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廖淑芬,吳耀業(yè),謝麗洪,陳小俊,歐陽秋怡,龔鳳球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手術室,廣東 廣州)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基因特征與 SARSr-CoV 和MERSr-CoV 有明顯區(qū)別,對紫外線和熱敏感,56℃ 30分鐘、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劑均可有效滅活病毒。傳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的患者,無癥狀感染者也可能成為傳染源;經(jīng)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是新冠肺炎主要的傳播途徑,在相對封閉的環(huán)境中長時間暴露于高濃度氣溶膠環(huán)境下存在經(jīng)氣溶膠傳播的可能;人群普遍易感[3]。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將其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guī)定的乙類傳染病,并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4]。針對此次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疫情,國家高度重視疫情防控,各醫(yī)療單位迅速開展關于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肺炎防控培訓工作。醫(yī)護人員上崗之前,必須進行專業(yè)培訓,提高醫(yī)護人員的專業(yè)防控知識與防控操作技能,避免造成醫(yī)護人員自身感染和手術患者間交叉感染[5-6]。在防護物資嚴重緊缺的條件下,手術室醫(yī)護人員眾多,身高、體型參差不齊,同時面對這場與時間賽跑的戰(zhàn)“疫”,要實現(xiàn)手術室“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防護培訓目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因此,自制防護服應用于手術室針對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患者手術的防護培訓中,現(xiàn)將制作方法報告如下。
130cm×140cm一次性使用手術衣1件,40cm×50cm長筒腳套3只,80cm拉鏈1條,30cm橡皮筋1條,縫線1卷,縫針1個,剪刀1把。
130cm×140cm一次性使用手術衣1件,50cm×120cm一次性連腳褲1條,40cm×50cm長筒腳套1只,85cm拉鏈1條,35cm橡皮筋1條,縫線1卷,縫針1個,剪刀1把。
1.3.1 小碼防護服制作方法
a)用剪刀將一次性使用手術衣尾端開口的中點處縱向往衣領方向剪開長度40cm。b)用縫針與縫線將一次性使用手術衣的原兩個縱向散邊分別與上一步驟剪開的兩個邊相縫合,形成防護服的褲襠及兩個褲腿的根部。c)用縫針與縫線將兩個長筒腳套分別與兩個褲腿根部開口相縫合,形成防護服完整的褲腿。d)用縫針與縫線將1個長筒腳套倒縫在一次性使用手術衣的衣領上,將長筒腳套前端剪開,將橡皮筋縫在剪開的散邊處,形成防護服的帽子。e)將拉鏈縫在一次性使用手術衣的原兩個縱向散邊。f)用縫針與縫線將褲襠與拉鏈低端之間的縫隙縫合,形成一件完整的防護服,如圖1。
1.3.2 大碼防護服制作方法
a)用剪刀將一次性使用手術衣尾端開口的中點處縱向往衣領方向剪開長度35cm。b)用縫針與縫線將一次性使用手術衣的原兩個縱向散邊分別與上一步驟剪開的兩個邊相縫合,形成防護服的褲襠及兩個褲腿的根部。c)連腳褲從下往上取55cm雙側褲腿。d)用縫針與縫線將連腳褲的雙側褲腿分別與兩個褲腿根部開口相縫合,形成防護服完整的褲腿。e)用縫針與縫線將1個長筒腳套倒縫在一次性使用手術衣的衣領上,將長筒腳套前端剪開,把橡皮筋縫在剪開的散邊處,形成防護服的帽子。f)將拉鏈縫在一次性使用手術衣的原兩個縱向散邊。g)用縫針與縫線將褲襠與拉鏈低端之間的縫隙縫合,形成一件完整的防護服,如圖2。
圖1 自制防護服(小碼)
利用手術室現(xiàn)有物資,成功制作了大小碼防護服,應用于手術室針對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患者手術的防護培訓中,克服了手術室人員眾多,身高、體型參差不齊的醫(yī)護人員同時開展防護培訓的困難。在3天時間內,手術室共開展了18場專題防護培訓,培訓人數(shù)高達310人,培訓考核結果,人人過關,達到了手術室“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防護培訓目標。
在防護物資嚴重緊缺的情況下,我們并非束手無策,利用手術室現(xiàn)有物資自制大小碼防護服,迅速開展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患者手術的防護培訓工作,分批次與場次進行培訓,促進了防護培訓進展,提高了防護培訓效率。所謂“養(yǎng)兵千日用兵一時”,對于手術室醫(yī)護人員來說,規(guī)范、科學的開展專題防護培訓,目的是時刻做好戰(zhàn)斗準備,當真正為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患者手術時,我們不再緊張與害怕,而是更謹慎的做好防護措施,有足夠信心和勇氣打贏這場無硝煙的戰(zhàn)爭[7]。
自制防護服這一舉措,制作成本低、難度低、可行性強、培訓效率高,緩解了當前防護物資嚴重緊缺的壓力,促進開展手術室“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防護培訓工作,加強手術室醫(yī)護人員對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防控及個人防護知識,提高院感防控意識和能力,有效預防和控制院內感染,阻斷病毒的傳播,實施科學防治、精準施策,保證醫(yī)護人員和患者安全[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