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峰
【摘要】目的:探討心理護理對骨科手術患者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方法:98例骨折手術患者根據隨機抽簽原則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9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骨科護理,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心理護理。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后的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結果:研究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較對照組更高(P<0.05),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較對照組更高(P<0.05)。結論:心理護理可有效提高骨科手術患者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心理護理;骨科手術;生活質量;護理滿意度
近年來隨著建筑業(yè)、交通運輸業(yè)的快速發(fā)展使得骨折的發(fā)生率逐年增長。手術是骨折治療的有效手段,大多患者常因擔心術后身體活動能力受限、生活自理能力喪失,加之需進行二次手術而承受較重的心理壓力,從而不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及術后恢復,使生活質量下降。因此本文選擇我院2018年1月至12月接受骨折手術的98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對骨折手術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來緩解其負性情緒對保證手術效果、提高生活質量具有積極意義。本研究探討了心理護理對骨科手術患者的影響。
1.1一般資料
以我院2018年1月至12月接受骨折手術的98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耐受手術,自愿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且排除嚴重的器官功能障礙、凝血功能障礙、惡性腫瘤、精神病史、認知障礙、術前伴有明顯的心理疾病及臨床資料不全者。其中男59例,女39例;年齡26-72歲,平均(42.59±3.45)歲;骨折類型:肱骨骨折13例,鎖骨骨折12例,股骨干骨折6例,指骨骨折19例,髕骨骨折16例,脛骨骨折5例,股骨頸骨折7例,脛腓骨骨折20例,根據隨機抽簽原則分為2組,各49例,兩組—般資料有可比比性(P>0.05)。
1.2方法
對照組:常規(guī)骨科護理,術前幫助患者進行相關檢查,講解手術流程及相關注意事項,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問題,術后嚴密監(jiān)測病情變化,保持呼吸道通揚,及時對切口進行消毒處理,預防術后并發(fā)癥。研究組:對照組基礎上行心理護理,具體為:(1)術前心理護理:術前全面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評估心理狀態(tài),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鼓勵患者傾訴內心的顧慮,以同理心的態(tài)度給予安慰心理疏導,使患者感到自己被理解和支持。同時向患者分享臨床成功案例,堅定患者手術的信心,提高配合度。(2)術中心理護理:全程陪伴患者完成手術,向其介紹手術室環(huán)境及醫(yī)護人員,消除其陌生感,緩解緊張情緒,指導患者放松身心,積極配合手術及麻醉。(3)術后心理護理:及時告知患者手術結果,講解可能出現的不適感及相關并發(fā)癥,使其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另外鼓勵家屬多陪伴、關心患者,使患者處于積極正面的情緒狀態(tài),并尊重患者的生活習慣和信仰。全面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正確擺放舒適體位,并指導患者通過分散注意力來緩解疼痛,避免疼痛所致的心理不適。同時為患者開展免費的心理咨詢,為患者提供心理安慰,幫助患者正確看待生活,消除負面情緒。
1.3觀察指標
根據骨科手術患者生活質量評分試行草案從食欲狀況、精神狀況、睡眠狀況、疲乏程度、對病情的了解、對家庭的理解、對治療的態(tài)度以及面部表情八項評價兩組患者干預后的生活質量,每項評分1~5分,5分為最佳的狀態(tài),1分為最差的狀態(tài)。并利用我院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評價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護理總滿意度為滿意與基本滿意之和的占比。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數據錄入采用SPSS19.0,以P<0.05時為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以百分數(%)表示計數資料,組間比較行t檢驗及X2檢驗。
2.1干預后的生活質量 研究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較對照組更高(P<0.05),見表1。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2.2護理滿意度 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較對照組更高(P<0.05),見表2。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骨科手術患者不僅承受疾病帶來的痛苦,同時承受著沉重的心理壓力。近年來隨著現代醫(y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模式的轉變,骨科手術患者的護理已不再局限于身體護理,還應注意患者的心理是否健康。有研究表明,心理社會因素與身心疾病的護理和轉歸有著密切的關系。心理護理是以科學性為基礎,堅持“以患者為中心”,運用心理學知識及技術幫助患者疏導負性情緒,使患者以正確的心態(tài)面對疾病的治療及康復,提高患者自我情緒調節(jié),減輕不良心理反應。本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較對照組更高(P<0.05),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較對照組更高(P<0.05)。綜上所述,心理護理可有效提高骨科手術患者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