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亞瑩
一、設計意圖
孩子們知道小麥是磨面粉的主要原料,知道午餐提供的包子、面條和加餐提供的蛋糕等面食都是用面粉制作的也非常喜歡,在家里他們也看過、吃過大人用面粉做的面食,十分美味。但是面粉怎么磨出來的?除了磨面機有沒有其他方法能夠讓小麥變成面粉?孩子們對此感到十分好奇,特組織本次活動。
二、活動目標
1. 在操作過程中學習安全使用易于操作的工具。
2. 能夠大膽選擇工具探索麥子變成面粉的方法。
3.在研磨過程中有所發(fā)現(xiàn)時感到興奮和滿足。
三、活動重、難點
(一)重點:能夠大膽選擇工具探索麥子變成面粉的方法。
(二)難點:在活動中能夠安全使用工具,保護自己和他人不受傷害。
四、活動準備
(一)經(jīng)驗準備:1、認識常見的工具。2、前期活動中已經(jīng)探討、猜想過麥子變成面粉的方法。
(二)物質準備:麥子、全麥粉和面粉、幼兒猜想的方法掛圖;紙盤、垃圾桶、幼兒收集的各種工具(石頭、錘子、搟面杖、研缽、石磨);面粉收集盒、篩子、菜板、紗布等。
五、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1.談話導入,激發(fā)幼兒說的興趣。
師:吃過的面食有什么?美味的面食都是用面粉制作出來的,面粉是怎么來的?
基本部分
1.出示掛圖,回憶經(jīng)驗,麥子如何變成面粉?
師:在上一次活動中,小朋友們猜測了許多麥子能夠變成面粉的方法,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猜測的方法有哪些?
2.教師介紹工具使用的注意事項并介紹面粉收集盒子的功能。
師:小朋友們收集了許多工具,請小朋友說一說在使用這些工具時我們應該注意什么?
師:猜一猜貼著工具的盒子是用來干什么的?
3.鼓勵幼兒猜測哪個工具更好用、研磨出的面粉更細滑?
師:活動開始之前,小朋友們可以猜測一下哪個工具磨出來的面粉更多、更快、更細滑?
4.幼兒自由選擇材料和工具,探索麥子變成面粉的多種方法。
師:你們可以自己選擇自己想用的工具大膽嘗試了。
5.幼兒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6.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麥子磨出來的實物和實物面粉的區(qū)別,根據(jù)幼兒回答出示篩子、紗布等材料,幼兒自行過濾面粉,引導幼兒將過濾后的面粉分開收集。
7.觀察面粉收集盒,總結哪種工具最實用。
師:通過面粉收集,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哪個工具最實用?
結束部分
1、出示面粉和全麥粉,初步了解兩類面粉的區(qū)別。
師:今天老師也帶來了兩種面粉,一種是常吃的白色面粉,一種是顏色發(fā)黃的全麥粉。(面粉是脫去麩皮和胚芽,只用胚乳磨出來的面粉,屬于細糧;全麥粉是用整顆小麥研磨出來的面粉,屬于粗糧)
2、將活動中使用過的工具和材料進行收拾整理。
師:請操作完成的小朋友將自己使用過的工具放回原處,沒操作完的小朋友還可以積極嘗試。
活動反思:
麥子從播種到收獲,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很重要,每一個過程都充滿故事,因此結合主題我們在科學區(qū)創(chuàng)設了《小麥的秘密》。孩子們知道小麥是磨面粉的主要原料,知道午餐提供的包子、面條和加餐提供的蛋糕等面食都是用面粉制作的也非常喜歡,在家里他們也看過、吃過大人用面粉做的面食,十分美味。于是幾個孩子自發(fā)的開始尋找生活中的面粉,劉紫潺和劉銘澤在奶奶的陪伴下來到麥田,發(fā)現(xiàn)麥子長出了麥穗,他們知道麥穗成熟以后就可以磨出面粉了;劉海琪和張雅軒也走進了麥田,他們找到大大的麥穗認真地聞著有沒有面粉的味道;史博丞小朋友發(fā)現(xiàn)了許多自己吃過零食都是用面粉制作的;聶佳林在媽媽的陪伴下來到了超市,發(fā)現(xiàn)了面粉制作的刀削面,還找到了黃色和白色兩種不同顏色的面粉并帶到了幼兒園。尋找完面粉,孩子們又收集了麥子進行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麥子是一粒一粒的、硬硬的??戳税胩煲膊恢烂娣鄄卦谀睦铮坑械男∨笥巡聹y麥子會不會像夾心糖一樣,把面粉包在麥粒里面了?于是他們找來剪刀剪開麥粒,發(fā)現(xiàn)麥粒是實心的。那么面粉到底怎么來的呢?除了磨面機有沒有其他方法能夠讓小麥變成面粉?于是在3月初我和孩子們一起進行了一次討論活動,幼兒積極動腦思考,猜測小麥變成面粉的方法,如:史皓宇說可以用石頭將小麥砸成面粉;楊明軒說可以用錘子砸;汪凱悅說可以用搗蒜器將小麥搗成面粉;王霖軒說可以用搟面杖搟;聶佳林說可以用石磨把小麥磨成面粉等等,孩子們還根據(jù)自己的猜想進行了繪畫活動并收集了工具,一切準備就緒,便以幼兒的猜想為依據(jù),開展了小麥變面粉的實踐操作活動。
(一)思師——對教師的反思
1.完成目標情況
本次活動是科學活動,所以我把目標定位在能夠大膽選擇工具探索麥子變成面粉的方法,通過自由操作自己收集和老師提供的多種工具,探索哪種工具可以將麥子研磨成面粉,總結出哪個工具研磨面粉更快、更細滑,孩子們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得到了答案,孩子們非常滿足且有成就感。
2.環(huán)境支持情況
活動中提供了充分的操作工具,還有驗證掛圖,鼓勵幼兒大膽嘗試總結經(jīng)驗,提高了幼兒驗證答案的操作興趣。
3.指導作用情況
科學活動的主旨就是敢于大膽嘗試,所以在活動中,我沒有過多的干預幼兒的想法和操作過程,只在幼兒有困難時給予適當?shù)膸椭鸵龑?,所以整個活動下來孩子們都很自主,操作興趣十分濃厚。
4.互動作用情況
活動中我較注重提問的開闊性,能夠鼓勵幼兒大膽把大不同想法,孩子們也能夠根據(jù)我提出的問題積極思考,踴躍發(fā)言。但是還子們回答以后我缺少了梳理經(jīng)驗這一環(huán)節(jié),對于幼兒回答的答案沒有升華指導。
(二)思效——對效果的反思
1.優(yōu)點
(1)活動材料準備充分,滿足幼兒探索需要。
(2)能夠關注到集體及個人幼兒。
(3)活動各環(huán)節(jié)注重安全意識方面的滲透。
2.不足
(1)提問不夠嚴謹且不夠精華讓幼兒在經(jīng)驗提升方面有所欠缺,驗證分享時經(jīng)驗總結提升不到位。
(2)活動場地比較局限幼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