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曉坤
摘要:美術課對培養(yǎng)學生傳統(tǒng)優(yōu)秀品質有著獨特的作用。美術教師要充分利用美術思想道德的藝術特點進行教學,可以通過藝術欣賞課、書法教學課、環(huán)保創(chuàng)作課教學和繪制手抄報等,在教學實踐中寓德于教、寓情于教、寓教于樂,讓學生在真實而豐富的學習中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從而達到陶冶學生心靈和塑造學生人格的目的。
關鍵詞:美術教學,立德樹人,育人實踐
美術課對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品質等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中外無數名人大家對真善美的理解創(chuàng)作,都濃縮在小小的藝術品中,其背后或是對國家熱愛的赤子之心,或是驚嘆大自然的雄闊偉岸,或是贊美勞動人民的堅忍不拔……因此,教師應該在教學和實踐中用形象生動的藝術形象、富有情感的語言以及豐富多彩的實踐來感染學生,引起學生內心世界的共鳴,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使其形成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良好的品質和愛國情懷。
一、欣賞課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
美術欣賞蘊含著極其豐富的情與趣,它不僅可以開闊視野,還能帶來許多與現實生活不一樣的新的體驗,所以大多數學生對欣賞課特別熱情和喜愛。這時教師利用課堂進行德育滲透就具有針對性和時效性,能夠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筆者在鉆研教材時,很喜歡探尋教材背后的故事,挖掘出其中的思想品德內涵,進行德育教育。在教授七年級下冊的第一課《中國遺產之美》時,筆者會給學生看大量的不同類型的中國世界遺產的圖片,比如中華民族驕傲的象征——長城,宏偉的宮殿建筑群——北京故宮以及典雅精致的蘇州園林、歷史悠久的莫高窟……學生在觀看時會不時地發(fā)出驚嘆聲,顯然,他們受到強烈的震撼。
筆者還會讓他們看關于故宮介紹的視頻,了解每個建筑背后的故事,了解其中的中國文化。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欣賞到中國建筑的華美,而且能使學生理解傳統(tǒng)建筑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這些圖片和視頻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學生會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在“慶祝新中國70周年共建平安和諧校園”繪畫大賽中,學生踴躍參加,為祖國獻上祝福。林倚雯同學的《祖國你好》作品榮獲新會區(qū)一等獎,徐憶霞、唐國花等同學獲得優(yōu)秀作品獎。
二、書法課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不懈品質
寫字講究貴精不貴多,練書法是一件極其需要耐心的事。寫好一個字需要成千上萬次的練習,對于中小學生來說,難免有些枯燥無味,特別是在剛開始練筆畫打基礎的時候,但是筆者始終嚴格要求學生。
在書法課上,筆者要求學生在練習的時候必須一絲不茍,精益求精。一個字寫不好,就不可以寫下一個,一次不行就寫十次,十次不行就再寫十次,累了可以休息一下,但一定要堅持把字寫好。當學生全神貫注,堅持把一個字寫好的時候,他們體會到堅持的重要性,久而久之,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堅持做事情的好習慣。
在筆者以身示范的教導下,在日復一日堅持不懈的訓練中,學生的書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2019年羅坑鎮(zhèn)“掃黑除惡”書法比賽中,徐月燕、謝林枚、陳風琴等7位學生榮獲一等獎,鄧春紅等20位學生分別獲得二、三等獎。
三、環(huán)保創(chuàng)作課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在美術教材中,有許多人與自然關系的課題。在《化腐朽為神奇》一課中,我們會運用生活中的廢舊材料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體現低碳環(huán)保理念。
在環(huán)保課教學中,筆者和學生交流創(chuàng)意構思,給他們看其他國家關于環(huán)保的視頻,比如日本、德國的垃圾分類,以色列高效的節(jié)水技術……觀看視頻后,學生會受到不同的啟發(fā),從而學習借鑒,比如他們用易拉罐和牙簽等制作巧用自然能的水排、用廢舊電線制作環(huán)保筆插,在課后自己也會進行垃圾分類……學生的學習能力非常強,接受新觀念也非??臁?chuàng)作后,筆者會詳細點評他們的作品,告訴他們用什么材料創(chuàng)作會更好,學生都非常樂意學習。學生在創(chuàng)作時也對環(huán)境污染現象進行深入的思考,這也在無形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提高了學生的環(huán)保素養(yǎng)。
在《開發(fā)海洋》一課中,筆者還會給學生看被污染的大海的圖片——因石油泄漏慘死的海洋生物,漂在大海上;成堆的垃圾漂浮在水面,大海不再是湛藍的樣子;全球變暖、冰山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淹沒了一些國家;等等。學生的內心受到了沖擊,把這些畫面深深記在心中。在“2019年新會區(qū)環(huán)保繪畫比賽百萬杯”中,唐國花同學以葵樹為題材,創(chuàng)作《保護與毀滅》,最后取得了新會區(qū)一等獎;徐憶霞同學獲得新會區(qū)三等獎;沈愛琳等5位學生均獲鎮(zhèn)環(huán)保繪畫比賽一等獎。
學生能夠學以致用,筆者在課堂上趁勢教育學生要從小事做起,不浪費水資源、不亂扔垃圾,并做好垃圾分類、愛護花草樹木,等等。教育學生珍惜生命,與大自然中的其他生命共生共存,從多方面培育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與能力,并運用到環(huán)保實踐中去。
四、繪制手抄報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
手抄報內容多樣豐富,在短時間內,僅憑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須要靠團體的力量。在八年級下冊的手繪校園小報課上,我們運用手繪小報的設計制作方法,創(chuàng)作校園小報,筆者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規(guī)定時間比賽制作。每個各司其職的小組完成得又快又好,受到了表揚;其他一些小組由于溝通不當,在繪制過程中慌張混亂,時間不足時,更是亂作一團,最后沒有按時完成手抄報。筆者不會嚴厲地批評學生,相反,筆者認為學生通過這件事會明白集體的作用。
筆者會總結各個小組為什么成功和失敗,并給學生以啟發(fā):比如在繪制手抄報前,應該了解每個組員的愛好和擅長,如何快速排版布局,如何快速根據繪制主題確定用哪種風格,如何在繪制過程中團結分工協作,等等。筆者會教育學生:團結就是力量,集體是力量的源泉。
在筆者的訓練下,沈愛琳和林倚雯兩位學生在“廣東青少年手抄報比賽中暨羊城晚報第二十四解手抄報創(chuàng)作大賽”決賽中獲得初中組現場賽三等獎和新會區(qū)二等獎,劉翠婷和葉慧晶兩位學生獲得新會區(qū)三等獎。
藝術不是技藝,它是藝術家體驗感情的傳達,藝術的基礎存在于道德的人格。白朗寧曾說,藝術應當擔負起哺育思想的責任。在教學實踐中,只要教師寓德于教、寓情于教、寓教于樂,讓學生在真實而豐富的學習中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就能達到陶冶學生心靈和塑造學生人格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