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玉芳
摘要:識字、寫字是一個學習過程,這個過程安排得合理,字就能記得快,記得牢,記得準,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重視觀察過程,“腦思”與“手寫”結合,“口說”與“手寫”結合,“看、聽、說、寫、思”要想 “得心應手”,就要積極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激發(fā)興趣和主動性,從而提高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
關鍵詞:識字;寫字;重視觀察;重視思維;重視表達
心理學研究證明,學習是學習者調動眼、耳、口、腦、手多種身體器官來認識新事物、掌握新知識的過程。識字、寫字是一個學習過程,這個過程安排得合理,字就能記得快,記得牢,記得準,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識字、寫字教學必須重視學習過程的優(yōu)化,讓孩子的多種感官參與其中,力求身心合一,才能快速準確地識寫。
一、“眼看”與“手寫”結合,重視觀察過程。
人的認識總是從感性上升到理性,沒有豐富的感性基礎,是不可能自覺地去總結規(guī)律,提高識寫水平的。所以,我認為做好識寫第一步應從觀察入手。
1.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田字格中的字是學生學習和模仿的范本,我們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指導學生觀察時,最好是要按照“整體——部分——整體”的順序進行,即先從整體上看看字的樣子和特點,對字形形成一個初步印象,然后再仔細觀察字的各個部分,看看它的部件和筆畫,然后想想這些部件、筆畫是不是經過變形后組合在一起的,最后再綜合觀察漢字的框架結構,看看整個字的結構方式,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何以及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具體位置,并努力記住它。只有這樣全面細致地觀察,深入掌握漢字的筆畫、部件及整體結構,才能使?jié)h字以正確的視覺形象映入學生的大腦,為他們寫對字打下基礎。
2.對比觀察,區(qū)分形近字的細微差別
對比觀察是學生掌握好字的關鍵。學生錯字主要就錯在形近字、筆畫多的字上,要減少這種錯誤,就必須培養(yǎng)學生具有敏銳的觀察力。例如:“未”和“末”這兩個字所有的筆畫都一樣,區(qū)別只在于上下兩橫的長短不同,如若不引導學生細心觀察,讓他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得出結論,單憑教師一味地灌講,孩子們肯定不感興趣,印象必然膚淺;反之,教師不講或少講,而是充分調動積極性,引導學生通過仔細觀察,找出字形的差別,并讓他們把各自觀察的結果告訴大家,那么學生就會在投入觀察——發(fā)現(xiàn)異點——交流反饋等一系列的自主學習活動中增強辨別形近字的能力,提高準確識寫的效果。
3.仔細觀察教師的范寫
課堂上,教師的范寫是最直接的指導。因此做范寫時,我們書寫的速度要放慢放緩,更要重視引導學生看清每一筆的運筆方法。每寫一個字,一筆一畫的起筆、止筆,一筆一畫的占格、占位,每個字的間架結構、每個部件的高矮胖瘦,部件、筆畫之間的穿插挪讓……都要交代得清清楚楚,并且要邊講解邊示范。這既是指導書寫的過程,也是鞏固識字的過程。
4.仔細觀察同學的書寫,相互評價
交流評價是一個有相當難度又相當重要的學習過程。要做到正確評價,必須以觀察為基礎,只有觀察到位,孩子們的評價才能恰如其分。而在學生的相互評價中,既能喚起他們已有的心理圖式,激活思維,進而將字形與所在的位置以及筆畫的運筆多方面統(tǒng)一起來,對漢字進行新的認識與重組,又能引發(fā)學生的審美追求,促進學生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美化漢字的線條與結構,使?jié)h字以完美的形象整體地、個性化地建構于學生心中,使他們的識寫能力得以提高。
二、“腦思”與“手寫”結合,重視思維過程
1.聯(lián)系生活事物進行識寫
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引導學生把觀察到的字形通過大腦的加工與生活經驗、已有知識聯(lián)系起來,總結出最好的記憶方法,再儲存在大腦中,這樣孩子們的識記印象會很深刻。(這里特別強調的是與生活經驗的聯(lián)系,歷經這種聯(lián)系,字就記得特別牢。)例如,“暖”字左半部是“日”,可不少孩子總會把它寫成“目”字。若在記字形前我們就先引導他們想一想:“你認為有怎樣的感覺才是‘暖?”孩子一定會說:“熱乎乎的?!比缓笠觯骸笆前?,春天到了,太陽升起來了,陽光照在我們身上感到熱乎乎的,這就是‘暖啊!你們看,‘暖字的左面是——‘日字,‘日也就是——‘太陽……”,這樣學生在認知的過程中,把“暖”的字形與生活現(xiàn)象相結合,識寫的錯誤率必然會大大減少。許多形聲字都可以用這種方法。像提手旁的字與手有關,如:抱、提、拼、擺等;木字旁的字與樹有關,如:林,森,楊,柏等;口子旁的字與嘴有關,如:嘴,咧,嚼,噘等。在教學時我們不能僅僅滿足于學生會用拆部件、換部件等方法識記字形,而且還要引導學生積極地聯(lián)系生活經驗,發(fā)散思維,達到靈學活用的能力。
2.定期總結規(guī)律
教學中,我們要定期指導學生把學過的字進行回顧梳理,引領他們從中找出漢字所具有的規(guī)律性并進行總結,一方面是防止遺忘,另一方面是為指導一個字,帶動一類字,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如形聲字的規(guī)律:提手旁、木字旁、三點水等,只要是字的結構相同,那么它們在田字格中所占位置及寫法都差不多,通過引導學生學會總結規(guī)律,提高他們獨立自主的識寫能力。
三、“口說”與“手寫”結合,重視表達過程
表達是提高小學生識字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表達,要以觀察為基礎,沒有通過觀察得到的表象,表達就無法進行;表達,要有思維的基礎,沒有頭腦的加工、整理,表達就不可能全面、有條理;另外,語言是表達的呈顯形式,就算有了觀察和思維的基礎,還得看孩子們能否說出來,并說得清楚,表達得準確恰當,有助于識寫能力的提升。在識字、寫字教學中,教師既要重視字音的準確和字形的構成,又要重視口頭表達的訓練??陬^表達的訓練大致有以下幾種形式:
1.說字形
識字教學中,先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記住這個生字的(換部件、拆部件、數(shù)筆畫、聯(lián)系生活經驗……),要求學生按一定的格式或內容來表達。如記“播”字,要學生說出:“我用拆部件的方法來記‘播這個字,左邊是提手旁,右邊的上面是一撇加上個‘米字,下面是‘田字,‘米在這兒指種子。春天,我們用手把種子撒到田里就叫‘播種?!苯涍^這樣一說,孩子們既從音、形、義、結構、組成等方面認識了“播”字,又能夠在準確識字的基礎上做到正確寫字。
2.會評價
評價主要指對別人說的記憶方法、書寫的字,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積累的經驗去進行評說。這不僅要求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的發(fā)言,還要求他們對別人的觀點、意見進行辨別,比較,整理,從而得出自己的結論并流暢地表達出來。學生經歷了“傾聽——思考——內化——表達”等學習過程,記得自然深刻。
3.說寫法
練寫生字時,不要急著去下筆,先讓學生說一說這個字的具體寫法,如它在田字格的占位,每一個筆畫、部件分別寫在哪里,寫時應注意什么,關鍵筆畫是什么,怎樣寫更好等。學生在反饋交流中由模糊變得清晰起來,教師再強調按照正確的筆順規(guī)則寫,并及時給予指導。
總之,識字、寫字的教學和其他教學過程一樣,都是“看、聽、說、寫、思”的綜合過程,要想 “得心應手”,就要積極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使各種分析器官協(xié)同工作,充分激發(fā)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成為學習中的主人,從而提高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
參考文獻
[1]《調動學生感官進行識字教學》文學教育2014年10期
[2]《體驗性學習讓識字教學更高效》駱金林 新課程基礎教育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