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霜
(山西省人民醫(yī)院,山西 太原)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對女性的身體健康與其日常生活質量帶來了不良影響。乳腺癌根治術作為其主要治療方式,但手術中對患者造成的創(chuàng)傷較大,且術中需要對患者腋下等部位行淋巴結清掃,容易導致其術后患肢功能受限,甚至會破壞女性特征[1];因而在術后患者極易出現(xiàn)焦慮等負面情緒,進而影響病情恢復與生活質量。在本次研究中,將針對這一情況對優(yōu)質護理在對乳腺癌根治術后焦慮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展開討論。
選取2018 年9 月至2019 年9 月我院收治的50 例行乳腺癌根治術的患者,均經病理檢查確診;對照組患者年齡34~67 歲,平均(50.5±16.5)歲,TNM 分期:Ⅱ期10 例、Ⅲ期11 例、Ⅳ期4 例,行常規(guī)護理干預。研究組中患者年齡35~66 歲,平均(50.5±15.5)歲,TNM 分期:Ⅱ期9 例、Ⅲ期10 例、Ⅳ期6 例,行優(yōu)質護理干預。組間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干預,例如:入院指導、術后病情監(jiān)測、告知注意事項、叮囑患者保持良好的休息等方面[2];研究組行優(yōu)質護理干預。①健康教育:術后告知患者手術結果,展開健康知識教育,包括:術后注意事項、飲食等方面的禁忌,對患者提出的疑問耐心解釋,提高患者對乳腺癌的正確認識,從而積極配合護理人員的護理干預。②心理護理:在手術后因患者女性特征被破壞,其創(chuàng)口較大,使得術后傷口愈合時間較長,且腋下傷口容易出現(xiàn)積液,因而患者在心理上易出現(xiàn)自卑、焦慮等負性情緒;因而護理人員要密切注意其情緒變化,說明采用該手術治療的目的與重要性,加強與患者的相互交流,多給予安慰與鼓勵;介紹在術后行美容術改善外觀的成功病例,說明在病情穩(wěn)定后可通過佩戴義乳、整形等方式彌補不足[3],從而提高患者的信心;并叮囑家屬、朋友多與患者溝通,給予關懷,通過親人間真誠的情感支持使患者感受到被重視。③生活護理:多數(shù)患者在術后需進一步展開化療,因而會伴隨脫發(fā)現(xiàn)象的發(fā)生,護理人員要向患者說明化療中可能發(fā)生的情況;并介紹患者可佩戴假發(fā),以減少患者顧慮,避免患者因美觀等問題產生不良情緒[4]。同時患者在術后伴隨疼痛,使其容易產生煩躁等情緒,護理人員可通過與患者交流、播放輕音樂等方式轉移其注意力;并對疼痛程度進行評估,必要情況下可行藥物鎮(zhèn)痛。④康復鍛煉:術后多數(shù)患者患肢易發(fā)生水腫,使其功能障礙;因而患者在拆線后要指導其進行患肢功能鍛煉,包括:手部運動、前臂運動、肘部運動、松肩運動、頸部運動及體轉運動等[5];根據其恢復情況鼓勵患者進行自我洗臉、梳頭等日常功能訓練,以促進患肢功能盡早恢復。⑤出院指導:出院前1 d 向患者、家屬講解日常護理方式,告知其可通過網上提前預約方式定時來院復查、取藥,在復診時醫(yī)生要直接告知其恢復效果,以減少患者后顧之憂,讓患者更好回歸生活;出院后給予靶向治療,并通過電話等方式定期隨訪,注意其康復情況,對患者日常生活與護理方式展開全方位指導,提高其生活質量。
觀察兩組間患者在經護理后的效果:①焦慮情緒改善情況。應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對不良情緒改善程度進行評估,以50 分為分界值,評分越高即患者焦慮程度越嚴重。②生活質量改善情況。選擇簡易健康狀況調查表(SF-36)對患者軀體疼痛、生理機能、一般健康、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進行評分,每項分值以100 分為準,分值越高即患者生活質量越高[6]。
將本次觀察數(shù)據納入SPSS 20.0 軟件統(tǒng)計,計量資料數(shù)據行t 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間患者在護理干預前,焦慮情緒評分差異不大,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經護理干預后焦慮情緒均有改善,且研究組SAS 評分更低于對照組,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所有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焦慮情緒改善效果分)
表1 所有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焦慮情緒改善效果分)
組別 例數(shù) 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 25 85.4±11.6 57.2±10.3研究組 25 87.2±11.3 42.7±8.1 t 0.556 5.533 P 0.581 0.000
對比兩組研究數(shù)據(詳見表2),研究組患者在經護理干預后,其軀體疼痛、生理機能、一般健康、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項目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生活質量更高,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組間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對比分)
表2 組間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對比分)
組別 軀體疼痛 生理機能 一般健康 精力 社會功能 情感職能對照組 65.2±10.4 66.3±12.4 62.9±11.2 58.2±10.3 67.3±11.5 59.1±11.3研究組 71.8±12.0 73.9±11.7 74.8±10.4 69.7±11.0 76.4±12.3 68.4±10.2 t 2.078 2.229 3.893 3.816 2.702 3.055 P 0.043 0.031 0.000 0.000 0.010 0.004
乳腺癌在女性癌癥中占比高達16%,在女性常見惡性腫瘤中占第二位[7],近年來,其發(fā)病率持續(xù)增高,且逐漸趨于年輕化;對于女性的身體健康無疑造成了嚴重威脅。目前手術治療仍是其最有效的方式,但在乳腺癌根除術后因患者形體欠完整,對女性第二器官造成了破壞,患者因擔心失去乳房使得身體外形障礙,甚至影響家庭生活,進而產生焦慮、自卑等不良情緒;心理上壓力較大使得患者失去信心,并導致內分泌功能紊亂,延長患者住院時間。因此在對乳腺癌患者行手術治療后需展開有效的護理干預,改善其不良情緒。優(yōu)質護理強調以患者為中心,在強化基礎護理的同時落實護理責任制度[8],提高護理水平;通過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對乳腺疾病的認知與對手術治療的重視;并對其不良情緒進行干預,多給予鼓勵、安慰,并向患者提供整形、佩戴義乳等方法,以改善其身體美觀,減輕心理負擔;同時術后針對患肢展開功能鍛煉,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促使其肢體功能盡早恢復,提高患者信心。因而在本次觀察中,研究組患者在護理后焦慮情緒得到明顯改善,且生活質量水平相比對照組大大提高;由此可得,優(yōu)質護理能夠使患者身心處于更舒適狀態(tài),可減輕心理壓力,有利于術后早期康復。
綜上所述,對乳腺癌根治術患者在術后展開優(yōu)質護理干預,能明顯改善患者焦慮的心理狀態(tài),提高其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中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