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鄂西北老家林川,選址造房,是事關(guān)子孫后代的大事,因此在起造新房時是十分講究的。
首先要請名氣大的陰陽先生下“羅盤”選址。從八卦上選擇有利的風(fēng)水朝向,有利于子孫后代發(fā)揚光大。然后就得選上“黃道吉日”,奠基,開板,過門,上瓦四大步驟。
老家人民風(fēng)淳樸,團結(jié)友愛,遇到誰家有紅白喜事,親朋好友,左鄰右舍自然會主動去幫忙。遇到做房子這樣百年大計的喜事,更是不容忽視。老家人稱做房子叫“起高架”,誰家“起高架”,自然都會去祝賀,有幫忙干活(不要報酬)的,有送煙送酒的,有送米送面的,有送雞送肉的,有送瓜果蔬菜的。反正,能吃能喝能用的都送,多年來一直延續(xù)著這樣的風(fēng)俗。
記憶最深的便是老家人建造的土墻房屋時的熱鬧場面。直到2000年以后才逐漸被磚混建筑替代。現(xiàn)在農(nóng)村里已經(jīng)很少看到土坯房了,可在九十年代前,老家林川住的都是土墻房子。住過土墻房子的人,都對先人的聰明智慧佩服不已。
在農(nóng)村,打土墻既是技術(shù)活,更是體力活。房子造得順不順,好不好,掌線師傅(負責(zé)建造房屋的總指揮)很重要。還要請上七八個打墻的熟手,備好工具,一個墻頭堵梯、院兜(竹筐)8只。掌線師傅分工明細:兩人打墻,三人挑土,一人挖土,一人上土,一人搧墻。萬事俱備后,由掌線師傅帶領(lǐng)土木工匠們在黃道吉日那一天正式開工了。
首先是開土,挖根腳,砌大石。萬丈高樓從地起,農(nóng)民特別重視大腳工程,水泥灌漿用不起,就利用堅硬的大石頭砌大腳,砌平地面后,砌小腳,老家人稱其為“根腳”,只要根腳穩(wěn),房子就堅固,這樣土墻就壓著“根腳”向上壘。當(dāng)門檻的“門腳石”一落,掌線師傅親自動手,大線照住、墻板垛正,在主人家一掛鞭炮放過之后,打土墻的儀式便從這一刻正式開始了。
先把兩塊木板搭在一起,也就是墻板,置于將要打成的墻體兩側(cè),構(gòu)成一個適當(dāng)寬度的“槽”,填土于槽內(nèi),兩人手持打杵依次捶打。
打墻時,墻板上兩人中有一個為技術(shù)較好又善喊唱號子的,嘴里“哼哼呀呀”的喊著號子。至今我還清楚地記得,老家有位大伯打墻時喊號子的聲音,越嗨越有勁,他打的窩另一個必須緊跟著原窩打下,至少要打三五下,這樣才結(jié)實。
大人們忙著挖土、背土,打墻、搧墻,小孩子們忙著燒水泡茶,一派熱鬧的場景。
老家有句俗話叫“快活不過打墻的,遭業(yè)不過喝酒的”。兩人隨著節(jié)奏喊著號子:“嗨喲星嗨喲 嗨得曼嗨呀!”悠揚委婉,此起彼伏,快活之極!
墻的好壞,結(jié)不結(jié)實,土質(zhì)是關(guān)鍵。不但干濕要均,還要粘性強。用手抓起一把土,團成蛋形,向上一拋,如果泥土落地能自然散開,就說明泥土的干濕度恰當(dāng)。
整座房子就是這樣用竹簍將土一筐一筐地背上去的。
打土墻不光要墻結(jié)實,還要表面光滑,平整,這就要靠搧墻師傅了。搧墻就是拿根兩米長,一尺寬的板子拍墻,打墻的杵是半圓錐形的,安上“丁”字形木柄,雙手握橫桿,提起后借助下落的慣性,再用力下夯。要把墻體拍實,然后用刷子澆上水,再拍。直到平光為止,可能就是我們常說的搧板子。
在新房建到按大門頂板時,謂之過“大橋”,這時大門上貼紅聯(lián):“吉日筑大廈,千秋永固;良旦造新房,百世吉昌”,橫批:“紫氣臨門”等喜慶的對聯(lián)。
過橋時做墻的師傅將打土墻的板架放在門頂板上說贊詞:
“日吉時良,天地開張,而今開門,萬代吉昌。恭賀主東,修建華堂,主東特意,備下祭賞。魯班師傅,降下天堂,左做金山,右做銀墻。金山做得高,代代兒孫戴紗帽;銀山做得高,子子孫孫穿龍袍;吉日吉期定山向,代代兒孫坐朝堂。吉門開、吉門開,一開榮華富貴,二開金玉滿堂,三開百年長壽,四開萬代吉昌,五開福祿壽禧,六開田園山莊,七開七星拱照,八開八方來財,九開九路進寶,十開萬事吉祥。開門已畢,諸事如意,恭賀主東,大吉大利?!?/p>
贊畢,放一掛大鞭慶祝。這一天,主人家會設(shè)宴慰勞打墻的師傅們。
當(dāng)房屋到了收“山尖”時,要把做墻的“板”(干打壘筑房用的工具)從墻上接下來,要舉行“接板”儀式。也要燃放鞭炮,有條件的還要請火炮慶祝。建房用的木板必須從堂屋正中接下來,房主人要叩首相迎,做房子的師傅,拎著板出贊句:
“日吉時良,天地開張,魯班差上金墻。上金墻下金墻,三元及弟下科場。打金墻造銀墻,五湖四海把名揚。造下大廈管萬代,造下銀墻放豪光。杵頭一對,榮華富貴。夾鉗一雙,萬代吉昌。響子兩響,黃金萬兩。手提金板四角方,獅子頭上放豪光,金板登堂,長發(fā)其祥。”
做墻的“板”接下來后,在堂屋里搭紅、放鞭,主人對做屋子的師傅行禮,分發(fā)紅包,以示新居落成。
接著便是上梁(上新房子堂屋里正中的一根主梁)。老家流傳下來的習(xí)俗,在起造新房時,其它木料早已備齊,唯獨這一根主梁還在山上長著,這是有一定講究的。原因是大梁不能落地,要等新房做好后,主人家請喇叭師傅、木工師傅及幫忙人一起到事先選好的山上去“接”這神圣的大梁。
這棵梁砍倒后不能讓其落地,由幫忙人抬著,木工師傅鋸好以后,工人們抬著大梁,吹喇叭的細吹細打,把“梁”接回府中,放在木馬上。由木工師傅開光(除皮上線加工),然后給大梁搭紅,給木工師傅的“五尺”搭紅。準(zhǔn)備好后,由木工師傅引導(dǎo),幫忙的抬上大粱,吹喇叭的隨其后,繞梁、上梁。上梁時木工師傅出贊句:
“日吉時良,天地開張。造建新房平地起,造建大廈放豪光。金龍山上請玉樹,鋸子鋸,斧子光,一匹大梁真龍樣。院匠師傅做金墻,魯班差我上大梁。一根大梁一丈八,子子孫孫代代發(fā)。一根大梁圓又圓,子子孫孫點狀元。大梁上得高,聚財又聚寶。大梁上得正,滿屋堆黃金。大梁登金頂,恰遇紫微星。紫微星君曰:代代興望,長發(fā)其祥。招財聚寶,萬代吉昌?!?/p>
木工師傅贊句畢,主人叩首致謝,然后大擺筵席以示慶賀。
新房落成,裝修結(jié)束,就要擇定吉期準(zhǔn)備搬遷,俗稱“轉(zhuǎn)煙火?!卑徇w的日期以擇金、木、水、火、土五行中的“水”日,天干地支以不和主人家的生辰八字相沖、相害、相刑為吉。
在老家,搬遷的日子是很隆重的,請知客,請廚師、請火炮樂隊。親朋好友,鄉(xiāng)親們都會前來祝賀。
轉(zhuǎn)煙火是一項很嚴(yán)謹(jǐn)?shù)某绦?。要在原居住地攜帶火種(以爐子拎、抬著火盆或以鍋裝等)進入新居。水桶內(nèi)裝米、裝碗筷,米面桶內(nèi)放一些錢在里面;進新屋時必須煙火在前,煙火進屋后,堂屋里點上蠟燭,供奉好祖宗牌位,這時要將親朋送來的對聯(lián)掛上正堂,依然要鞭炮齊鳴,喇叭相伴,知客出贊句:
“日出東方一點紅,秦瓊打馬過山東。山東有個龍吸水,山西有個水吸龍。龍吸水水吸龍,山水年年永相逢。山連水呀水連山,結(jié)拜三十六弟兄。滿屋賓客長相逢,紫云屋里照華堂,賓客奉賀到府上,手提對子兩條龍。上掛一品當(dāng)朝,下掛八大金剛,左掛左邊出天子,右掛右邊出宰相。金屏對子掛東頭,風(fēng)吹燕子樓,五色花絨線,仙女拋繡球。拋在龍頭出天子,拋在龍尾出王侯,若是拋在龍身上,狀元榜眼探花郎。金屏對子已掛畢,一步跳下九龍?zhí)荩医o東家作個揖,恭喜恭喜再恭喜?!?/p>
接下來便是安床了。安床要按指定的吉時安放,并順房子的開間,不得逆向安床,房內(nèi)不安“丁”字床??稍谵D(zhuǎn)煙火同一天進行,也可在轉(zhuǎn)煙火提前幾天進行。親朋好友恭賀喬遷之喜,門上貼上紅對聯(lián),在煙火進門時禮炮齊鳴,八音齊奏,正堂掛好對聯(lián)后,知客宣布安床儀式開始,賓客協(xié)助主東調(diào)整床位。執(zhí)事出贊句:
“日出東方一點紅,紫云高照華堂中,貴府今日喬遷喜,鴻儒高朋齊相逢。門外三聲響,滿門受皇封。天有寶,日月星辰;地有寶,五谷豐登;國有寶,忠臣良將;家有寶,孝子賢孫。新居落成喬遷喜,親朋好友來恭喜。新居落成煙火來,子子孫孫狀元郎。恭喜恭喜喬遷新居,作個長揖表示謝意。”
煙火進屋,掛好對聯(lián),安床就序后,鞭炮齊鳴,一陣熱鬧過后,喬遷禮儀才算結(jié)束。這些舊時風(fēng)俗,很多年輕人沒聽說過,更未見過。解放后,經(jīng)歷了茅屋改瓦房,土屋改磚房,平房改樓房,三次建房高潮,轉(zhuǎn)煙火的規(guī)模一次比一次大,禮儀規(guī)格也是一次比一次高,場面越來越熱鬧。但大多是請客送禮收人情錢,大家圍桌喝酒打牌。過去,老家人無論生活多么窘迫,土墻房子里的生活還是溫馨的。那是精神上的財富。它代表著勤勞樸實的智慧,是任何事物都無法替代的。這些老習(xí)俗已經(jīng)漸漸的消失了,留給人們的只是一種記憶。
張?zhí)焯?,作家,現(xiàn)居湖北保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