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艷菊 張偉帥
(南通大學附屬醫(y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科 江蘇 南通 2260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均屬于呼吸系統(tǒng)疾病[1],兩者合并會增加臨床治療難度以及心血管疾病發(fā)生風險,降低生活質量,因此盡早發(fā)現(xiàn)、診治疾病對于預后改善十分重要。本文就兩種疾病并存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旨在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闡述如下。
內(nèi)容2018 年1 月—2019 年10 月我院收治的COPD 患者73例作的研究對象,其中男性63 例,女性10 例;年齡42 ~78 歲,平均年齡(66.25±6.37)歲。
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的病情均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療指南》中的有關診斷標準相符合,結合臨床癥狀以及肺功能檢查結果確診;(2)意識神志清楚、溝通交流能力正常且可獨立完成調查問卷填寫的患者;(3)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已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排除標準:(1)支氣管哮喘病史患者;(2)其他肺部疾病患者;(3)惡性腫瘤、肝腎功能障礙者;(4)心理疾病、精神障礙性疾病者;(5)睡眠障礙性疾病者。
(1)收集資料:收集并整理患者的一般資料,主要包括姓名、年齡、性別、體重指數(shù)、頸圍、病程、吸煙史等。
(2)慢阻肺臨床評分:①應用呼吸困難評級量表(mMRC)評估患者的呼吸困難情況,其中分值范圍為0 ~4 分,正常狀態(tài)下無呼吸困難情況為0 分;在平地急行或上坡時出現(xiàn)氣短為1 分;存在氣短且平地行走速度比同齡人慢為2 分;平地行走100m 或數(shù)min 后出現(xiàn)氣短為3 分;氣短癥狀限制了患者的活動范圍,范圍僅限在房間內(nèi)為4 分。②應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評估測試表(CAT)評估生活質量,共8 項內(nèi)容,每一項的取值范圍為0 ~5 分,總分為40 分,分值越低,生活質量越好。
(3)OSA 篩查量表:(1)睡眠呼吸暫停臨床評分(SACS):共4 項參數(shù),得分超過15 分,則說明存在OSA 發(fā)生風險高。(2)Epworth 嗜睡量表(ESS):共有8 個問題,采用0 ~3 分的4 級評分法,其中不嗜睡為0 分,輕度嗜睡為1 分,中度嗜睡為2 分,重度嗜睡為3 分。得分超過9 分提示容易發(fā)生OSA。
(4)合并疾?。簯肅harlson 合并癥指數(shù)(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評估合并疾病,根據(jù)疾病分為1 ~4 分,同時50 ~59 歲、60 ~69 歲、70 歲以上分別計為1 分、2 分、3 分,總分為CCI 得分和年齡評分。
(5)多導睡眠監(jiān)測和分組:慢阻肺患者進行至少7h 的多導睡眠監(jiān)測,以《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診治指南》為參照進行診斷和判斷嚴重程度。將18 例AHI ≤15 次/h 者納入慢阻肺組,55 例AHI >15 次/h 者納入合并組。
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的危險因素進行單因素、多因素分析。
數(shù)據(jù)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行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之間比較年齡、體重指數(shù)、頸圍、吸煙指數(shù)、一秒用力呼氣容積、一秒率、CAT 評分、SACS 評分、ESS 評分存在顯著差異(P <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臨床資料比較(±s)
表1 兩組一般臨床資料比較(±s)
因素 COPD(n=18) 合并組(n=55) [χ2]/t P性別[n(%)] 男 16(88.89) 47(85.45) [0.135] 0.713女2(11.11) 8(14.55)年齡(歲) 64.01±5.14 68.10±6.79 2.342 0.022體重指數(shù)(kg/m2) 21.10±3.11 23.07±3.46 2.147 0.035頸圍(cm) 36.74±2.53 38.35±2.87 2.123 0.037病程(年) 7.58±2.61 7.34±2.75 0.325 0.746吸煙指數(shù)(包年) 36.02±12.45 44.28±15.24 2.081 0.041一秒用力呼氣容積(%) 46.62±16.45 57.59±20.27 2.080 0.041一秒率(FEV1/FVC) 41.21±14.05 49.37±13.28 2.231 0.029急性加重次數(shù)(次) 2.11±0.65 2.20±0.57 0.562 0.576過去一年住院次數(shù)(次) 1.42±0.21 1.46±0.23 0.654 0.516 mMRC 評分(分) 2.05±0.74 2.10±0.77 0.241 0.810 CAT 評分(分) 15.40±4.02 20.67±6.85 3.086 0.003 SACS 評分(分) 5.06±1.32 8.30±1.46 8.357 0.001 ESS 評分(分) 5.84±1.56 7.20±2.29 2.343 0.001 CCI 評分(分) 3.21±1.08 3.34±1.12 0.431 0.668高血壓[n(%)] 5(27.78) 21(38.18) [0.640] 0.424冠心病[n(%)] 1(5.56) 8(14.55) [1.014] 0.314糖尿病[n(%)] 1(5.56) 5(9.09) [0.225] 0.635肺源性心臟病[n(%)] 1(5.56) 3(5.45) [0.001] 0.987
經(jīng)logistic 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體重指數(shù)、CAT 評分、SACS 評分、ESS 評分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P <0.05)。見表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臨床比較常見、高發(fā)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2],男性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的高發(fā)群體[3],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上呼吸道肌肉張力減少并容易出現(xiàn)塌陷[4],因此慢阻肺患者易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
表2 多因素分析
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以下因素會導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的發(fā)生:(1)體重指數(shù):體重指數(shù)越高,說明肥胖度越大,體重越重,越容易出現(xiàn)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這是因為肥胖會導致頸部、上氣道脂肪或軟組織沉積[5-6],促使氣道解剖結構狹窄,故在睡眠過程中更加容易發(fā)生塌陷情況;肥胖會增加呼吸負荷,促使慢阻肺患者的胸廓順應性大幅下降,對睡眠狀態(tài)下的呼吸功能產(chǎn)生影響,并且會影響日間通氣量[7]。(2)CAT 評分、SACS 評分、ESS 評分:慢阻肺患者的病情越嚴重,氣流受限嚴重,生活質量越差,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發(fā)生風險更高。故針對上述危險因素,臨床治療中應積極控制患者的體重,改善肺功能,緩解氣流受限情況,從而起到防治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的效果。
綜上所述,多種原因會導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的發(fā)生,采取積極的防治措施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