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寧華
一、教學內容分析
這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改變了傳統(tǒng)教材中僅依靠觀察現(xiàn)有圖形推出概念的方式,改靜態(tài)觀察為動態(tài)描述,通過旋轉的過程建立角的“動態(tài)表象”,將平角、周角與直線、射線直觀地區(qū)分開來,同時在旋轉的過程中感悟平角、周角及銳角、直角、鈍角之間的大小關系。
二、教學目標
1借助具體情境和實物,認識平角、周角并理解其含義,掌握平角與周角的特征。
2通過動手操作,找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會在點子圖上畫出平角和周角。
3感受角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在學習本課前,學生對角已有了初步的認識,因此,我設計本課時,努力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引導他們在動手操作中體驗知識技能的形成,并借助生活中的現(xiàn)象幫助學生理解平角、周角的含義,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1、演示法
2、示范模仿法
五、教學重點及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平角、周角。
教學難點:理解平角與周角的含義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六、教學過程
七、教學評價設計
教學中,我選擇了突出概念本質的學具(活動角),設計了恰當?shù)臄?shù)學學習活動,提出了有價值的問題,圍繞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探索性的研究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認識了平角和周角,同時也經歷了與人合作,與人交流的過程,在思維能力、空間觀念、興趣、態(tài)度與習慣等方面獲得不同程度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