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蓋
風沙土是在干旱與半干旱地區(qū)于沙性母質上形成的只有A層和C層(只有機質層和母質層,缺少淀積層)的幼年土,由于基本上都是由細小砂粒構成,極易隨風移動。本文從其特性和改良措施兩個方面進行研究。
一、風沙土特性
1、形成條件。風沙土大多分布在半干旱、干旱和極端干旱區(qū)域。其大陸性氣候明顯,年降雨量極少,一般在四百毫米以下,且蒸發(fā)量巨大,溫差大,同時多風,風氣比較長,風力也比較大。在這樣的氣候加持下,再加上充足的可風化形成砂礫質的巖石,或者江河湖海的沖積物,同時植物稀疏低矮,這樣便為風沙土的形成提供了基本的條件。
2、成土過程。風沙土的形成主要受流動沙性母質上的植被所影響,當沙丘上出現(xiàn)稀疏的植被時,便宣告了風沙土形成的開始。植物的根系對其母質有固定作用,同時植物的地上部分又起到了覆蓋作用,進而限制了母質的流動性。同時,當植物死亡后,可化作的腐殖質,又使得母質的性質發(fā)生層次性的變化。隨著一茬又一茬植被周而復始的影響,母質逐漸變?yōu)榘牍潭ê凸潭顟B(tài),也就慢慢的形成了半固定和固定風沙土。
3、理化性狀。風沙土的質地較粗,其中細砂粒在礦物質總量占比數(shù)在百分之八十以上,組成了風沙土的表層,其滲透快,蒸發(fā)強。下層由一些有鹽分的碳酸鈣和死亡后的植被分解、沉積而來的有機質。風沙土的成分含量也隨其所處地帶不同而有所差異。草原區(qū)的風沙土就有較多的有機質,同時含鹽分較少,沒有石灰的積累?;哪貐^(qū)的風沙土有機質含量就極低,但是鹽分和石灰的集聚就比較多。
二、風沙土的改良措施
風沙土的利用因區(qū)域不同而不同,在東部,主要被用作發(fā)展牧業(yè),同時也有部分旱作農業(yè),而在西部則基本上都是牧業(yè)。同時,由于所處的自然條件較惡劣,又缺少水源,大部分風沙土并沒有得到利用。風沙土的改良首先要已控制其流動性為基本,可采取以下措施。
生物方法。植被的跟能固定風沙土母質,地上部分又起到了覆蓋作用,同時也改善了環(huán)境,對氣候也起到一定的調節(jié)作用,生物方法主要由兩個方面。一是合理保護。應限制區(qū)域內的過度農墾和樵采,進而保護現(xiàn)有的植被不被破壞,嚴禁濫墾濫伐或過度放牧,以防止再度沙化,使植被逐漸恢復并健康發(fā)展。二是人工種植草木植被??梢宰裱耙虻刂埔?、因害設防”原則,根據(jù)實際情況種植出由喬木、灌木和草類組合而成的綠色植被帶(防風林帶)。建立放風林帶是固定流沙,有效開發(fā)利用該地域的根本性措施。該種改良方法尤其適用于局部以及近地層的小氣候,可以起到良好的調節(jié)與改善作用。既能能夠降低風速,也能降低甚至抵擋風蝕的危害,有效改善環(huán)境條件,以維護生態(tài)平衡,起到調節(jié)大氣干旱、促進能量轉化、保護開發(fā)用地的效用??梢赃x擇其中的多種,也可選擇其中一種,即實行草灌喬相結合,科學合理設置林網(wǎng)結構。
以某地區(qū)防風林帶為例,該林帶主要為喬灌呈帶狀混交,所開發(fā)區(qū)域分為主、副防風林帶。其中,主防風林帶與該地主要風向呈垂直狀態(tài),副防風林帶與之平行。主要種植了速生楊樹、合歡樹、胡枝子、刺槐等,主要由當?shù)亟涤旰退牡刭|因素決定。
農業(yè)方法??赏ㄟ^摻客土,增施有機肥和種植豆科植物的方式改善風沙土成分和性狀,加強其抵抗風蝕的能力。因此種類型的土地具有貧瘠、易干旱、濕度變化幅度較大、土壤吸附能力較弱等特點,需要因地制宜根據(jù)其實際特點進行合理開發(fā),適當改土。其中,摻客土是改變土壤的重要措施之一。摻客土,主要由塘泥、湖泥、河泥、溝泥、海泥等構成,主要用于促進形成團粒結構,轉變土壤物理性質,將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化,如能夠結合施加有機肥料,將會獲得更佳的效果。沙土與客土應以科學比例摻和,達到輕重土質相互作用的目的。因客黏土量增加,土壤毛管水高度上升,對植物而言增加了可利用水分,有效提升了土壤抗旱性能。以某縣沙地改土實驗為例,經(jīng)過此種方法改良后的土壤,蔬菜產量對比增產了15%-37.8%,果樹在幼齡期生長狀態(tài)良好,枝條健壯,且具有成熟早,抗逆性強的特點。
水利方法。值得注意的是,粗質沙地的田間持水量不應超過4%。受其土質的影響,沙地具有透水性較強,蒸發(fā)量較大,且保水量較差的缺點,如若遇上連續(xù)降雨或暴雨天氣,雨水通常會滲入到砂層下部,直至深入到不透水的下伏地層。在炎熱的高溫季節(jié),通常情況下3天左右地表就會呈現(xiàn)出缺水狀態(tài),隨著時間的推遲,缺水表現(xiàn)愈加嚴重。所生長的植株容易脫水甚至干枯死亡。因此,適時灌溉,是改良土壤,保證作物豐產、高產的關鍵性措施。但當遇到強降雨導致地表積水時,則應該及時排澇。因此,水是發(fā)展農業(yè)、植被生長、改善風沙土面貌的關鍵因素。有水才能生長植被,有植被就能固沙防風,進而改善氣候環(huán)境。在有條件的地區(qū),應該大力發(fā)展灌溉事業(yè),進而使沙漠有一天能夠真正的變?yōu)榫G洲。
工程方法。通過工程手段將灌木、草桿、泥土和石塊等材料混合在一起,覆蓋在風沙土的表面。這種措施對保護鐵路和農田不受侵害有較好的效果。國家應加大力度研究風沙土的演變過程,進而建立風沙土的成土模型,通過模型有利于研究相互作用對土壤形成發(fā)育的影響,便于尋求更好的方法治理風沙土。分析風沙土性質時,在樣品采集的過程中,需要選擇高精密儀器。與此同時,單一的植物群落結構不利于生態(tài)循環(huán),因此,可以采取種植業(yè)與養(yǎng)殖業(yè)相結合的方式,提升生物的多樣性,促進土壤生物化學循環(huán)與物質轉換,進而提升土壤肥力,有效利用粗質沙地,達到治理風沙土的目的。
(作者單位:122000 遼寧省朝陽市土壤肥料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