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蓓蕾
【導(dǎo)語】
伊爾莎出走了,因為她母親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因為她父親的不干預(yù)態(tài)度,因為她倔強的脾氣,因為她現(xiàn)實生活的不美好……可是出走能解決問題嗎?伊爾莎后來會遇到哪些事情呢?她和她母親之間的矛盾會消除嗎?本期“悅讀樂園”欄目,就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本能帶給孩子們思考,更能帶給家長們啟迪的書籍吧!
【內(nèi)容梗概】
十四歲的漂亮女孩伊爾莎性格倔強,既愛打扮,又喜歡說謊。她心高氣傲,有些虛榮,總希望在自己虛幻的世界中獲得滿足。但是她的現(xiàn)實世界卻并不美好:她和十二歲的妹妹埃莉卡生活在再婚的家庭,母親采取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親生父親又對她們放任不管……這些都讓她們姐妹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這也是大多數(shù)再婚家庭的悲哀。終于,伊爾莎無法忍受這些離家出走……
【推薦理由】
《伊爾莎出走了》是“國際安徒生獎大獎書系”之一。本書語言淺顯易懂,借助著故事中妹妹埃莉卡的視角,運用倒敘的方式敘述故事,在樸實的語言中探討姐姐伊爾莎“出走”的緣由。雖然本書沒有過多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但是這些樸實的語言敘述卻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個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讓我們體會到了書中所傳達的家庭教育理念,進而展現(xiàn)值得我們深思的家庭、學(xué)校等教育問題。
【作者簡介】
克里斯蒂娜·涅斯特林格,1936年出生于維也納,奧地利著名的兒童文學(xué)作家,創(chuàng)作涉及童話、小說、詩歌、劇本等方面。1970年發(fā)表處女作《紅發(fā)弗利德里克》,現(xiàn)已出版兒童文學(xué)作品100多部。1984年榮獲“國際安徒生獎”,2003年榮獲“阿斯特里德·林德格倫紀念獎”。同時她還榮獲奧地利國家兒童文學(xué)獎、德國兒童文學(xué)獎、蘇黎世兒童文學(xué)獎等。除此之外,她的作品被翻譯成數(shù)十種文字出版發(fā)行,多部小說都被拍成電影搬上銀幕。
精彩品讀
【選段一】
“她過得太舒服了!舒服過頭了!”媽媽高聲喊著。她突然像個復(fù)仇女神似的沖進衛(wèi)生間,拉開洗漱臺盆上方的柜門:“這個,還有這個,全都是她的!”她一邊嚷著,一邊把伊爾莎放在柜子里的化妝品一件件都扔了出去:眉筆摔到地上斷成了幾截,唇膏飛進浴缸里,卸妝乳液的軟管甩到了洗臉池里……
【賞析】
本選段描寫的是伊爾莎晚歸撒謊后跟媽媽鬧矛盾的場景?!案呗暫爸薄皼_進”“拉開”“扔了出去”等一系列動作描寫,細膩地展現(xiàn)出媽媽此時的情緒,而且給予讀者一定的畫面感,引導(dǎo)讀者更深刻地感知媽媽此時氣憤、煩躁的心情。正是這些簡單粗暴的行為,加深了媽媽和伊爾莎之間的矛盾,為后文伊爾莎離家出走的情節(jié)做了鋪墊。
【選段二】
我還在浴室里到處擦擦刷刷地忙活了一個小時,累得夠嗆。伊爾莎整個下午一直躺在她的床上翻看報紙,后來又看舊的米老鼠畫冊和別的舊小人書。她也不想跟我說話,但每隔幾分鐘她就要看看表。她心里非常煩躁,這是我從她的手指頭上注意到的。她手指甲邊上的皮膚上留下了很多用牙咬過的痕跡。過去伊爾莎一心煩就喜歡咬手指甲,但自從她開始涂指甲油以后,她就改咬指甲邊上的皮膚了。
【賞析】
抓住人物的典型動作進行描寫,能更好地展現(xiàn)人物的性格,而本選段就描寫了伊爾莎的一個典型性動作——咬手指甲。從這個動作描寫中,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伊爾莎緊張時孩子氣的行為。雖然她一直心高氣傲,但是她心中依舊渴望著被愛,而這咬手指甲的動作便自然地流露出伊爾莎此時煩躁、不安的情緒,從而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精彩書評】
《伊爾莎出走了》不僅是一本給孩子讀的書,對家長也有教育意義。如果每一個家長都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世界,真正去理解他們的需求,那么,“伊爾莎”可能就不會離家出走了。
——周海燕
本書把兒童離家出走這個嚴肅的社會問題處理得舉重若輕,對慣于嚇唬和打壓孩子的父母做出鄭重警示:“孩子自有他們自己的心靈天地,大人妄圖走捷徑粗暴地闖入干預(yù)是行不通的,若想親身入內(nèi),請首先溫和、友善地輕敲大門?!焙芎?!
——霧 ?港
借助這本書,家長可以學(xué)會應(yīng)該如何和孩子交流;借助這本書,孩子們能夠懂得如何在成長中獲得父母的支持。如果你家有寶貝,就應(yīng)該去讀讀《伊爾莎出走了》。無論是教育理念,還是親子互動交流,本書的閱讀價值都是可圈可點的。
——珰 ?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