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家汽車輪胎公司的經(jīng)理肯特先生,有一次在一家酒館飲酒,無意中碰撞了一位喝得酩酊大醉的青年,結(jié)果這位醉漢借酒撒瘋,對肯特大打出手。幸虧酒館老板及時勸阻,肯特才得以脫身。
事后,肯特從酒館老板那里了解到,這位青年就在附近一家工廠工作,時常來他那里酗酒。據(jù)說,他發(fā)明了一種能增加輪胎強度的方法,而且申請到了專利。但他找了好幾家生產(chǎn)汽車輪胎的廠商,要求他們購買他的專利,都碰了壁,而且被他們視為異想天開,所以,他感到懷才不遇,整日郁悶不樂,才來這里借酒澆愁。
肯特得知這一情況后,對這位青年的莽撞毫不介意,決定聘請他來自己的公司做事。
一天早晨,他在工廠的門口等到了這位青年,但青年卻心灰意冷,不愿再向任何人談起他的發(fā)明之事。他不理肯特,徑自進工廠干活去了。但是肯特一直在工廠的大門口等著。
中午,工人下班了,但卻不見那位青年的蹤影。有人告訴肯特,那位青年干的是計件工作,上下班沒有一定的時間。
這天,天氣很冷,風(fēng)也很大,但肯特一直不肯離去,只好忍饑受凍,因為他怕就在他離開的那陣子,那位青年下班走了。就這樣,肯特從早上8點一直等到下午6點。這時,那位青年才走出廠門。沒想到這回他一見肯特的面,便爽快地答應(yīng)了與他合作的要求。原來吃午飯時,那位青年出來看到肯特等在門口,便轉(zhuǎn)身回去了。后來,他知道肯特一天不吃不喝,在寒風(fēng)中等了近10個小時之久,不禁動心了。
肯特正是求得了這位青年人才之后,才推出了新的汽車輪胎產(chǎn)品。
【點撥】
肯特先生以充分的耐心表達了求才的殷切之情,獲得了那位青年的信任,從而使他答應(yīng)了自己的請求。這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在做一件事時,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要有足夠的耐心去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