.〕
分布地區(qū):太白山蒿坪、眉縣紅河谷、秦嶺國家植物園[30-31]。
毒性:毒性較弱[21]。
2.2.15.2 環(huán)銹傘屬Pholiota
1) 黃鱗環(huán)銹傘 〔Pholiotaflammans(Batsch) P. Kumm.〕
分布地區(qū):長安大峪。
毒性:有毒[21]。
2) 翹鱗環(huán)銹傘(翹鱗傘) 〔Pholiotasquarrosa(Vahl) P. Kumm.〕
分布地區(qū):摩天嶺[13]、太白牛尾河[14]、觀音山[16]、平河梁[17]、新開嶺[20]、四川唐家河[24]、黃柏塬[45]自然保護區(qū)。
毒性:有毒,含鬼傘素、胃腸道反應毒素[27],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神經(jīng)精神型[21]。
2.2.15.3Protostropharia(屬)
半球蓋菇(半球假黑傘) 〔Protostrophariasemiglobata(Batsch) Redhead, Moncalvo &Vilgalys〕
分布地區(qū):牛背梁[15,34]自然保護區(qū)、秦嶺紫柏山[55]。
毒性:有毒,含光蓋傘素和光蓋傘辛等毒素,中毒類型為神經(jīng)精神型[21]。
2.2.15.4 球蓋菇屬(Stropharia)
銅綠球蓋菇(綠蘑)〔Strophariaaeruginosa(Curtis) Quél.〕
分布地區(qū):平河梁[17]自然保護區(qū)、秦嶺國家植物園[30-31]。
毒性:有毒[21]。
2.2.16 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
2.2.16.1 杯傘屬(Clitocybe)
白霜杯傘 〔Clitocyberivulosa(Pers.) P. Kumm.〕
分布地區(qū):平河梁[17]自然保護區(qū)。
毒性:有毒,含毒蠅堿、胃腸刺激物[8,26-27,58],中毒類型為神經(jīng)精神型、肝腎損傷型[21,27]。
2.2.16.2 香蘑屬Lepista
肉色香蘑〔Lepistairina(Fr.) H.E. Bigelow〕
分布地區(qū):觀音山[16]、平河梁[17]、長青[18]、新開嶺[20]、黃柏塬[45]自然保護區(qū)。
毒性:毒性較弱[21]。
2.2.16.3 口蘑屬(Tricholoma)
1) 苦口蘑 〔Tricholomaacerbum(Bull.) Quél.〕
分布地區(qū):秦嶺國家植物園[30-31]、伏牛山[64]。
毒性:微毒,尤其在半生不熟的情況下易中毒[8]。
2) 苦白口蘑(乳白口蘑)〔Tricholomaalbum(Schaeff.) P. Kumm.〕
分布地區(qū):摩天嶺[13]、太白牛尾河[14]、牛背梁[15]、觀音山[16]、平河梁[17]、長青[18]、新開嶺[20]、黃柏塬[45]自然保護區(qū)。
毒性:有毒,中毒類型為神經(jīng)精神型[21]。
3) 毒蠅口蘑 (TricholomamuscariumKawam. ex Hongo)
分布地區(qū):太白山蒿坪。
毒性:有毒,含異噁唑衍生物、噁唑衍生物[21,26-27],中毒類型為神經(jīng)精神型[21,27]。
4) 銹口蘑(銹色口蘑)〔Tricholomapessundatum(Fr.) Quél.〕
分布地區(qū):屋梁山[19]、化龍山[54]自然保護區(qū)、伏牛山[64]。
毒性:有毒,含胃腸道反應毒素[27]。
5) 棕灰口蘑(灰蘑) 〔Tricholomaterreum(Schaeff.) P. Kumm.〕
分布地區(qū):秦嶺國家植物園[30-31]。
毒性:有毒,含三萜類毒素,有文獻報道的橫紋肌溶解死亡病例的重要致死毒蘑菇之一[65]。
6) 虎斑口蘑 〔Tricholomatigrinum(Schaeff.) Gillet 〕
分布地區(qū):寧陜平河梁寧東森林公園。
毒性:有毒,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8, 21]。
7) 凸頂口蘑(條紋口蘑)Tricholomavirgatum(Fr.) P. Kumm.〕
分布地區(qū):藍田東湯峪峙峪溝。
毒性:有毒,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21]。
2.2.16.4 擬白蘑屬(Tricholomopsis)
赭紅擬口蘑 〔Tricholomopsisrutilans(Schaeff.) Singer〕
分布地區(qū):牛背梁[15]、化龍山[54]自然保護區(qū)。
毒性:有毒,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21,27]。
2.2.17 科未定
花褶傘屬Panaeolus
1) 白斑褶菇 〔Panaeolusantillarum(Fr.) Dennis〕
分布地區(qū):寧陜平河梁寧東森林公園。
毒性:有毒,含色胺類衍生物(吲哚類衍生物)致幻物質(zhì)[23,35],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神經(jīng)精神型[21,27]。
2) 大孢花褶傘(花褶傘) 〔Panaeoluspapilionaceus(Bull.) Quél.〕
分布地區(qū):太白山蒿坪、周至田峪河鳳凰嶺、秦嶺國家植物園[30-31]、牛背梁[15]自然保護區(qū)。
毒性:有毒,含毒蠅堿、異噁唑類衍生物、色胺類衍生物(吲哚類衍生物)、幻覺誘發(fā)物[35,58,63],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神經(jīng)精神型[8,21]。
3) 褐紅花褶傘(紅褐斑褶菇)〔Panaeolussubbalteatus(Berk.&Broome) Sacc.〕
分布地區(qū):太白山蒿坪
毒性:有毒,含色胺類衍生物(吲哚類衍生物)[35],中毒類型為神經(jīng)精神型[21]。
2.2.18 牛肝菌科(Boletaceae)
2.2.18.1 牛肝菌屬(Boletus)
小美牛肝菌(華美牛肝菌)(BoletusspeciosusForst.)
分布地區(qū):摩天嶺[13]、太白牛尾河[14]、牛背梁[15]、觀音山[16]、平河梁[17]、長青[18]、新開嶺[20]、四川唐家河[24]、黃柏塬[45]、太白山[47]自然保護區(qū)。
毒性:毒性較弱,含幻覺誘發(fā)物,中毒類型為神經(jīng)精神型[21]。
2.2.18.2 網(wǎng)孢牛肝菌屬 (Heimioporus)
網(wǎng)孢松塔牛肝菌 〔Heimioporusretisporus(Pat. & C.F.Baker) E.Horak〕
分布地區(qū):牛背梁[15]、觀音山[16]、平河梁[17]、長青[18]、新開嶺[20]、黃柏塬[45]自然保護區(qū)。
毒性:有毒[21]。
2.2.18.3Imleria(屬)
褐絨蓋牛肝菌(褐牛肝菌) 〔Imleriabadia(Fr.) Vizzini〕
分布地區(qū):寧陜小川、伏牛山[66]。
毒性:毒性較弱,具有殺蟲活性[21,54],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67]。
2.2.18.4 疣柄牛肝菌屬 (Leccinum)
褐疣柄牛肝菌 〔Leccinumscabrum(Bull.) Gray〕
分布地區(qū):秦嶺國家植物園[30-31]、伏牛山[66]。
毒性:毒性較弱,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21]。
2.2.18.5 粉末牛肝菌屬 (Pulveroboletus)
黃粉末牛肝菌 〔Pulveroboletusravenelii(Berk. & M.A. Curtis) Murrill〕
分布地區(qū):摩天嶺[13]、牛背梁[15]、觀音山[16]、平河梁[17]、長青[18]、新開嶺[20]、黃柏塬[45]、太白山[47]、桑園[61]自然保護區(qū)、伏牛山[66]。
毒性:有毒,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21,67-69]。
2.2.18.6Suillellus(屬)
紅網(wǎng)牛肝菌 〔Suillellusluridus(Schaeff.) Murrill 〕
分布地區(qū):四川唐家河[24]自然保護區(qū)、甘肅隴南[32]、伏牛山[66]。
毒性:有毒,具有殺蟲活性[21],含毒蠅堿、腸道刺激物、鬼傘素[26-27,58],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神經(jīng)精神型[27]。
2.2.18.7 粉孢牛肝菌屬 (Tylopilus)
(小)苦粉孢牛肝菌(老苦菌) 〔Tylopilusfelleus(Bull.) P. Karst.〕
分布地區(qū):四川唐家河[24]、黃柏塬[45]自然保護區(qū)、甘肅隴南[32]、伏牛山[66]。
毒性:有毒,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神經(jīng)精神型[27]。
2.2.19 圓孢牛肝菌科 (Gyroporaceae)
圓孢牛肝菌屬 (Gyroporus)
褐圓孢牛肝菌(櫟牛肝菌) 〔Gyroporuscastaneus(Bull.) Quél.〕
分布地區(qū):甘肅隴南[32]、伏牛山[66]。
毒性:毒性較弱[27]。
2.2.20 擬蠟傘科(Hygrophoropsidaceae)
擬蠟傘屬(Hygrophoropsis)
金黃擬蠟傘(金黃雞油菌)〔Hygrophoropsisaurantiaca(Wulfen) Maire 〕
分布地區(qū):秦嶺國家植物園[30-31]、牛背梁[15]、平河梁[17]、化龍山[54]自然保護區(qū)。
毒性:有毒,具有殺蟲活性[21,54],另有記載可食用[8]。
2.2.21 樁菇科 (Paxillaceae)
樁菇屬 (Paxillus)
卷邊樁菇(卷邊網(wǎng)褶菌)〔Paxillusinvolutus(Batsch) Fr.〕
分布地區(qū):甘肅隴南[32]。
毒性:毒性較弱,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溶血型、肝腎損傷型[21,27,69]。
2.2.22 乳牛肝菌科 (Suillaceae)
2.2.22.1 小牛肝菌屬(Boletinus)
松林小牛肝菌 〔BoletinuspunctatipesSnell & E.A. Dick〕
分布地區(qū):四川唐家河[24]自然保護區(qū)、甘肅隴南[32]。
毒性:毒性較弱,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21]。
2.2.22.2 乳牛肝菌屬(Suillus)
乳黃粘蓋牛肝菌(點柄乳牛肝菌) 〔Suillusgranulatus(L.) Roussel〕
分布地區(qū):秦嶺火地塘[51]。
毒性:有毒,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21]。
2.2.23 釘菇科(Gomphaceae)
2.2.23.1 枝瑚菌屬(Ramaria)
1) 疣孢黃枝瑚菌(掃帚菌)〔Ramariaflava(Schaeff.)Quél.〕
分布地區(qū):寧陜金川。
毒性:有毒,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20,50,62]。
2) 粉紅枝瑚菌(美麗枝瑚菌)〔Ramariaformosa(Pers.) Quél.〕
分布地區(qū):甘肅隴南[32]、化龍山[54]自然保護區(qū)。
毒性:有毒,含胃腸道反應毒素[21,27],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21]。
3) 暗灰枝瑚菌 〔Ramariafumigata(Peck) Corner〕
分布地區(qū):寧陜金川。
2.2.23.2Turbinellus(屬)
喇叭陀螺菌(喇叭釘菇)〔Turbinellusfloccosus(Schwein.) Earle ex Giachini & Castellano〕
分布地區(qū):甘肅隴南[32]、甘肅裕河[60]自然保護區(qū)。
毒性:毒性較弱,含松蕈酸,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神經(jīng)精神型[21]。
2.2.24 鬼筆科(Phallaceae)
2.2.24.1 竹蓀屬 (Dictyophora)
黃裙竹蓀(雜色竹蓀)〔DictyophoramulticolorBork.et Br.〕
分布地區(qū):摩天嶺[13]、太白牛尾河[14]、牛背梁[15]、觀音山[16]、平河梁[17]、長青[18]、新開嶺[20]、黃柏塬[45]、佛坪[52-53]、桑園[61]自然保護區(qū)。
毒性:有毒[21]。
2.2.24.2 鬼筆屬 (Phallus)
1) 紅鬼筆(深紅鬼筆)〔Phallusrubicundus(Bosc.) Fr.〕
分布地區(qū):摩天嶺[13]、牛背梁[15]、觀音山[16]、平河梁[17]、長青[18]、新開嶺[20]、四川唐家河[24]、黃柏塬[45]自然保護區(qū)、秦嶺國家植物園[30-31]。
毒性:有認為有毒或懷疑有毒[8]。
2) 黃鬼筆(細黃鬼筆) (PhallustenuissimusT.H. Li, W.Q. Deng & B. Liu)
分布地區(qū):摩天嶺[13]、牛背梁[15]、觀音山[16]、平河梁[17]、長青[18]、黃柏塬[45]、佛坪[52-53]自然保護區(qū)。
毒性:有認為有毒或懷疑有毒[8,21]。
2.2.24.3 散尾鬼筆屬 (Lysurus)
中華散尾鬼筆 〔Lysurusmokusin(L.) Fr.〕
分布地區(qū):周至黑河森林公園。
毒性:懷疑有毒[21]。
2.2.25 紅菇科 (Russulaceae)
2.2.25.1 乳菇屬 (Lactarius)
1) 黑褐乳菇 (LactariuslignyotusFr.)
分布地區(qū):秦嶺紫柏山[55]。
毒性:毒性較弱[21]。
2) 絨邊乳菇 (LactariuspubescensFr.)
分布地區(qū):長青[18]自然保護區(qū)。
毒性:有毒,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21]。
3) 紅褐乳菇(紅乳菇)〔Lactariusrufus( Scop.:Fr.) Fr.〕
分布地區(qū):四川唐家河[24]自然保護區(qū)、秦嶺火地塘[51]。
毒性:有毒,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27]。
4) 窩柄黃乳菇(黃乳菇)〔Lactariusscrobiculatus(Scop.) Fr.〕
分布地區(qū):四川唐家河[24]自然保護區(qū)、甘肅隴南[32]。
毒性:有毒,含胃腸道反應毒素[27],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21]。
5) 毛頭乳菇(疝疼乳菇)〔Lactariustorminosus(Schaeff.) Gray〕
分布地區(qū):寧陜平河梁北坡、秦嶺國家植物園[30-31]、秦嶺火地塘[51]。
毒性:有毒,含 Gl irritants、胃腸道反應毒素、毒蠅堿[21,27],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4,21]。
6) 絨白乳菇(絨蓋乳菇) 〔Lactariusvellereus(Fr.) Fr.〕
分布地區(qū):甘肅隴南[32]。
毒性:有毒,但經(jīng)過加工處理后可食用[8],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21,70]。
7) 環(huán)紋苦乳菇 〔Lactariuszonarius(Bull.) Fr.〕
分布地區(qū):長青[18]自然保護區(qū)、甘肅隴南[32]。
毒性:有毒,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21,70]。
2.2.25.2 紅菇屬(Russula)
1) 稀褶黑菇(黑紅菇)〔Russulaadusta(Pers.) Fr.〕
分布地區(qū):田峪河鳳凰嶺、四川唐家河[24]自然保護區(qū)、秦嶺國家植物園[30-31]。
毒性:極毒,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溶血型、肝腎損傷型、呼吸循環(huán)衰竭型[4,21,27]。
2) 密褶黑菇(密褶紅菇) (RussuladensifoliaSecr. ex Gillet)
分布地區(qū):秦嶺國家植物園[30-31]、甘肅隴南[32]、屋梁山[19]、皇冠山[33]自然保護區(qū)。
毒性:有毒,但也有人食后無中毒反應[8],含胃腸道刺激物[27],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肝腎損傷型[21]。
3) 毒紅菇 〔Russulaemetica(Schaeff.) Pers.〕
分布地區(qū):秦嶺紫柏山[55]、甘肅隴南[32]。
毒性:有毒,含毒蠅堿、Gl lrritants、胃腸道反應毒素[21,26-27],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溶血型、神經(jīng)精神型[4,21,71]。
4) 臭黃菇(臭紅菇) (RussulafoetensPers.)
分布地區(qū):屋梁山[19]、四川唐家河[24]、皇冠山[33]自然保護區(qū)、秦嶺國家植物園[30-31]、甘肅隴南[32]。
毒性:有毒,含胃腸道反應毒素[21,27],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神經(jīng)精神型、溶血型[2, 21,27]。
5) 擬臭黃菇(可愛紅菇)(RussulalaurocerasiMelzer)
分布地區(qū):四川唐家河[24]自然保護區(qū)、秦嶺紫柏山[55]。
毒性:毒性較弱,經(jīng)煮沸浸泡后可食用[8,21]。
2.2.26 平盤菌科 (Discinaceae)
鹿花菌屬 (Gyromitra)
1) 鹿花菌(河豚菌)〔Gyromitraesculenta(Pers.)Fr.〕
分布地區(qū):周至田峪河西河岔、化龍山[54]自然保護區(qū)。
毒性:劇毒,但中毒反應往往因人而異,含鹿花菌素(馬鞍菌素)的水解產(chǎn)物甲基聯(lián)胺[21],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肝腎損傷型、溶血型、呼吸循環(huán)衰竭型、神經(jīng)精神型、多臟器損傷型[21,23,35]。
2) 赭鹿花菌(赭馬鞍菌) 〔Gyromitrainfula(Schaeff.) Quél.〕
分布地區(qū):太白牛尾河[14]、屋梁山[19]、四川唐家河[24]、皇冠山[33]自然保護區(qū)。
毒性:有毒,馬鞍菌素(鹿花菌素)[21,27],中毒類型為溶血型[21,27]。
2.2.27 馬鞍菌科 (Helvellaceae)
馬鞍菌屬 (Helvella)
1) 碟狀馬鞍菌 〔Helvellaacetabulum(L.) Quél.〕
分布地區(qū):摩天嶺[13]、太白牛尾河[14]、牛背梁[15]、觀音山[16]、平河梁[17]、長青[18]、新開嶺[20]、化龍山[54]自然保護區(qū)。
毒性:有毒[21]。
2) 馬鞍菌(彈性馬鞍菌) (HelvellaelasticaBull.)
分布地區(qū):寧陜公園、秦嶺國家植物園[30-31]、屋梁山[19]、新開嶺[20]、四川唐家河[24]、皇冠山[33]、化龍山[54]、甘肅裕河[60]自然保護區(qū)。
毒性:有毒,含鹿花菌素(馬鞍菌素)的水解產(chǎn)物甲基聯(lián)胺[35],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肝腎損傷型[23]。
2.2.28 羊肚菌科 (Morchellaceae)
鐘菌屬 (Verpa)
波地鐘菌(皺蓋鐘菌)〔Verpabohemica(Krombh.) J. Schr?t.〕
分布地區(qū):秦嶺國家植物園[30-31]、甘肅裕河[60]自然保護區(qū)。
毒性:有毒,含鹿花菌素[27],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溶血型[21,27]。
2.2.29 盤菌科 (Pezizaceae)
星裂盤菌屬 (Sarcosphaera)
紫星裂盤菌(紫星菌)〔Sarcosphaeracoronaria(Jacq.) J. Schr?t.〕
分布地區(qū):寧陜縣環(huán)山公園、四川唐家河[24]自然保護區(qū)。
毒性:毒性較弱[21]。
2.2.30 火絲菌科 (Pyronemataceae)
網(wǎng)孢盤菌屬 (Aleuria)
橙黃網(wǎng)孢盤菌(網(wǎng)孢盤菌)〔Aleuriaaurantia(Pers.) Fuckel〕
分布地區(qū):周至田峪河鳳凰嶺、長安庫峪大興山。
毒性:有毒[21]。
2.2.31 Cordieritidaceae(科)
Cordierites(屬)
葉狀耳盤菌(毒木耳) 〔Cordieritesfrondosus(Kobayasi) Korf〕
分布地區(qū):田峪河鳳凰嶺、秦嶺國家植物園[30-31]、屋梁山[19]、皇冠山[33]自然保護區(qū)。
毒性:有毒,含卟啉類毒素[27],中毒類型為胃腸炎型、光過敏性皮炎型[21]。
2.2.32 星裂盤菌科 (Phacidiaceae)
Bulgaria(屬)
膠陀螺菌(污膠鼓菌) 〔Bulgariainquinans(Pers.) Fr.〕
分布地區(qū):屋梁山[19]、皇冠山[33]自然保護區(qū)。
毒性:有毒,含卟啉類毒素[8,21, 27],中毒類型為光過敏性皮炎型、肝腎損傷型、溶血型[8,21,23]。
由上述名錄中毒蘑菇分布地區(qū)可知,隴南、秦嶺國家植物園、平河梁、四川唐家河、牛背梁、伏牛山自然保護區(qū)等地毒蘑菇資源較豐富,分布毒蘑菇種類較多;而秦嶺火地塘、紫柏山、米倉山、桑園、佛坪、甘肅裕河自然保護區(qū)等地毒蘑菇資源較少,分布的毒蘑菇種類較少。秦巴山區(qū)最常見的毒蘑菇種類有鱗柄白毒鵝膏菌、白毒鵝膏菌、灰鵝膏菌、黃蓋鵝膏菌、晶粒鬼傘、變黑蠟傘、鱗皮扇菇、苦白口蘑、翹鱗環(huán)銹傘、糞銹傘、簇生黃韌傘、黃絲蓋傘、小美牛肝菌、網(wǎng)孢松塔牛肝菌、黃粉末牛肝菌、黃裙竹蓀、紅鬼筆、黃鬼筆、臭黃菇、馬鞍菌、碟狀馬鞍菌等。
通過調(diào)查,秦巴山區(qū)目前已知毒蘑菇共124種,擔子菌門115種,子囊菌門9種。有研究[72-75]顯示,鵝膏菌屬產(chǎn)生的鵝膏肽類毒素及牛肝菌屬含有的各類毒素在抗癌藥物活性物質(zhì)研發(fā)方面是一種潛在的生物資源。在利用毒蘑菇毒素開發(fā)抗腫瘤藥物方面己有先例,例如從發(fā)光杯傘、月夜菌中分離的抗癌療效顯著的Illudin毒素第3代類似物HMAF以及黑斑絨蓋牛肝菌中以天然產(chǎn)物1-beta-D-arabinofuranosylcytosine形式獲得的治療急性非淋巴白血病的阿糖胞苷(Ara-C)[ 71-74]。
秦巴山區(qū)地域廣闊,實地考察及文獻所記載的僅為毒蘑菇資源狀況的冰山一角,研究首次針對秦巴山區(qū)毒蘑菇資源進行系統(tǒng)調(diào)查,很難準確涵蓋其資源整體分布情況,大量的科考工作還有待開展。
已查明的毒蘑菇在文獻檢索中發(fā)現(xiàn),國內(nèi)大多數(shù)文獻提供的命名人姓名都與國際通用拉丁學名中的有差異,如灰鵝膏菌為Amanitavaginata(Bull.:Fr.) Vitt,國際通用拉丁學名為Amanitavaginata(Bull.) Lam.;變黑蠟傘為Hygrophorusconicus(Scop.) Fries,國際通用拉丁學名為Hygrocybeconica(Schaeff.) P. Kumm.。部分文獻中使用的拉丁學名為該物種曾用名,如網(wǎng)孢松塔牛肝菌為Strobilomycesretisporus(Pat. et Bak.) Gilb.,國際通用拉丁學名為Heimioporusretisporus(Pat. & C.F. Baker) E. Horak;赭鹿花菌為HelvellainfulaSchaeff. ex Fr.,國際通用拉丁學名為Gyromitrainfula(Schaeff.) Quél.。部分文獻中使用的拉丁學名為該物種的同物異名,如暗灰鵝膏菌為Amanitavaginatavar. punctata(Cleland & Cheel) E.-J. Gilbert,國際通用拉丁學名為AmanitacheeliiP.M. Kirk。因此,研究根據(jù)最新第10版《真菌字典》及Index Fungorum在線檢索網(wǎng)站,對名錄中每個物種拉丁學名的國際通用名、定名人進行查詢及訂正,并基于菌物界近年來多基因進化關系研究的新分類系統(tǒng)進行了物種分類。
調(diào)查結(jié)果所列的毒蘑菇是指含有對人和動物有毒副作用物質(zhì)的菌類,其包括對人有毒副作用,或者含有的毒素經(jīng)過處理后可食用的菌類,也包括可食用但對昆蟲等動物有毒殺作用的菌類。針對其毒性,通過查閱文獻,對已報道的中毒類型及毒素種類都進行描述。該名錄包括曾被報道過有毒的一些菌類,如松果鵝膏菌、密褶黑菇、金黃擬蠟傘等,其毒性并不普遍,或具有個體差異,可能是由于同一種毒蘑菇所含的毒素多寡常與生長階段、季節(jié)和地區(qū)不同而異,同時又與食用者的年齡、體質(zhì)、采摘食用習慣、食用劑量和加工火候等有關。人對某種毒素的敏感度不一;有的毒素隨加工受熱分解破壞、降低或消除毒性;有的能與酒精起化學反應,或促進毒素的吸收加重中毒[59]??傊还芩卸灸⒐矫浿杏信c否,當采食未食用過的野生菌類時都應相當慎重。
野生毒蘑菇物種多樣性和毒蘑菇中毒素多樣性相當豐富,同時由于毒蘑菇地理區(qū)系和當?shù)孛癖婏嬍沉晳T不同,造成中毒癥狀因人而異,因此毒蘑菇的認定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只有通過不斷深入的研究考察,以期逐漸接近其多樣性本質(zhì)。因此,秦巴山區(qū)毒蘑菇的科學研究工作仍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