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花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yīng)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yīng)是語文實踐?!毙抡n標在課程目標中還提出:“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筆者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yīng)并滿足學生的需求。學生普遍思考不深入,缺乏想象力,表達不自信,不能傾聽別人的意見。對此,筆者嘗試將教育戲劇引入語文教學中,助推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角色扮演,點燃探索熱情
語文教材中有些文章,離學生的生活較遠,增加了理解的難度,不少學生從心理上是有抵觸的。怎樣讓學生樂于深入文本?戲劇,點燃了學生主動探索的熱情。
以四年級上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例。學生在自主感悟課文內(nèi)容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礎(chǔ),但本文的時代背景與當前學生的生活相差太遠,學生不易進入文本的情境,與人物產(chǎn)生共鳴。然而,學生對表演情有獨鐘。對此,在布置預(yù)習時,筆者提出任務(wù):“課上,我們要小組表演婦女的親人被洋人的車軋死后遭訓斥的片段。請同學們查閱資料,演出人物當時的真實感受?!?/p>
于是,課堂上呈現(xiàn)了這樣一幕:倒地婦女痛苦無助;洋人得意洋洋;中國巡警顛倒黑白,訓斥婦女;圍觀的中國人緊握拳頭卻不敢伸張正義。老師順勢采訪——
師:你軋死了人,為什么還如此得意洋洋?
生1:(洋人扮演者)哼,租界是我們的地盤,死個中國人,有什么大不了?她能拿我怎么樣?
師:你是我們中國的巡警,你怎么不給咱們中國人撐撐腰啊?
生2:(巡警扮演者)唉,我也想??!可是我們中國打不過他們,只能任他們欺負。我也得保命,保飯碗,沒辦法呀!
師:在座的同學們,你們想對誰說一句話?
生3:(憤怒)你別得意,我們遲早會把你趕出去的!
生4:你們太無恥了。
生5:阿姨,不要哭了,趕緊走吧,要不然他們還會欺負你的。
帶著角色扮演的熱情,學生們主動深入文本,查閱資料,在扮演與交流中,深刻理解課本中“中華不振”的含義。
現(xiàn)場演繹,達到交流目的
口語交際是一種實踐行為,更是一種生活能力。語文教材中設(shè)置的口語交際情景,是學生在社會生活中可感知的,是有實際生活意義的。怎樣才能讓學生不流于形式,達到真正交流的效果呢?戲劇,激起了學生心靈深處的感動。
以四年級上冊的口語交際《感謝和安慰》為例?;顒右螅航柽@次機會,向幫助過自己的人表示感謝,向需要安慰的人說些安慰的話。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現(xiàn)場演繹生活中真實的事,向?qū)Ψ奖磉_感謝或安慰。最讓人感動的是一組男生的展示:旭旭自小就有啃手指甲的壞習慣,因為總也改不了,遭到一些同學的嘲笑,所以他有點自卑。針對這種情況,班長澤澤一手摟著旭旭的肩膀,一手拉著他的手,說:“最近,有幾個同學總是笑話你,你心里肯定不好受。”旭旭慢慢低下了頭。澤澤接著說:“我知道,你也不想啃指甲,可有時就是管不住自己?!毙裥褫p輕點點頭。澤澤說:“其實,咱們誰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別看我是班長,可我一發(fā)脾氣,就不和同學玩了,還不讓同學們跟惹我生氣的同學玩。大家對我也有意見。我們是好朋友,今后我們多注意,互相提醒,慢慢改;慢慢改,總能改好的?!闭f完,兩個男孩自然地、真誠地、緊緊地擁抱在了一起。片刻,臺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此時,感動著的不光有旭旭,那些嘲笑他的同學,心里也不平靜。
現(xiàn)實生活的真情演繹,讓口語交際達到了目的。
童話劇場,促進綜合能力提升
有些孩子,比較自私,不善與人合作;有些孩子,比較害羞,不敢在公眾場合說話;還有些孩子,習慣于被動接受,懶得動手動腦。怎樣才能讓這些問題得以改善呢?戲劇,促進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例如,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選編的是童話故事。在充分閱讀文本的基礎(chǔ)上,我們舉行童話劇表演活動,讓學生充分走進童話,感受童話帶來的無窮魅力。筆者借用戲劇,采用“編——演——寫”模式:一是自由結(jié)組,創(chuàng)編童話。為了把故事演得形象、吸引人,組內(nèi)同學就要互相啟發(fā),完善細節(jié)。如《三個小精靈》創(chuàng)編組在編寫大公主為了奪得寶傘謀害小公主時,古怪精靈的李昀樺同學巧妙地編排了一只小狗因淘氣撲掉小公主的毒面包這一細節(jié),令劇情出現(xiàn)了轉(zhuǎn)機,也讓讀者長舒一口氣。二是分工合作,表演童話。劉健強和王安妮等同學自制頭飾、胡子、花環(huán),他們畫、剪、貼,動手動腦,不亦樂乎??邶X伶俐的張琳越同學演狠毒的大公主,不善言辭的王崢旭同學演一棵挺立不動的大樹,活潑機靈的韓子非同學演淘氣的小狗,大家互相配合,精彩演繹。三是演后反思,整理童話。由于學生的習作水平良莠不齊,經(jīng)過小組的創(chuàng)編、表演,他們懂得了如何完善細節(jié)才能讓故事更吸引人。久而久之,一些畏懼習作的同學對習作也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在活動中,學生們增強了理解力和想象力,鍛煉了協(xié)作能力和動手能力,也變得更自信。
在新課標“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的指導下,筆者運用戲劇的元素,設(shè)計各種體驗滲透到語文教學中,讓身邊的每一個地方都成為一個小小“舞臺”,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成為自己心目中的小小“演員”。通過角色扮演、虛擬情境等戲劇方式,學生們學會自信,堅定走好人生每一步;學會控制,獨立思考,以更好的狀態(tài)應(yīng)對人生每一個挑戰(zhàn)。最終目的,讓戲劇為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助力。
(作者單位: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學校第三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