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威,林 呼,劉裕祥,黃清苑
(廣東省梅州市人民醫(yī)院,廣東 梅州514015)
肺癌的發(fā)病率與病死率在我國大中城市中較高。對于非小細胞肺癌中晚期患者,以鉑類為基礎(chǔ)的聯(lián)合化療被認為是標準的治療方案,臨床較為成熟的化療方案主要包括:紫杉醇+順鉑(TP)、吉西他濱+順鉑(GP)、長春瑞濱+順鉑(NP)及多西他賽+順鉑(DP),但其導致的胃腸道反應較為明顯。因此,如何減輕化療中的胃腸道反應在臨床中至關(guān)重要。本研究采用健脾止嘔方應用于含鉑類化療方案治療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產(chǎn)生的胃腸道反應,取得滿意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梅州市人民醫(yī)院化療科接受化療的80例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治療組男32例,女8例;年齡40~67歲,平均(55.58±6.73)歲;腺癌27例,鱗癌13例;ⅢB期12例,Ⅳ期28例。對照組男33例,女7例;年齡43~65歲,平均(55.73±6.01)歲;腺癌27例,鱗癌13例;ⅢB期18例,Ⅳ期2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①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新編常見惡性腫瘤診治規(guī)范》中肺癌的診斷標準[1];參照2009年國際抗癌聯(lián)盟(UICC)修訂的肺癌分期標準[2]。②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中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的辨證分型標準[3]。
1.3 納入標準 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病理診斷屬于非小細胞肺癌,臨床分期為ⅢB或Ⅳ期。②擬接受TP、GP、NP或DP化療方案之一且至少進行2個周期化療的患者。③年齡30~70歲。④行為狀態(tài)積分(PS)為0~2分。⑤骨髓、肝、腎、心、肺功能正常者。⑥預計生存期≥3個月。⑦患者知情同意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⑧依從性好、配合隨訪的患者。
1.4 排除標準 ①有腦轉(zhuǎn)移癥狀,并未得到控制患者。②有活動性的重復癌癥患者。③有精神障礙疾病患者。④有無可評價的病灶患者。⑤合并活動性結(jié)核及其他嚴重感染性疾病患者。
1.5 脫落標準 ①因主觀因素要求退出研究者。②使用其他治療方案者。③因化療藥物或試驗藥物毒性因素,需停止治療者。
2.1 對照組 患者接受TP、GP、NP或DP方案之一進行化療,且至少化療2個周期。TP方案:第1日,紫杉醇注射液(海南卓泰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7065,5 m L∶30 mg)135 mg/m2,靜脈滴注;第2日,順鉑(云南植物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53021740,2 m L∶10 mg)75 mg/m2,靜脈滴注。GP方案:第1、8日,吉西他濱(江蘇豪森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030104,0.2 g/支)1 250 mg/m2,靜脈滴注;第2日,順鉑70 mg/m2,靜脈滴注。NP方案:第1、8日,長春瑞濱(杭州民生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005,1 m L∶10 mg)30 mg/m2,靜脈滴注;第2日,順鉑80 mg/m2,靜脈滴注。DP方案:第1日,多西他賽[賽諾菲(杭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0543,0.5 m L∶20 mg]75 mg/m2,靜脈滴注;第2日,順鉑75 mg/m2,靜脈滴注。以上方案均以21 d為1個周期。多西他賽治療前常規(guī)給予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國藥集團容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1020036,1 m L∶5 mg)預防過敏處理;順鉑常規(guī)水化處理。鹽酸昂丹司瓊注射液(北大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70180,4 m L∶8 mg)8 mg靜脈滴注,化療前15 min使用,治療1~3 d。
2.2 治療組 在化療基礎(chǔ)上給予健脾止嘔方治療。處方:麥芽30 g,茯苓20 g,黨參片、黃芪、白術(shù)、陳皮、紅棗、生姜、薏苡仁各15 g,法半夏、佛手各10 g,炙甘草6 g。每日1劑,加水600 m L,浸泡20 min后先武火煮沸,再文火煎煮約30 min,取汁200~300 m L,分早晚2次溫服。從化療第1日早上開始服用,服用5 d。
3.1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抗癌藥不良反應分級標準分為0~Ⅳ級[4]。0級:無惡心、嘔吐;Ⅰ級:惡心;Ⅱ級:嘔吐,可控制;Ⅲ級:頻繁嘔吐,需要治療;Ⅳ級:頻繁嘔吐,難以控制。選擇化療中嘔吐最嚴重的一日進行統(tǒng)計,Ⅱ級為每日嘔吐1~3次,Ⅲ級為每日嘔吐4~6次,Ⅳ級為每日嘔吐≥7次。0級、Ⅰ級為顯效,Ⅱ級、Ⅲ級為有效,Ⅳ級為無效。
3.2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3 結(jié)果 治療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0.0%(36/40),高于對照組的70.0%(28/4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非小細胞肺癌占肺癌發(fā)病總數(shù)的75%~80%,其中大部分在臨床確診時已進入中晚期。順鉑是臨床治療非小細胞肺癌運用較多的化療藥物,但消化道不良反應較明顯。因此,在臨床化療時常配合各種止嘔藥物治療,但此類藥物可能會導致新的胃腸道反應(如便秘、腹脹等)及精神癥狀(昏睡、煩躁、乏力)出現(xiàn)。在化療過程中,胃腸道反應嚴重與否會直接影響患者接受下一個療程化療的信心和生活質(zhì)量,因此,有效減輕患者的胃腸道反應,改善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是肺癌患者順利接受化療的關(guān)鍵。
中醫(yī)認為,肺癌屬于中醫(yī)“肺脹”“肺積”等范疇,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脾胃本虛,化療可導致脾胃功能進一步受損,脾胃為后天生化之本,脾胃受損,易出現(xiàn)胃腸道反應,常見惡心、嘔吐等。自擬健脾止嘔方中,黨參、黃芪益氣健脾,為君藥;白術(shù)、茯苓、陳皮、法半夏、薏苡仁健脾滲濕,共為臣藥;佛手疏肝理氣,麥芽消食和胃,紅棗補中益氣,生姜溫中止嘔,共為佐藥;炙甘草調(diào)和諸藥,為使藥。
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治療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健脾止嘔方可明顯減少嘔吐次數(shù),能有效減輕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在使用含鉑類化療方案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的胃腸道反應,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