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愛富
所謂“我本管理”就是以“以人為本”“以生為本”的管理,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做到“心中有本”,更要做到“眼中有人”,要始終把學生的“學”放在第一位,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課前、課中、課后做到“自覺、自愿、自發(fā)、自主”地學習,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的“教”只是外因,學生的“學”才是內(nèi)因,教師在課堂上要“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只有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才能使學生終身受益。那么在課堂教學中怎么做到“以生為本”,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呢?
一、培養(yǎng)學生“前置學習能力”是基礎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之一。學生有了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做到事半功倍,才能實現(xiàn)高效學習?!扒爸脤W習”和一般的“預習”不同,是教師在課前根據(jù)教學目標、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為學生設計的課前“自學”的目標或方案,讓學生借助工具書或網(wǎng)絡資源,進行“先行學習”。我在課前給學生制訂的“前置學習”方案一般包含兩個內(nèi)容:一是學生通過“前置學習”要完成的目標任務;二是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思考的方法?!扒爸脤W習”往往是以問題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其主要目的就是把一個個“學習目標”轉變成一個個問題,問題解決了,目標也就達成了。這樣的好處就是把教師的“教”轉化成學生的“學”,通過“前置學習”不僅使學生明白了“學什么”,還讓學生知道了“怎么學”,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授之以漁”。對于一般課文我主要從三個方面來指導學生進行“前置學習”:(1)要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自學生字詞。(2)在初步自學課文、對課文內(nèi)容有一個了解的基礎上,想一想,悟一悟:這篇課文哪里寫得好?為什么寫得好?從這篇課文中我們能學到什么?悟到什么?(3)拓展延伸、激活經(jīng)驗,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后我們有些什么收獲、體會等。
如我在教學統(tǒng)編本三年級下冊《昆蟲備忘錄》一文時設計了這樣的“前置學習”內(nèi)容:
1.讀通課文,讀準生字的字音,學會默讀課文。
2.再次認真讀一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幾種昆蟲,你最喜歡哪種昆蟲,并簡單總結出每種昆蟲的顯著特點是什么。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做一份昆蟲備忘錄,并和同學或家長分享交流。
4.你還認識哪些昆蟲?它們都有哪些顯著特征?是益蟲還是害蟲?課堂上分享交流。
通過設計“前置學習”方案,學生根據(jù)具體要求,自學時有的放矢,做到目標明確,知識面廣,理解度深。如此教學,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還為高效課堂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小組合作、展示交流” 是有效方式
課堂是否高效,不是看教師在課堂上教會了學生多少知識,而是要看學生掌握的這些知識是怎么得來的,是被動灌輸?shù)倪€是主動獲取的,是消耗了大量時間死記硬背的還是通過學習方法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這就是“高效課堂”和“傳統(tǒng)課堂”的最大區(qū)別之處。傳統(tǒng)課堂是教師的一言堂,學生完全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缺乏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一切都是教師預設好的,是由教師牽著走,學生沒有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教師也沒有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學生不用“我本管理”,只需像一個容器,接受就可以了。因而課堂教學效率低下,構建“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就是為了從根本上改變課堂教學“費時多而收效微”的狀況。
通過“前置學習”后,每個學生都帶著有準備的頭腦走進了課堂。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就可以根據(jù)班上的“學情”來規(guī)劃教學方案,對于學生在“前置學習”中已經(jīng)解決的問題,教師在課堂上就可以少講或不講,而把主要的時間和精力集中在學生還沒有完全掌握的、有疑惑的問題上,將這些問題“梳理”出來,在班上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討論的形式,進行自主、互助學習,將自己認識、思考的過程和結果展現(xiàn)出來,與同伴分享。針對通過小組層面合作學習、交流展示仍沒有解決的問題,教師可以將這些問題集中呈現(xiàn)出來,通過組織全班合作學習、展示交流進行解決,教師可以從中引導。通過不同層面的小組合作、展示交流,充分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做到了學生學得愉快,教師教得輕松,達到了共贏的目的,從而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高效率。
如在教學統(tǒng)編本三年級下冊《陶罐和鐵罐》一文時,通過“前置學習”,學生對課文的內(nèi)容有了初步的了解,課堂上我提議能不能把課文內(nèi)容改成課本劇來表演,學生的積極性頓時被調動起來了??墒且氡硌莺靡膊皇悄敲慈菀椎模姨崾緦W生要先吃透課文內(nèi)容,再把課文內(nèi)容轉換成“劇本”,還告訴學生劇本要有故事的場景、名稱、時間、地點,也要有人物的角色分工,要把書上陶罐、鐵罐的語言改成對話語言等。學生按照我的要求在小組內(nèi)分工合作,很快完成了“劇本”改編,接著他們進行角色分工,開始在組內(nèi)預演排練。這時我又提示學生:要想把劇本演得好,就要認真體會課文中人物的語言,要把握好人物的情感,最后還要配合恰當?shù)膭幼骱捅砬榈取T谖业奶崾竞椭笇?,學生學習得非常投入,排練得非常用心。最后我讓每個小組在全班表演展示,由于學生感興趣,并進行了用心準備,所以他們表演得非常精彩。學生在“小組合作、展示交流”的過程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收到了預期的效果,這樣的課堂是高效的。
三、“精講點撥、點評升華”是關鍵
課標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其目的是要改變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教師用煩瑣零碎的內(nèi)容分析代替學生的自我感悟,擠占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時間這一低效的學習方式。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并不是否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地位,讓教師在課堂上完全不講,依賴于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而是提倡教師在課堂上做到“精講”“少講”,要相信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此時教師的“講”不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系統(tǒng)講授,而是從學生“前置學習”后的“現(xiàn)實起點”出發(fā),走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對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或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已經(jīng)解決的問題,完全可以不用講,更多需要講解的是學生的疑惑處,課文關鍵處,通過精講點撥打開學生的思路,激發(fā)學生的思考,升華學生的感悟,達成學習的目標。
如在教學統(tǒng)編本三年級上冊《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時,學生通過“前置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對課文內(nèi)容有了一個整體感知,知道這篇童話講述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對小女孩的悲慘處境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對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后出現(xiàn)的幻象也比較清楚。但是學生僅僅知道這些還是不夠的,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入情入境,感受小女孩的愿望與現(xiàn)實生活的關系,體會小女孩命運的悲慘,才是教學這篇童話的關鍵之處。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我梳理了三個問題作為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重點: (1)你從課文的具體描寫中,可以了解小女孩悲慘的處境嗎?(2)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后都看到了什么?每次看到的幻象和她的現(xiàn)實生活有關系嗎?有什么關系?(3)說說這篇童話哪些地方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說出你的感受。
在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的基礎上教師進行點撥,可以讓學生進一步明白課文中出現(xiàn)了多處對比,更襯托了小女孩命運的悲慘。如故事發(fā)生在下雪的大年夜,家家戶戶都沉浸在快樂幸福的節(jié)日氛圍中,小女孩卻孤苦伶仃、流落街頭,不敢回到那個“跟街上一樣冷”的家,赤著腳,又冷又餓,受人欺負,給故事增添了凄美的色彩。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后出現(xiàn)的幻象正是她現(xiàn)實生活中沒有的,是她想得到的美好愿望。最后結尾處,小女孩帶著微笑離開了世界,更是讓人對小女孩的命運產(chǎn)生了深深的同情,也留給人們對當時社會的深深思考和對現(xiàn)在幸??鞓飞畹恼湎?。通過教師的精講點撥與思想升華,加深了學生對童話內(nèi)容的理解和感悟,實現(xiàn)了學生與文本、編者、作者之間的對話與溝通。
高效的課堂一定有學生的廣泛參與、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是文本、思維和心靈交流的動態(tài)過程。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就是要學生在課堂上從文本中提煉出屬于自己的東西,這是課堂教學的關鍵所在,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關鍵所在。
四、師生關系“平等、開放、民主、和諧”是根本保證
課標倡導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提倡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高效課堂首先應當是學生喜歡的課堂,“親其師”方能“信其道”。那么什么樣的課堂才是學生喜歡的課堂呢?因課題研究的需要,筆者就“你喜歡什么樣的老師和課堂”做了一個問卷調查,根據(jù)學生的描述排在前五位的是:
1.課堂上多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教給他們學習方法,多討論多互動,要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學不懂的地方教師再講解,教師不要一味地講,讓學生被動地聽,被動地記。
2.教師不要高高在上,要多和學生做朋友,當學生成績不理想時要多了解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再耐心地去引導教育學生,而不是批評或指責學生“笨”。當學生犯錯的時候,要給學生一個解釋或改正的機會,不要武斷地下結論。教師對班上的所有學生應一視同仁,不要偏心。
3.教師在課堂上要多微笑,不要過于嚴肅,課堂上多點風趣幽默感,讓學生在快樂愉悅的氛圍中學習。
4.教師在課堂上要多點耐心,多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在學生回答問題出現(xiàn)錯誤時,多用迂回、引導的方式啟發(fā)學生思考問題的正確答案,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而不是簡單地否定學生,使學生失去信心。
5.課堂上不要“照本宣科”,只依賴書本,用死板的方法教學,課堂要多點趣味性,教師要能巧妙地把要學習的內(nèi)容串聯(lián)起來,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由此可以看出,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照本宣科”的教學方法已經(jīng)不能適應學生的需要,教師不茍言笑、板著面孔教學的方式和“師道尊嚴”的師生關系也不受學生的歡迎,學生需要的是一個“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新型的學習方式和“平等、開放、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在課堂上要營造一種寬松的課堂氛圍,學生才會展現(xiàn)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才會勇于表現(xiàn)自我,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學習的潛能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fā)。教師要學會把“微笑”帶進課堂,營造融洽的課堂氛圍,要學會用欣賞和鼓勵的眼光看待學生,積極肯定學生的勇氣和膽量,給予學生正能量。要讓全體學生在課堂上感覺到有希望、有信心、有興趣,愛上語文課。如此,才能真正實現(xiàn)課堂的高效。
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是每一位教師的追求,但我們必須明確一點:高效課堂上師生關系一定是開放的、民主的、平等的,課堂氣氛一定是融洽的、和諧的,這是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根本保證。
【注:此文系廣東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我本管理理念下構建小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課題批準號2017ZQJK016)階段成果之一】 ■
(作者單位:廣東河源市源城區(qū)北大附屬實驗學校德愛學校)
責任編輯 劉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