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倩倩 閆小芳 宋雪梅
內(nèi)容摘要:喪葬,包括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即喪與葬。喪,亡也,從哭從亡;葬,藏也,從死在茻中。在中國古代,喪葬儀式的舉行最初就是為了讓人們對于死亡產(chǎn)生畏懼,對于人生有更進一步的感悟,更是為了讓國家政權(quán)更加平穩(wěn)。同時,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以及儒家文化對于人們影響的進一步加深,喪葬儀式逐漸被賦予了“孝”的內(nèi)涵。定西市喪葬儀式是本地區(qū)數(shù)千年文化的積淀,影響著世世代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使他們懂得如何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人,從而形成一種教化功能。
關鍵詞:甘肅省定西市 喪葬文化 教育 功能
喪葬儀式體現(xiàn)著生者對于逝者的態(tài)度、儀式以及處理方式。同時,喪葬儀式包括生者在行為、物質(zhì)等多方面的內(nèi)容。甘肅省定西市喪葬禮儀的基本流程是喪禮開始前的準備及喪禮進行時的儀式,其中最主要的喪禮中的儀式由送終、入殮、報喪、守靈、擱棺、居喪、吊唁、出殯、落喪九個部分組成。這些儀式在對于后代的教育方面都有著重要的意義。甘肅省定西市的文化既有其獨特性,又有著西部地區(qū)文化的共性。這些喪葬文化一直便遵循著世世代代的人們所遵守的規(guī)矩,雖然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以及時代的變更,一些細節(jié)已經(jīng)有所變化,但整體的喪葬文化還是被較為完整地保留了下來。因本地區(qū)的經(jīng)濟發(fā)展一直趨于緩慢,再加上文化一直較為落后,多數(shù)的風俗習慣以口口相傳為主,而文字記錄非常少。但這些喪葬文化并沒有因此而消失,反而一直被人們所遵守。定西市的喪葬文化非常的復雜,但正是這些復雜的喪葬文化表現(xiàn)著人們對于祖先的尊敬與孝順。由于深處內(nèi)陸地區(qū),改革開放的時間晚,當?shù)氐娜藗円赞r(nóng)耕生活為主,并一直秉承著先輩們所流傳下來的做人之本,不忘以誠待人,不忘自我反思,不忘誠實守信,不忘孝順父母,不忘團結(jié)家庭。而這些為人之道正是甘肅省定西市的喪葬文化的提現(xiàn)。
一.送終與家庭觀念
(一)送終
送終是指在老人臨終之前,其親人必為其盥洗手臉、理發(fā)、梳頭,將壽衣、鞋、帽穿戴整齊,陪伴在側(cè),日夜侍奉,聆聽遺言,親朋鄰里也都來伴守,俗稱“跟活喪場”,直到老人咽氣為止,我們稱其為“送終”。送終是甘肅省定西市喪禮流程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
(二)送終所體現(xiàn)的家庭觀念
1.孝順
何為“孝”?即在父母在世時善待父母,,尊敬父母,以父母的意愿為先,在父母去世后,繼承父母的意志,幫助父母完成他們的愿望。人們對于孝的重視主要體現(xiàn)在生的方面,但在中國喪葬文化中,死的方面更能直接體現(xiàn)出“孝”觀念的重要性。孔子對孝的理解對后世的人們影響深遠:孝不只是體現(xiàn)在對父母在世時的孝順與尊敬,更是體現(xiàn)在父母去世后的喪祭之禮。
定西市的喪葬禮儀所蘊含的就是定西市人們對于孝順和尊敬老人的一種信念。喪葬文化所引發(fā)的就是后背對于逝去的老人的懷念與敬畏之情。在舉行葬禮時,無論相隔多遠,兒女們都會盡快趕回家中,盡自己最后的孝心。而葬禮之后的祭禮也是至關重要重要的,這是后世的每個人都要繼承并傳承下去的一件大事,是對逝者的一種關懷、思念與孝敬,也是對生者心靈的一種慰藉與釋懷。這一祭禮旨在教會子孫后輩何為“孝”,如何盡孝。
2.團結(jié)
甘肅省定西市的人們在喪禮是以一個大家庭為單位舉辦的。當有親人逝世時,這個大家庭中的所有成員,無論距離多遠,都會以最快的速度趕回家,守在親人身邊盡孝。在面對親人的逝世時他們會感到無比的悲傷,也會時常感到茫然、沮喪、不知所措。但他們都知道逝去的親人已無法挽回,活著的人們的生活還是要繼續(xù),他們必須要團結(jié)一致才能讓即將逝去的親人與自己都沒有遺憾。在送終這一儀式中,不僅僅體現(xiàn)著親人對于即將逝去者的追思,更是要在這一過程中團結(jié)起來,加深整個大家庭的血緣與關系,促進整個大家庭內(nèi)部的團結(jié)友愛,增強彼此之間的凝聚力,顯現(xiàn)出這個大家庭的集體力量,同時在這一過程中,也能夠?qū)彝ブ械暮筝厒兤鸬浇逃淖饔?,也起到了親情觀念的作用。
二.守靈與生命意識
(一)守靈
守靈是指從逝者去世的當天晚上一直到到出殯的一天,孝子及其親戚鄰里每晚守著逝者的遺體,朝夕祭拜,早晚燒紙。一般都是由逝者的至親守靈,長子長孫必須每晚守靈,逝者的女兒也都要守靈,其余的人可視情況輪流守靈。守靈被看做是對逝者最后的盡孝,所以逝者的晚輩大部分都會留下守靈以表孝心。守靈是甘肅省定西市喪禮流程的第四個環(huán)節(jié)。
(二)守靈所再現(xiàn)的生命意識
1.對逝者的追思與緬懷
守靈往往被當做是親人對逝者最后的盡孝,孝子們會在逝者下葬之前一直為逝者守靈,在這些守靈的時間里,孝子們往往會回想起逝者的生前,腦海中總是回浮現(xiàn)出逝者的模樣,使得孝子們的思念與哀傷更甚。在守靈的寂靜時光,亦會思考生命是多么的脆弱不堪,需要小心保護,讓他們更能珍愛生命。同鄉(xiāng)鄰里也會幫助孝守孝,也會感嘆生命易逝,歲月匆匆,為逝者的逝去而惋惜。
2.對生者的警醒與反思
喪禮中的守靈這一環(huán)節(jié)不僅僅再現(xiàn)了生者對逝者的追思與緬懷,更是再現(xiàn)了生者對自我的一種警醒與反思。在守靈的時候,人們的時間就會空出來,有了更多的思考時間,面對著這種自然死亡,無力改變,唯有接受的喪事,人們會思考生命的價值與意義何在,會想到即使有萬貫家財,一朝生死,一切亦是虛無,須在有限的時間里善待生命,并且時刻懷抱著一顆積極樂觀的心去面對人生中的種種,才能不負人生匆匆?guī)资辍?/p>
三.吊唁與處事方式
(一)吊唁
吊唁是指逝者去世后第四天(有些地方為第三天),靈堂及院落內(nèi)外布置得莊嚴肅穆,主房檐前懸掛黑底白字條幅,各門貼上白紙黑字對聯(lián), 院子當空搭棚遮陽(或雨)。早上,吃喝用等準備停當,吹鼓手進入崗位,各類服務人員(俗稱“代勞的”)按旗理分工各就各位,各執(zhí)其事;陰陽將訃告(俗稱“告白”)貼于大門之外;擇一偏房設先祖神堂……孝子們按香案旗理司儀,在吹鼓手的哀樂伴奏下,依次給先祖和逝者上香、獻飯、燒紙錢、痛哭,獻畢,孝男孝女在靈堂內(nèi)“落草”而跪,死者的同輩人在靈堂外跪門(死者為女由丈夫跪門、死者為男由兄弟跪門)。接著,內(nèi)親外戚、生前好友、同鄉(xiāng)鄰里等,都絡繹不絕前來吊唁,有送紙錢者、挽幛挽聯(lián)者、現(xiàn)金者(稱“奠禮”),規(guī)格不等,多少不同;各門親戚還必須端上獻飯,捧上“鋪寒”,搭上紙火(金銀斗、紙人、紙馬等),化紙錢而哭拜,凡吊唁者,大門外由吹鼓手奏樂相伴,持挽幛、紙錢等入內(nèi),上香叩拜,孝子磕頭致謝,服務人員招待吃喝。吊唁期間,接待規(guī)格最高,難度最大者首推娘家和外家。若死者為女,其娘家兄弟姐妹、侄兒侄女等均來吊喪,孝子們頭頂香盤由旗理帶領,吹鼓手奏樂,跪于村外候“駕”恭迎,等娘家人馬一到,即焚香化紙,哭拜于地,讓其徐徐先行,已隨其后,至靈前同哭祭后,款待另室。正式舉行出紙儀式前,孝子們?nèi)缜盃?,哀跪于地,傾聽舅家的意見,舅父母、表兄、弟妹,往往在喪事規(guī)格、陪葬品(紙火)的增加等方面提些過高要求和苛刻條件(俗稱“擺吊”),還從甥兒待母不周、孝敬不到等方面,當眾指責和數(shù)落一番,(俗曰:“抖虧欠”);如此“三進三出”,燒紙、磕頭、哀哭,直等娘家所有人等滿意后,才能正式出紙。若死者為男,請其外家出紙之舉,也全一樣。吊唁是甘肅省定西市喪禮流程的第七個環(huán)節(jié)。
(二)吊唁所表達的處事方式
1.真誠待人
一場喪禮的舉辦,必定少不了同鄉(xiāng)鄰里、生前好友、內(nèi)親外戚等的吊唁。在吊唁這一過程中,吊唁者對于逝者的上香叩拜、對主家的勸告勉勵,體現(xiàn)出人們對于逝者的追思,更體現(xiàn)出他們的一種以誠待人的美好品質(zhì)。而主家對于吊唁者來吊唁時的鼓手奏樂、孝子磕頭致謝等以時亦是體現(xiàn)出他們的真誠待人。人們之間這種有來有往的友好交往,形成一種良性的循環(huán),一代又一代的人們繼承并發(fā)揚這種美好的品質(zhì),使得甘肅省定西市的人們一種將這種美好品質(zhì)流傳下來,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當?shù)氐娜藗儭?/p>
2.調(diào)整人際交往
當今社會,人們的人際交往越來越淡薄,人們常常不知如何去交談。但是在甘肅省定西市的喪葬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人們之間交談與互相幫助的畫面,尤其是在吊唁的過程中,親朋好友,同鄉(xiāng)鄰里不僅僅會來吊唁以表哀思,更是會來幫助主家,招待其他吊唁者,讓人們在吊唁中互相交談,增強彼此之間的交流,起到調(diào)節(jié)人際關系的作用。吊唁這一儀式的舉行為人們之間互相交談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臺,在這一平臺中,人們可以盡情的表露自己的想法、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宣泄自己的情感,而這種氛圍對于人們的表達與交流更為有利,使人們思想得以交流,情感得以宣泄,感情也得以鞏固。
四.結(jié)語
喪葬文化是我們國家?guī)浊陙淼膫鹘y(tǒng)禮儀,表達的是我們對逝去者的緬懷,同時也是一種文化的繼承與傳承。中國喪葬文化所表現(xiàn)出的維系宗族、傳遞文化、教育后代等的功能對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這種影響對于傳統(tǒng)的定西市的人們來說更是意義深遠,他們的一生都受到喪葬文化的影響。喪葬文化教會定西市人們的不僅僅是孝與善,更多的是教會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怎樣為人,如何處世。雖然定西市經(jīng)濟落后、教育水平滯后,但這并不影響定西市的人做一個頂天立地、豁達大度、正直善良之人。在喪禮之后就要由兒子撐起整個家庭,他們會將逝者身上曾經(jīng)所展現(xiàn)出的優(yōu)良的品質(zhì),諸如本分、質(zhì)樸、誠信等品質(zhì)繼承下來,并影響后世的子子孫孫,使他們從中學習做人的道理、處世的原則。這一代又一代的人們所傳承下來是優(yōu)良的品質(zhì)就形成了良好“家風”,從而影響后世千千萬萬的子孫。
參考文獻
[1]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63.
[2]徐吉軍.中國喪葬史[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
[3]王瑩.進賢縣民間喪葬禮儀流程、特色與功能述論[J].宜春學院學報,2018-01-25.
[4]賀雅欣.陜北s縣喪葬文化及其教育功能[J].才智,2018-05-25.
基金項目:2018年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SRTP項目,項目名稱:甘肅省定西市喪葬習俗及消費調(diào)查與研究,項目編號:20181576.
(作者介紹:馬倩倩,閆小芳,宋雪梅,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人文學院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