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惠忠
【教學目標】
1.反復朗讀詩歌,通過比較辨析,體會剛健明朗、質樸生動的民歌情味。
2.以“木蘭是女郎”為課核,賞析關鍵詩句,理解木蘭的英雄氣概和女兒情態(tài)。
【教學重點】
反復誦讀直至背誦詩歌,感受民歌情味,深入理解木蘭的“女兒”形象。
【教法和學法】
(一)教法:1.比較辨別;2.點撥交流。
(二)學法:1.朗讀品味;2.合作探究。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初讀課文,解答疑難詞句
1.“唧唧復唧唧”是什么聲音?
明確:有三種說法:嘆息聲、織機聲、蟲鳴聲。
2.“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的問話人是誰?
明確:一說是父母在問——父母聽到女兒嘆息,一定會發(fā)出這樣關切的詢問;一說是敘事人在問,《木蘭詩》是口頭集體創(chuàng)作的民歌,歌唱者能以敘事人的身份擬問。
3.“雄兔腳撲朔”四句該如何理解?
明確:以此比喻日常生活中男女性別特征明顯,而戰(zhàn)場廝殺時,要分出男女就十分困難了。
4.重點結合“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等詩句,引導學生認識互文的修辭方法。
二、再讀課文,試擬小標題
《木蘭詩》是一首敘事詩,敘述了一個傳奇故事。要求梳理課文的情節(jié),并為各部分內容擬定一個恰當?shù)男祟}。
示例:1.當戶織布,停機嘆息;2.作出決定,代父從軍;3.準備出發(fā),踏上征程;4.征戰(zhàn)沙場,凱旋而歸;5.建功受封,還朝辭官;6.卸甲還鄉(xiāng),親人團聚;7.雙兔奔跑,難辨雌雄。
三、刪改原作,玩味意蘊
比如將“唧唧復唧唧……女亦無所憶”八句刪改作“木蘭當戶織,停機長嘆息”;將“爺娘聞女來……磨刀霍霍向豬羊”六句刪改為“親人聞女歸,迎接準備忙”,要求比較異同。
明確:整體上看,刪改之后雖然主要情節(jié)基本交代清楚,但是失去了原有的樂府民歌的獨特風格,對人物刻畫、感情意蘊、音韻節(jié)奏等都會有影響。
四、熟讀成誦,自我探究
相關的學習任務是:
1.針對詩歌的內容或寫法,提出你的疑問(至少一個問題)。
2.仿照“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試著為木蘭寫兩三句頒獎詞。教師提供一則“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以供參考:“……以點滴積蓄匯成大河,灌溉一世的鄉(xiāng)愁。你畢生節(jié)儉,只為一次奢侈,耐得清貧,守得心靈的高貴。”
第二課時
一、學生疑問展示
同學提出的問題主要有:
1.木蘭為什么從軍“十二年”沒有被發(fā)現(xiàn)?
2.木蘭為什么“不用尚書郎”而愿“還故鄉(xiāng)”?
……
教師補充:木蘭是一個“愛國”英雄的形象嗎?
二、逐題合作探究、當堂交流
(一)關于木蘭從軍“十二年”沒有被發(fā)現(xiàn)
明確:1.首先,這是一種藝術虛構(高于生活)。
2.其次,須關注木蘭是否“纏足”。若是,“代父戍”恐怕難以使人相信。教師補充:一般認為,纏足之風系南唐后主李煜所興,“以帛繞腳,令纖小……由是人皆效之”。纏足之風至北宋中期,在貴族婦女中比較普遍。而處于南唐300多年前的木蘭,當然是天足而非纏足。
(二)木蘭為什么“不用尚書郎”
明確:1.詩歌第五段寫還朝辭官。“木蘭不用尚書郎”而愿“還故鄉(xiāng)”,固然體現(xiàn)了她對家園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兒身——女扮男裝代父從軍,有“欺君”之嫌。事實上,整個作品就是以“木蘭是女郎”來構思故事的。
2.木蘭的生活原型:是“花木蘭”還是“魏木蘭”?
徐渭《四聲猿傳奇》說:木蘭姓花,父親花弧是后備軍官,大姐花木蓮,幼弟花雄。從徐文看,木蘭不僅確有其人,還有個完美的家庭。
《鳳陽府志》載:“(隋木蘭魏氏……)朝廷募兵,策書十二卷……歷十二年?!袝?,不受……欲納之宮中?!运谰苤5垠@憫,贈將軍,謚‘孝烈?!背恕坝{之宮中”“以死拒之”“贈將軍,謚‘孝烈”外,這里的記載與《木蘭詩》故事幾乎一模一樣。
三、嘗試擬寫頒獎詞
1.學生誦讀自擬的頒獎詞,教師作精要點評后,提醒同學注意“人物的傳奇色彩”及其“品行的豐富性”。
2.進一步研讀“木蘭形象”。
(1)“旦辭爺娘去……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這八句是對稱的,本來四句就夠了,冒著重復的風險,寫得那么鋪張,表現(xiàn)出木蘭行軍途中一直在側耳傾聽,企盼再次聽到爹娘呼喚自己名字的聲音,企盼還能見到可親的爹娘,可見其是“重情”的“女郎”。
(2)第六段以木蘭一連串行動,寫她對故居的親切感受和對女兒裝束的喜愛,表現(xiàn)出木蘭歸來后情不自禁的喜悅,突出其“閨中情懷,女兒本色”——不但恢復了平民百姓的身份,而且恢復了女性身份。
3.教師展示自擬的頒獎詞。
(1)你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是矯健的志士又是嬌美的女兒/替父出征義無反顧/十年浴血幸運歸來/于是/孝義永垂民族史/千秋中外仰巾幗
(2)會家中織布/能沙場殺敵/為了一個目標/你刀山火海萬死不辭/赫赫軍功輕如鴻毛/濃濃親情卻始終縈懷/你用女兒身/演繹英雄膽:/讓凜凜風范/雄壯了整個九州
四、深度研討:木蘭是“愛國”英雄嗎?
1.明確:這個問題歷來見仁見智。比如:
(1)唐韋元甫《木蘭歌》贊木蘭:“忠孝兩不渝,千古之名焉可滅?!?/p>
(2)也有研究者以為:木蘭九死一生、榮歸故里,應是殘酷戰(zhàn)爭中的一個偶然。說其女扮男裝體現(xiàn)的是“愛國精神”,屬于無稽之談。另有論者指出:“雄兔腳撲朔”四句,流露出些許中國式的幽默,也帶有一絲“識盡愁滋味”后,“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式的蒼涼。十二年所經受的艱難困苦、所承受的心理壓力,木蘭將這一切勞累辛酸都濃縮于笑談中,可這種心緒又如何說得清道得明呢?豁達大氣的人物形象背后,留給我們的卻是無盡的蒼涼與沉重。
2.比較多種對詩作主題思想的概括。
(1)“誰說女子不如男”,她們的才能智慧、膽略見識是決不在男子之下的——木蘭就是代言人。詩作以比喻作結,表達了英勇善戰(zhàn)的無比自豪。
(2)對傳統(tǒng)思想的諷刺。在古代文學作品中第一次顯示了樸素的男女平等的觀念,是對封建社會“男性中心”的一個抗議;拒官辭賞,實際是對熱衷功名的傳統(tǒng)思想的有力諷刺。
(3)反映了人民對和平生活的向往。當初踏上征途時,木蘭思念親人,父母姊弟又何嘗不牽掛著她呢?有幸生還,想到的便是立刻回到父母身邊,回到和平安定的生活中去。
五、延伸擴展:師生評議美國課本《民謠花木蘭》活動設計
第一環(huán)節(jié),閱讀課文,思考問題。
1.如果木蘭以女性的身份申請出征,可能會發(fā)生什么?
2.為什么與木蘭并肩戰(zhàn)斗的男性士兵如此驚訝木蘭其實是女性?請列出至少一個理由。
3.木蘭的行為讓你對“勇氣”有什么樣的理解?
4.木蘭的故事千百年來廣為傳誦,人們?yōu)槭裁慈绱讼矏圻@個故事?
5.木蘭與《攀援者》各自有艱難的任務,他們面對的困難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美國課本《民謠花木蘭》所在單元的主題為“冒險”,《攀援者》是單元內另一篇課文)
第二環(huán)節(jié),表達。
多少個日日夜夜,木蘭遠離父母出征在外。請你代木蘭寫一封信給父親,告訴他離家后這段時間木蘭都做了什么,現(xiàn)在狀況怎樣。
第三環(huán)節(jié),社會學習。
1.木蘭是個優(yōu)秀的領導者,請你制作一個獎狀,送給班級中最優(yōu)秀的人。
2.將文本與電影《花木蘭》進行比較,列出不同之處,然后就文本和電影都精彩的一處進行討論。
3.把你的學習體會與感悟發(fā)到互聯(lián)網上,與同學、朋友進行分享。(師生意見:美版的活動設計,更注重聯(lián)系生活實際)
六、布置作業(yè)
現(xiàn)在要新拍電影《花木蘭》,需要創(chuàng)作主題歌《木蘭贊》,請你寫一段歌詞。
示例:流水鳴濺濺,征程路漫漫,沙場征戰(zhàn)幾人還?紅顏也把金甲穿,壯志不輸男兒膽,替父從軍守邊塞。不為功名絆,故園待我還,女兒裝扮才自在?;锇槟艁y,木蘭在眼前,木蘭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