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媛 田亮 李潔琳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直轄的一級軍區(qū)共5個, 即東北軍區(qū)、華北軍區(qū)、華東軍區(qū)、華中軍區(qū)、西北軍區(qū)。1950年1月,華中軍區(qū)改稱中南軍區(qū)。1950年2月,西南軍區(qū)成立。至此6個大區(qū)的黨政軍系統(tǒng)格局形成。
過渡時期,彭德懷兼任西北中央局第一書記、軍區(qū)司令員和軍政委員會主席。
西北復雜,幸有“彭習軍”
1949年9月10日,毛澤東就新疆的問題向彭德懷發(fā)電報:“集中注意力爭取于11月初、中旬由玉門向新疆進軍。陶峙岳、趙錫光已準備與我們和平解決。新疆主席包爾汗已派人至伊犁附近接洽和平談判?!?/p>
半月左右,彭德懷致電陶峙岳:“將軍等率部起義,脫離反動陣營,甚為欣慰。甚望堅持進步,徹底改造部隊,為共同建設各族人民的新新疆而奮斗?!碧罩旁篮桶鼱枬h接受中共提出的和談條件,于25日和26日率新疆軍政人員通電起義,新疆和平解放。
1949年10月1日,十世班禪額爾德尼自青海致電彭德懷,要求人民解放軍迅速解放西藏。如何對待藏民,彭德懷深入思考過。就在班禪來信前半個月,他向毛澤東匯報了青海現狀和藏民工作的意見。
他說,甘、青兩省藏民不少,把青海藏民的工作搞好對川、康、西藏很有影響,還提出了對藏民工作的方針:“第一,慢慢做到政教分離,把喇嘛和土司的統(tǒng)治權力分開,然后經過發(fā)動群眾再逐漸取消土司的獨裁;第二,實行貿易自由,幫助組織消費合作社,進行等價交換,取消土司的壟斷;第三,主張信教自由,信教與不信教各隨自愿;第四,在進行工作時是利用上層,靠近下層,達到團結下層,以便逐步完成經濟上、政治上的逐漸改造。”毛澤東在9月23日發(fā)來電報,對此評價:“ 9月18日報告已悉,各項意見均好?!?/p>
西北是多民族聚居地,當時各族人民之間有隔閡,有的甚至互相仇恨,個別地方有械斗和仇殺。解放西北時期,彭德懷就擠時間翻閱大量的地方志和歷史資料,翻閱左宗棠文集,找熟悉邊疆情況的人詢問,了解如何處理好民族問題。
彭德懷是黨政軍一肩挑,同時還有個好搭檔——西北局書記習仲勛。當時,中央對習仲勛的工作曾有過兩種考慮:一是與高崗一起去東北工作,二是隨陳毅去華東。但毛澤東考慮再三,還是決定把習仲勛留在工作過多年的陜北,領導西北局建設,鞏固好陜甘寧邊區(qū)。這一年,習仲勛32歲,時任中共中央組織部副部長。
習仲勛的政治敏銳性和洞察力,為黨內領導同志所公認,毛澤東也很了解。1947年冬季,各個解放區(qū)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在運動中,有些蘇維埃時期的老區(qū)、抗戰(zhàn)時期的半老區(qū),發(fā)生了與新區(qū)土地改革不加區(qū)別的現象和過激行為。習仲勛向黨中央、毛澤東3次致函,列舉了違反政策的現象:在辛店賀家石村,邊區(qū)文化協會的胡采領導的工作團規(guī)定,民兵吊地主、打干部。他指出:“這種‘左的情緒,不是群眾原來就有的,而是干部帶去的?!泵珴蓶|收到這份報告后,即于1月9日做出批示:“完全同意仲勛同志所提各項意見。望照這些意見密切指導各分區(qū)各縣的土改工作,務使邊區(qū)土改工作循正軌進行,少犯錯誤。”
彭德懷與習仲勛二人的默契,毛澤東也很了解。
因戰(zhàn)爭環(huán)境所限,習仲勛與年長自己15歲的彭德懷常擠在一個土炕上睡覺。時任野戰(zhàn)軍副參謀長的王政柱回憶:“我經??吹?,彭總制訂的作戰(zhàn)計劃,在交付討論之前總要先同仲勛交換意見;彭總草擬的命令、指示,在送電臺發(fā)出之前總要讓仲勛再作推敲和修改;收到中央重要文電,彭總看后立即同仲勛一起商量貫徹意見。”
據不完全統(tǒng)計,黨中央轉戰(zhàn)陜北期間,以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和毛澤東名義發(fā)給彭德懷、習仲勛,以及彭德懷、習仲勛發(fā)給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和毛澤東的電報達96份之多。這些電文均以彭習并列,毛澤東在電文中直稱他們?yōu)椤芭砹曑姟薄?/p>
在轉戰(zhàn)陜北的艱苦歲月里,彭德懷忙于指揮作戰(zhàn),考慮戰(zhàn)略戰(zhàn)術較多,習仲勛則更多地擔負起組織群眾、宣傳政策的工作。每到一地,習仲勛總要召集地方干部座談,向干部群眾宣傳西北野戰(zhàn)軍打勝仗的好消息,鼓舞大家的勝利信心和戰(zhàn)斗意志。
彭德懷“掛帥”抗美,習仲勛挑重任
1950年1月19日,西安市10萬余人舉行集會,慶祝西北軍政委員會成立,彭德懷就任主席,習仲勛、張治中任副主席。10月1日國慶一周年時,彭德懷在西安《群眾日報》上發(fā)表了《新西北一年來的工作》特約文章,總結了一年來西北在軍事、政權、財經、民族、文化教育等五個方面的工作。
但是3天后,一架從北京飛來的專機突然接走了彭德懷。毛澤東與彭德懷面談,擬任命他為志愿軍司令率兵援朝,征求其意見。彭德懷表示服從中央決定。
彭德懷率領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后,經略西北的重任落在了習仲勛的肩上。時任西北局組織部處長何載回憶:“習仲勛和彭德懷一樣,第一是很尊重民主人士,所以張治中等這些軍政委員會的人,都佩服彭德懷,也佩服他,他們處得很融洽。第二個,習仲勛很關心他們,經常去看望民主人士,找民主人士談話,征求意見,習仲勛在這一點上比較突出。還有一個事情,習仲勛處理民族問題處理得比較好?!?/p>
習仲勛結交的黨外知名人士有新疆的包爾汗、青海的堯西·古公才旦、內蒙古阿拉善旗的達理扎雅親王、甘肅的鄧寶珊……有一次,鄧寶珊同毛澤東談到習仲勛時說:“這個同志氣度大,能團結人,可以挑重擔?!泵珴蓶|說:“你的看法很準,這個同志最大的特點,是團結各方面人士,胸懷博大,能負重任?!?/p>
新中國成立之初,西北五省殘兵混雜,民族宗教矛盾錯綜復雜,青海黃河上游的尖扎、同仁一帶是藏族聚集的地區(qū)。青海解放后,尖扎縣昂拉部落頭領項謙發(fā)動叛亂,憑著險要地勢武裝割據。當時中共青海省委和省政府堅持軍事進剿,并向西北局發(fā)電陳述進剿理由。習仲勛收到電報心情焦急,回復說:“對昂拉問題,西北局一直主張政治瓦解,無效之后應當進行軍事進剿,只是考慮到怎樣才對我政治上、軍事上有利?!?/p>
后來,青海先后派出官員和藏族部落首領、活佛等50多人,17次到昂拉勸說項謙。1952年夏天,項謙終于向人民政府投誠,特意到蘭州向習仲勛敬獻了哈達。毛澤東曾當面對習仲勛說:“仲勛,你真厲害,諸葛亮是七擒孟獲,你是九擒項謙?。 ?/p>
1952年下半年,中央醞釀和提出過渡時期總路線,國家政治生活的重心轉向了社會主義改造。這年8月,中央決定調各大區(qū)主要領導人到中央工作。習仲勛赴京接替陸定一任中央宣傳部部長。
摘自《環(huán)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