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梅
【摘 要】??目的: 探討HIV感染合并惡性腫瘤患者PICC置管的護理。 方法: 納入我院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間接收的,穿刺困難的艾滋病合并癌癥患者3例,在患者簽字(PICC告知知情同意書)基礎上,行PICC置管術,成功率10.00%,分析置管前中后護理,記錄臨床護理對策。 結果: 3例患者好轉,由于護理到位, 患者未發(fā)生并發(fā)癥。HIV 感染合并惡性腫瘤患者行PICC置管手術,降低了因不斷穿刺導致的痛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臨床滿意度和舒適度,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護理人員的安全,護理人員未發(fā)生針刺傷,同時有效的護理措施也是確保PICC置管成功的關鍵。 結論: 對惡性腫瘤合并艾滋病感染患者在PICC置管階段,采取護理模式,可減少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保證了PICC置管的成功,護理效果較好,值得推廣。
【關鍵詞】? HIV 感染;惡性腫瘤患者;PICC置管;護理
【中圖分類號】R249?????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5-185-01
前言
艾滋病是目前一種極具危害性的傳染疾病,主要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bbr:HIV)感染導致,它是一種能夠攻擊人體免疫系統(tǒng)的病毒。一旦感染HIV,在一定幾率上將導致惡性腫瘤的發(fā)生,病死率較高。PICC置管主要是經(jīng)過外周靜脈穿刺,將一條放射顯影、硅膠材料制成的導管沿靜脈送入,讓導管尖端在上腔靜脈內(nèi)。留置時間最長可達 1年, 維護簡單, 使用方便, 減少了反復靜脈穿刺帶來的痛苦, 減少置管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在對HIV感染合并惡性腫瘤患者抗感染,抗HIV病毒,護肝以及提升免疫力等治療過程中,加行化療,從而為患者行PICC置管是有效的護理措施。但檢索相關文章尚未見有艾滋病合并惡性腫瘤的患者行PICC 置管的報道, 我們科室于 2018 年 3月至2019年3月成功的為 3例HIV 感染合并惡性腫瘤患者行 PICC 置管術, 現(xiàn)匯報如下:
1 臨床資料
患者男性,年齡51歲,入院后檢查確診為HIV同時伴有右肺惡性腫瘤,PICC置管選貴要靜脈,采取改良塞丁格技術(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MST)置管,留置時間121天。
患者女性,年齡57歲,入院后檢查確診為HIV同時伴有右側乳腺惡性腫瘤,PICC置管選貴要靜脈,采用B超引導下改良型賽丁格技術置管,留置時間2018年12月27日至今。
患者女性,年齡33歲,入院后檢查確診為HIV同時伴有宮頸惡性腫瘤,PICC置管選頭靜脈,采用的置管方法是B超引導下的改良賽丁格技術,留置時間2019年3月23日至今。
3例患者的外周血管經(jīng)長時間反復多次穿刺損傷嚴重,建立外周靜脈通道極其困難,行PICC置管術,經(jīng)1次穿刺成功,應用良好。
2 護理
2.1 心理護理
因惡性腫瘤以及艾滋病的無法治愈和本身傳染特征,加之艾滋病的特殊傳染途徑會造成患者受到歧視。因此患者會出現(xiàn)情緒失落,甚至被家屬、親朋好友以及社會遺棄的感覺,導致悲觀以及輕生情緒出現(xiàn)。所以在進行置管前可以開展心理干預。心理護理的應用能夠幫助建立有效護患關系,獲取患者信任,讓患者配合。
2.2 病房環(huán)境準備 3例患者均調(diào)整到獨立病房,為患者建立安靜以及舒適環(huán)境,保持室內(nèi)溫度和濕度的控制,每日通風2次,每次半小時,每日紫外線消毒最少2次。消毒過程中患者應離開病房。幫助患者準備一次清潔用品,配備專門體溫計,血壓計以及聽診器。每日應用1次2000毫克氯消毒液拖地。
2.3 術前教育 置管前向患者和家屬講解PICC的導管知識,包含導管的優(yōu)點,意義以及置管的大概流程,置管費用,帶管過程中的維護,帶管過程中的自我管理,手術側肢體衣袖的處理,手術中患者的配合,并幫助患者練習配合動作以保證術中配合良好, 送管順利。充分調(diào)動病房內(nèi)已置入PICC患者積極性使其現(xiàn)身說教,使患者接受PICC。
2.4 術前評估 為提高穿刺成功率和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需要在PICC置管前為患者進行全面綜合的評估。評估患者的病情及一般狀況,排除PICC禁忌證。了解患者實驗室檢查結果(血小板<2×10 9 /L,白細胞<1.5×10 9 /L)禁忌置管。評估患者的血管情況,確定PICC置管的方式。根據(jù)以上評估結果,3位患者無禁忌癥,適宜置管。
2.5 術中防護 艾滋病因抵抗力較差,輕度感染就會導致生命危險, 所以在PICC置管過程中,無菌環(huán)境十分重要。置管床需要應用1次性中單雙層進行覆蓋,以此將置管空間騰出,將非置管操作中應用的物品移出。置管護理人員佩戴手套,配備防滲透性能佳的口罩以及防護眼鏡。穿刺以及送管過程中需要降低出血量,同時確保室內(nèi)光線充足,避免被針頭,刀片等刺傷。置管完成后將置管位置和周圍皮膚清洗干凈,而后佩戴無菌手套。
2.6 器械物品的處理 將已經(jīng)應用過的注射器和輸液器進行分離,浸泡,和應用過的棉簽,敷料等裝進雙層黃色醫(yī)療廢物袋內(nèi),同時貼上標簽,而后焚燒處理。將患者被血液污染的床單,被套放進垃圾袋內(nèi),進行標記,而后焚燒。物體表面以及治療車應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洗,應用的物品需要嚴格消毒。
2.7 術后護理和維護 每次輸液完成應用>10毫升的生理鹽水進行正壓脈沖封管,如血液制品或者大分子液體每間隔4小時沖管1次,確保管道通暢。在未輸液過程中,應每7日予以沖管和貼膜更換,貼膜選取透氣佳以及防水佳的透明敷料,如果夏季天機較熱,患者出汗多,則根據(jù)情況將貼膜更換。手術肢體避免重物提拉和劇烈運動。
3 小結
作為疾病檢查治療的主要方式,靜脈輸液以及靜脈穿刺不僅僅對患者產(chǎn)生痛感,同時還會增加感染危險。在置管流程中應注意自身的防護。艾滋病患者予以PICC置管術后不僅降低了不斷穿刺導致的痛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患者生存質(zhì)量,對艾滋病的擴散起到一定控制作用, 因此對艾滋病患者行 PICC 置管術從各方面來講都有較好的前景, 值得推廣。
結果3例患者好轉,由于護理到位, 患者未發(fā)生并發(fā)癥。HIV 感染合并惡性腫瘤患者行 PICC 置管術減少了患者因反復穿刺帶來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和舒適度,也降低了護理人員職業(yè)暴露的危險,未發(fā)生針刺傷,同時有效的護理措施也是確保 PICC 置管成功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荊亞麗.Picc與靜內(nèi)深靜脈置管艾滋病等相關腫瘤的臨床與護理探討[J].首都食品與醫(yī)藥,2018,25(22):117.
[2] 王霖,林麗芬,孫蕊,等.45例HIV/AIDS病人合并惡性腫瘤臨床病理分析[J].中國艾滋病性病,2018,24(09):94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