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快速更新,多媒體技術獲得了更為廣泛的應用。其中就古代文學作品教學來說,通過多媒體技術的融入,轉變了傳統(tǒng)的粉筆黑板教學形式,將更多的視頻、圖片以及音樂等元素融合到課堂教學當中,更好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了學生的直觀體驗感。基于此,本文主要從多媒體技術應用優(yōu)勢入手,闡述具體應用策略,并對應用當中的注意事項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 古代文學作品 教學應用
一、多媒體技術在古代文學作品教學中的應用優(yōu)勢
多媒體技術作為當前新興的教學形式之一,其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也能夠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應用多媒體技術,能夠進一步突出課堂教學的難點與重點,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提升課堂整體教學質量。例如在對《史記》進行講解的過程中,首先從作者生平入手,對其悲慘經歷進行論述,并突出其堅韌不拔的品質。在教學過程中,可通過多媒體將司馬遷的肖像,以及其被后人廣為傳頌的文學作品進行展示,并引導學生對其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與見解。此時,教師可對好的回答給予表揚,若有的回答欠佳或者過于偏激,須及時給予糾正。
二、多媒體技術在古代文學作品教學中的應用要點
(一)融入多媒體,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學作品形象
我們在閱讀古代文學佳作時,一般都不難看出其中人物的性格特點和所處時代的特點,而這樣具有個性的人物,我們在現(xiàn)今的生活中是很難遇到的。因此,學生在進行閱讀時就很難深入理解,就更談不上對人物特點進行深刻探討了。如果教師將多媒體運用到教學中,就能使抽象的人和物變得具體??梢圆扇∮捌シ诺男问?,讓課文中的人物活起來,這樣學生便能夠直觀地看到人物所處環(huán)境、樣貌、外形、語氣等。例如在學習《范進中舉》一文時,學生并沒有切身體會過科舉考試,現(xiàn)今是全面發(fā)展的時代,考試不是唯一的出路。因此,學生很難理解范進中舉后的行為,如果我們利用多媒體科技進行教學,就能夠使學生通過時代背景去解讀人物,從而達到真正的理解。
(二)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
以皮亞杰為首的心理學家所倡導的創(chuàng)建主義學習觀點認為,情境式教學方式中是學習環(huán)境四大要點最關鍵的一點。文學作品的最基礎元素便是情感,在我國古代的文學作品中就更注重情感的抒發(fā)。文學作品第一要做的就是將讀者帶入作品的情感中。但是因為時間和空間的差別,或者是讀者的生活經歷不夠豐富等因素,采用以往教師講解的方式,學生對古代的文學創(chuàng)作理解起來就會變得表面化,想要在課上有限的時間里切身體會到作者想要抒發(fā)的情感是比較困難的,更談不上感同身受。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的視聽功能創(chuàng)建和授課內容相關的情境,用直觀的方法將學生帶入到情境當中,通過生動的人物表現(xiàn)、所處環(huán)境等激發(fā)學生的認知度、感知度,使得學生在有限的空間內感知到跨時代的體驗,從而完成對文學創(chuàng)作的深度理解,進而排除教授課程的困難之處。例如在學習《詩經·蒹葭》時,為了使得學生深刻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凄涼悲愁卻又不舍的復雜心情,在上課之前,教師要特意放映由這個作品改編成的由鄧麗君表演的曲目《在水一方》,隨著優(yōu)美動聽的樂曲,學生很自然地被帶入歌曲的情感中,接下來再進入課程的學習時,就能夠得到更佳的效果。
(三)利用音像資源,加強詩詞賦吟誦水平
在教授古代文學時,教師更傾向于對代表性的作品進行誦讀、解析與探討。而詩文、詩歌就是古代文學中的關鍵內容,這部分文學作品講求的是文采、深意、韻律、情感、文化修養(yǎng)等,只有經過誦讀才能夠受到感染。在古文中就有很多描述此意的詩句,例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書貴熟讀,讀多自然曉”“人讀書不至千遍,終于己無益”。由此可見,古代文人讀書的方式便是多讀、精讀,從而深刻理解文意。所以我們在學習經典的古代文學時,也應該多誦讀。目前,有很多的古代詩詞被配置上音樂來吟誦,然后制作成光盤。在課上教授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來放映有關教學的吟誦詩詞片段。這些吟誦詩詞注入了吟誦者自身對詩詞的情感。優(yōu)美動聽、帶有感情的音樂,再加上飽含深意的詩句,使得學生切身體會到詩詞等文學作品的深意。在對同一作品進行歌頌時,因為表演者對其理解的不同而產生頓挫上的差異,所以,所呈現(xiàn)的效果也是不一樣的。例如蘇軾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一文中的“也無人惜從教墜”,根據個人欣賞角度的差異,有的人會讀成“也無人惜,從教墜”,也有的人會讀成“也無人,惜從教墜”。授課教師在針對不同的斷句方式表達不同意思進行講解以后,讓學生按照作者原來的意思誦讀,使得學生在誦讀時切身體會作品的深意和美妙,并與作者思想進行結合,和詩詞的境界、作者的感受達成一致,以期能夠實現(xiàn)“文章讀之極熟,則與我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的效果。采用這樣的授課模式便能夠更為有效地提升學生對古代文學的期許。
三、多媒體技術在古代文學作品教學應用中的注意事項
目前,將多媒體科技運用到課程的教授中已是很常見的模式了,但多媒體教學為課程的教授提供了便捷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
具體來講就是,多媒體的放映過于直觀,直接將學生的專注力帶走,視覺的沖擊掩蓋了教師的講解過程,從而忽略了教師自身的作用??萍蓟虒W干擾了學生的聯(lián)想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在教授過程中,視覺和聽覺的沖擊能使學生快速地認知,但是也削減了學生主動想象和發(fā)散思維。這樣做是節(jié)省了教課時間,但也降低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使得學生對古代詩詞含義欠缺感性的理解。在采用多媒體教學期間,有不少學生對多媒體科技有了依賴,導致這部分學生懶于動手、懶于主動思考。對作品情感和人物的理解變得表象化、一致化,缺乏自身的理解和感知。從學生的課業(yè)與提交的論文中,就能看出網絡化程度極高,嚴重欠缺自主創(chuàng)新、個性理解和藝術審美等。教師教授的目的被帶偏,失去了教授課程的真正意義。面對這樣的結果,教師必須加以重視,提升和加強課上的師生互動模式,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中,積極思考,最終達到切實的教學目的。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將多媒體融入古代文學作品教學,要視具體狀況進行,要結合教材內容,重視課堂互動,更好地發(fā)揮多媒體技術的作用,達到為實際教育活動服務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于向輝,張玉紅.淺析多媒體環(huán)境下的高校古代文學教學改革[J].北極光,2018(06).
[2]何亮.中國古代文學多媒體教學促進師生互動初探[J].廣東水利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4(12).
[3]趙莎莎.采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創(chuàng)新古代文學傳統(tǒng)教學模式[J].電子測試,2014(12).
(作者簡介:李嵐,女,本科,四川南充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語文教學)(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