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丹,朱 虹*
(大連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鉆石灣院區(qū)康復醫(yī)學科一病房,遼寧 大連 116033)
從我國脊柱損傷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上看,遠遠低于部分發(fā)達國家,而對于脊柱損傷患者而言,泌尿系統(tǒng)并發(fā)癥是晚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國對于脊柱損傷患者泌尿系統(tǒng)并發(fā)癥的治療護理水平較低,脊柱損傷患者的泌尿系統(tǒng)并發(fā)癥主要是排尿障礙,如果沒有有效的處理方式[1],可能會導致患者膀胱輸尿管反流,從而引起腎積水、腎功能衰竭等疾病,影響患者生活質(zhì)量。本次研究特對本院脊柱損傷患者采用不同康復護理方式,探究間歇性導尿管的應用價值。
本次研究樣本從本院脊柱損傷患者中選取100例,研究時間從2018年9月~2019年9月,其中實驗組患者中,男性患者選取23例,女性患者選取27例,患者年齡在22~65歲之間,年齡均值為(39.4±2.1)歲;對照組患者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8例,患者年齡在21~67歲之間,年齡均值為(40.6±1.3)歲,本次研究在開始前先將病歷資料交與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符合研究要求后開始研究,在著手研究時,保證參與研究的患者與家屬均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從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上看,不會對本次研究科學性造成影響。
間歇性導尿術(shù)康復護理:給予患者間歇性導尿術(shù),并且采用膀胱功能訓練,在訓練前留置導尿管,在發(fā)生尿溢出之前及時導尿,并且將患者膀胱排空,每天上午、下午、晚上各進行1次測量,將尿量平均值作為最后膀胱容量的結(jié)構(gòu),在患者尿溢出之前不導尿,采用叩擊的方式將患者恥骨聯(lián)合上方進行壓迫,排尿完畢之后再進行導尿,將膀胱盡量排空。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康復護理。
①膀胱容量、殘余尿量、②護理滿意率。
統(tǒng)計學軟件采用SPSS 22.0,分析研究所得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以t與x2檢驗。當P<0.05時,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比兩組患者膀胱容量、殘余尿量,分析得知,實驗組患者膀胱容量較高,殘余尿量較少,兩組對比符合統(tǒng)計學標準(P<0.05)。
表1 兩組患者膀胱容量、殘余尿量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膀胱容量、殘余尿量對比(±s)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n 膀胱容量(ml) 殘余尿量(ml)實驗組 50 391.1±32.4# 48.6±5.1#對照組 50 351.6±25.0 105.5±9.6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滿意率,分析得知,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率較高,兩組對比符合統(tǒng)計學標準(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n,%)
在患者脊柱損傷之后,患者會出現(xiàn)膀胱功能障礙,臨床表現(xiàn)為尿失禁、尿潴留,在損傷后早期一般為尿潴留,因此需要采用留置導尿管的方式,但是如果單純采用留置導尿管則會讓微生物直接進入泌尿道通道[2],而微生物在患者的泌尿道的上皮細胞上大量繁殖,導致炎癥與組織損傷。而間歇性導尿管可以避免長期留置導尿管而造成的尿道、陰道并發(fā)癥狀,還能進一步刺激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復,避免患者長期留置導尿管而造成的心理負擔[3]。
在本次研究中,對比兩組患者膀胱容量、殘余尿量,分析得知,實驗組患者膀胱容量較高,殘余尿量較少,兩組對比符合統(tǒng)計學標準(P<0.05);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滿意率,分析得知,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率較高,兩組對比符合統(tǒng)計學標準(P<0.05)。
綜上所述,通過此次研究得知,在脊柱損傷患者康復護理中采用間歇性導尿,對患者膀胱功能改善較高,并且能進一步提高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