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打
摘要:職業(yè)學校的高中生正處于“青春叛逆期”,且大多為獨生子女和留守學生。學業(yè)上的挫折、心靈上的孤單讓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承受著超出其他同齡人的苦惱。作為班主任,要用愛心和鼓勵,陪伴著他們成長為重視人格、講求道德、心理健康的人。
關鍵詞:職業(yè)中學 ?班主任 ?愛心 ?陪伴者
創(chuàng)造了“第56號教室奇跡”的美國教師雷夫·艾斯奎斯最經典的一句話是:“我不是英雄,我只是一個普通的教師,不需要被無限拔高。”艾斯奎斯認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陪伴者、引領者,而不是所謂權威。工作中,常有學生家長對我說:“辛苦老師了,幫我們看緊點?!薄拔覀円荒甑筋^在外面,孩子就交給你了?!薄斑@孩子不聽話,老師費心多管管?!逼鋵嵃嘀魅喂ぷ髦?,恰恰就是要“淡化管、少用強,突出陪伴意識”,陪伴著學生走過他們人生中最為緊要的階段。這就要求我們多一份耐心,默默觀察,適時引導,不要用“教條”束縛學生的思維、用“嘲諷”扼殺學生的創(chuàng)造、用“冷漠”忽視學生的點滴進步。作為班主任老師,要用愛心和鼓勵陪伴著他們成長為重視人格、講求道德、心理健康的人。
一、當前中職學生普遍存在的幾個問題
1.學業(yè)基礎較差,學習自信心不足
“上普高,考大學”是許多家長對孩子的人生規(guī)劃,再加上對“成人成才”理解的偏狹和對職業(yè)教育認識的偏差,造成了不少職業(yè)高中“門庭冷落”,出現(xiàn)生源減少的危機。為保證在校學生數(shù),中等職業(yè)學校只得大幅度地降分,甚至不要分數(shù),沒有完成初中學業(yè)的學生也在招生的范圍之內。這些學生大多學業(yè)基礎較差,對學習不是很感興趣,學習的信心不足,學習習慣不好,學習動機也僅僅限于 “拿個畢業(yè)證”。
2.行為習慣不好,心理不夠健康
中職學校學生入學時學習成績相對較低,大都不太熱愛學習,有些學生的行為習慣也存在一定偏差。他們在初中,甚至在小學時就被老師劃為“差生”,不被老師重視,造成了自尊心與學習自信心的嚴重受損。再加上部分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過低,多采用重懲或放任自流的做法,要么采用強制手段,要么漠不關心。這些缺乏溫暖的做法易造成學生的自暴自棄和一些心理問題的發(fā)生。
二、問題的原因探究
1.學生的年齡特征
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大都十六七歲,正處于“青春叛逆期”,他們通常對教育者有著明顯的抵觸心理,常常違背正常的規(guī)律與思維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有些老師不了解中職生的心理特點,喜歡采用居高臨下的口吻,用生硬的缺乏人文關懷的條條框框對學生進行管理,根本不與學生交流思想,而這些忽視、違背中職學生年齡特征的做法恰恰背離了平等、尊重、交流溝通的教育原則。
2.學生的生活實情
(1)獨生子女較多
當前中職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他們缺乏與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經驗。這也造成了有些學生習慣以自我為中心。再加上家長(尤其是隔代長輩)過分溺愛,他們的身上容易產生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相對自私、不懂得與人分享、不重視與人合作、自我克制能力較差等。
(2)留守與單親學生增多
近年來,職業(yè)學校中留守與單親學生所占比例日益增加。2016年,我校對秋季入學的856名新生做了一個調查。統(tǒng)計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留守學生人數(shù)占比達到44.6% ,平均每班近20 人,有的班級甚至高達80%。另外,父母離婚造成的“單親學生”比例也在逐年上升,我所帶班級中最多的一個班竟有11人,占到總人數(shù)的20.3%。這些學生中的大多數(shù)由于情感上的缺失,易產生一些不善與人交流、內向孤僻等問題。
三、教育的原則與措施
1.師愛陪伴學生生活
教育是需要愛的,同時也要培養(yǎng)學生愛的情感。作為一名班主任老師,我們與學生相處的時間遠遠超出其他的老師甚至學生的父母。這樣,我們就不能只以班主任老師的視角看學生,要義不容辭地擔負起一些父母的責任,用師愛去填補(當然,也只能是盡力“填補”,無法“取代”)孩子“愛的缺失”。我們不能只看到學生的不足與缺點,要學會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任何一個閃光點;不能只關心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要關心學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質、身心健康、能力提升等各個方面的情況。這樣的教育才能“走心”,才能起到真正的育人作用。
二十年來,我在任教的每一個班級里,一直著力營造“家”的氛圍,也一直努力扮演好“家長”的角色。當我與學生互視為“家人”的時候,一切交流都變得更為真誠與簡單,教育也在這春風化雨中浸潤延伸。
2.鼓勵激發(fā)學生的信心
從學習的層面看,職業(yè)學校的學生相對而言基礎要差一些、學習能力要弱一些。他們在學習上得到的成功體驗較少,被老師、家長批評的次數(shù)要多一些。這些學習上的經歷往往會使他們信心不足,認為自己無論怎么做都不可能把學習搞好,易產生學習上的無助感與自卑感。自卑是啃噬心靈的“毒蛇”,自信才是開啟成功大門的鑰匙。這就要求我們在教育過程中多肯定和鼓勵,要多為學生創(chuàng)造展現(xiàn)自我的機會,讓他們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fā)信心,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我們學校就一直注重對學生實施全面綜合的素質教育,注重校園活動的開展,借校園活動搭建學生展示自己的平臺,如體育運動會、技能比賽、歌詠比賽、辯論賽、讀書比賽等。班級也常規(guī)性地開展朗誦演講等活動。只有“不拘一格育人才”,樹立科學正確的“人才觀”,才能真正辦好我們的職業(yè)教育。多年來我一直把“我們每天都在進步”作為班級標語,與全體學生共勉。
3.以身垂范引領學生成長
教師的最佳教育工具就是教師自身。教師的高尚人格就是一切教育目標得以實現(xiàn)的基礎,就是引領學生健康成長的基礎?!罢l的青春不迷?!保ヂ?lián)網時代的到來,一方面讓現(xiàn)在的中職學生眼界更開闊、思想更開放,思維也更為活躍;另一方面也讓他們受到的誘惑與負面影響更多。學生心靈的健康成長更需要“正能量的引領”, 班主任責無旁貸。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必須是一名合格的引路人,應以自身高尚的人格引領學生健康成長。 “春風化雨”,班主任老師具有淵博的知識、高尚有魅力的人格,他的學生也必將成長為一個對社會、家庭有用的人。
我在每一個任教的班級,一直持之以恒地傳播“好讀書、有理想、愛生活”的理念,也在這種“教學相長”的氛圍中,不斷地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修養(yǎng)。我最高興的事,就是聽到同事和家長對學生成長的肯定與稱贊。
“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讓學生在師愛的陪伴下健康成長,應當是班主任的最高追求。
參考文獻: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8.
[2]李鎮(zhèn)西.《做最好的班主任》[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
責任編輯:陸晨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