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傳圣 米元元 初靜 朱麗群 張振宇 梁荔燕 劉凌云
(1.煙臺毓璜頂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山東 煙臺 264000;2.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和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湖北 武漢 430022;3.江蘇大學附屬醫(yī)院老年科,江蘇 鎮(zhèn)江 212001)
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指突發(fā)性、災難性或威脅性的生活事件造成個體持續(xù)存在或延遲出現的一種精神障礙[1]。2019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2]由世界衛(wèi)生組織命名,且該病毒可通過呼吸道及接觸傳播方式在人與人之間傳播[3]?,F階段武漢爆發(fā)的COVID-19截止到2020年2月24日15∶26,已累計確診77 262例,累計治愈24 863例,現有重癥9 915例,累計死亡2 595例,對公共健康和安全造成重大威脅。由于COVID-19防控難度大、潛伏期具有傳染性和醫(yī)療資源緊缺等原因,護士是照顧COVID-19患者的第一線,會直接或間接接觸與感染患者相關的負性事件。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fā)布數據,截至2月11日24∶00,全國醫(yī)務人員確診病例1 716例,占比3.8%,其中6人不幸死亡[4]。該事件相伴隨的高焦慮和應激會給護理人員帶來身體和情緒的耗竭。本研究的目的是調查在COVID-19發(fā)展期間武漢市護理人員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的水平和影響因素,引起相關部門對特殊時期醫(yī)務人員遠期心理健康的重視,并及早為他們提供心理干預。
1.1調查對象 便利抽取2020年2月8-11日武漢市及外來援助的206名護理人員,共獲取有效對象205名。納入標準:(1)在醫(yī)院工作的注冊護士。(2)照護2019-nCoV感染患者的護理人員。(3)工作年限1年以上。排除標準:非照護2019-nCoV感染患者的護士。研究對象均自愿參與本次調查。
1.2調查工具
1.2.1一般資料調查表 采用自制的一般資料調查表,內容包括患者的性別、年齡、婚姻狀況、學歷、層級、職稱、身體健康狀況、聘用方式、工作時長、夜班頻率、工作科室及是否為外來援助人員。
1.2.2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篩查量表(PTSD Check-list-Cuvukuab Version,PCL-C) 該量表用于常規(guī)非軍事應激事件。包含17個評定項目,每題為5級評分,其中1分為一點也不,2分為有一點,3分為中度的,4分為相當程度的,5分為極度的。其中,重測信度為0.96、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94,預測效度為0.64[5],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陽性標準:該量表總分范圍為17~85分,總分≥38 分提示有PTSD存在可能,分數越高PTSD程度越重[6]。
1.3預調查 采用便利抽樣法對20名抗擊COVID-19的臨床護士進行預調查,得出問卷填寫的平均時間為173~1 043 s。通過預調查可知,臨床一線護士能夠理解問卷的條目、并按照填寫要求進行填寫。
1.4資料搜集的方法 通過“問卷星”進行問卷的發(fā)放和回收,網絡問卷使用統(tǒng)一的指導用語,介紹本次調查意義、填寫方法和注意事項。護士通過微信群的鏈接以及掃描二維碼方式進行自愿填寫。同時,問卷還設置了斷點作答功能,護士因各種原因在中途退出后,還可繼續(xù)返回做答。研究者通過問卷星后臺進行填寫數據的觀測、搜集,并由雙人核對提取資料,確保資料的完整性。
2.1調查對象一般資料 本研究共收回問卷206份,剔除1份無效問卷(因問卷填寫人員高度被懷疑為非護理人員的1份),最終共獲得有效問卷205份,有效率為99.9%。見表1。
表1 調查對象具體一般資料調查結果
2.2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水平 調查對象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PCL-C得分最低為17分,最高77分,總分為(40.85±15.81)分,其中>38分的人數為104人,PTSD陽性檢出率為50.73%。 各維度得分情況,見表2。
表2 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水平得分 分
2.3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單因素分析 見表3。
表3 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單因素分析 分
續(xù)表3 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單因素分析 分
注:*為t值。
2.4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影響因素多元逐步回歸的結果 以照護COVID-19感染患者護理人員創(chuàng)傷后應激狀態(tài)水平總分為因變量,以單因素分析中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5個變量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逐步回歸。自變量賦值,見表4。結果顯示,工作時間、學歷、是否為援助人員是照護COVID-19感染患者護理人員創(chuàng)傷后應激狀態(tài)水平的影響因素,見表5。
表4 回歸變量賦值
表5 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影響因素多元逐步回歸的結果
3.1新型冠狀病毒一線護理人員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的現狀 本研究對象PTSD水平得分為(40.85±15.81)分,其中104名醫(yī)務人員PTSD得分高于38分,PTSD陽性率為50.73%,該結果遠高于張克讓等[7]對一線醫(yī)務工作者調查的結果,亦高于非流感期間院前急救護理人員的PTSD陽性率[8]。新型冠狀病毒流行期間,醫(yī)務人員做好自身防護是十分必要的,且長時間防護用具的使用會生發(fā)面部器械相關壓力性損傷,危害醫(yī)護人員的身體健康[9]。與此同時,新型冠狀病毒爆發(fā)初期,由于對疾病認識不足,加之缺乏特效藥物,他們擔心自己會染上疾病,持續(xù)不斷的精神壓力會導致心理健康問題。一線護理常暴露于災難的第一線,不安的工作環(huán)境和超負荷的工作強度等因素均會影響其創(chuàng)傷體驗,其發(fā)生PTSD的概率要高于普通人[10];且在護理人員積極的搶救治療下,仍然難免有危重患者因救治無效離去而造成的心理震蕩,人員可能會出現睡眠障礙、焦慮不安,產生嚴重的心理壓力,增加PTSD的發(fā)生[11]。PTSD得分高的人群會影響其對緊急情況下判斷的準確性和及時性,導致身體和/或情緒衰竭。楊來啟[8]在調查2003年非典醫(yī)務人員的心理狀況時,提示一線醫(yī)務人員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亦提出需要加強遠期醫(yī)務人員的心理健康追溯和干預。
3.2新型冠狀病毒一線護理人員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影響因素
3.2.1工作時間 本研究發(fā)現,隨著工作時間的延長,護理人員的PTSD水平越高。本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主要以直接接觸傳播、氣溶膠傳播和接觸傳播為主,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無臨床癥狀的潛伏期患者也具有傳染性[12]??醋o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時間越長,感染的概率會越大,會增加護理人員的心理壓力;且武漢實行8 h工作制,但是穿拖防護裝置和交接班時間遠超8 h,而且部分醫(yī)務人員為了降低醫(yī)療防護用具的消耗,選擇降低攝水量和成人尿不濕,直至完成本班次的工作。在這樣精神高度緊張的情況下,護理人員不但會出現身體的疲勞(如腰肌勞損、椎間盤突出),也會出現心理疲勞,影響工作者的心理健康和工作質量。國內牛亮[13]、羅國瓊[14]和方靜芝[15]等的研究也提示,工作量和時間與職工的疲勞程度成正相關,工作壓力大的護士心理健康水平低,更容易出現PTSD癥狀。
3.2.2外來援助 多地陸續(xù)派出醫(yī)療隊支援武漢,目前已有32 395多醫(yī)務人員參與湖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16]。許多醫(yī)務人員都面臨著跨文化適應問題,個體要面臨著不同文化價值觀、風俗習慣和行為習慣等文化變遷,表現在飲食、居住環(huán)境、其后、人際交往方式、新的規(guī)則和新的價值觀方面做出心理和生理的調整[17]。援助人員不僅要面臨醫(yī)療物資短缺、醫(yī)療設備不適應和擔心被感染等客觀問題,還要克服文化差異。社會文化適應不良就會誘發(fā)健康問題,主要體現在生理和心理兩個層次,生理層次體現在工作的疲勞感、飲食和睡眠的身體狀況不適應,心理層次體現在思念家人、情緒低落、焦慮抑郁等,嚴重者會出現自殺行為[18]。故文化差異可能是援助護理人員的PTSD得分較高的原因。有研究[19]建議,規(guī)范化的多元文化護理知識和技能培訓可提高護士多元文化護理能力;此外,新舊隊員之間的良好溝通和心理建設,有助于援助人員了解當地的情形和做好心理準備,近而降低PTSD水平。
3.2.3學歷 本研究發(fā)現,護士本科學歷的護理人員的PTSD水平低于研究生和大專學歷,中專學歷PTSD水平最高。分析原因為由于本研究對象大多屬于本科學歷,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對臨床的適應能力較強,能夠應對復雜多變的臨床事務。同時,其自身具備較強的對疫情防治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了應對未知的疾病,通過歸納總結新型冠狀病毒新的知識和提高自身技能,以便提高自我價值的滿足感[20];大專及中專學歷的護士可能剛入職,角色轉變所帶來的挫敗感和幸福感降低,故其PTSD得分較高;中專學歷的護士相對其他學歷而言,可能專業(yè)水平及知識儲備不足,增加了其對疫情的心理恐懼,故PTSD水平偏高;本研究中研究生學歷的年資偏低,高學歷者往往對自身價值的評估高,但是在流感期間工作壓力大,臨床技能要求高,學歷的優(yōu)勢并未能全面體現,可能是其PTSD水平較高的原因。但本研究僅納入了9個研究生,故此研究結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
COVID-19疫情給全國,尤其是給武漢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痛苦,武漢市護理人員面對疫情的大無畏精神讓人感佩。作為抗疫一線的護理人員,在承受極高傳染風險的同時,目睹疫情的嚴峻及患者的痛苦,身心均背負著巨大壓力,使護理人員的PTSD發(fā)生率遠高于常人。其中工作時長、外來援助和學歷水平等因素與PTSD的發(fā)生密切相關。因此,對于此類護理人員應予以足夠的重視并采取早期的干預措施,減少 PTSD的發(fā)生。本研究的不足之處:本研究僅針對武漢市及援助武漢的護理人員進行調查,科室涵蓋范圍及參與度不足,難以通過分析影響因素解釋科室之間的不同,后續(xù)需擴大調查范圍,并納入更多影響因素,以獲得更有說服力的數據,為臨床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