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薇
中圖分類號:G633.3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02-058-2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取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痹谖难晕慕虒W中,不僅要讓學生知道一些文言文的用詞及語法現(xiàn)象,更是為了感悟先人偉大的思想,了解祖國博大精深的文化,提升自身的品味和文學素養(yǎng)。
可在平日的文言文教學中常常會看到這樣的現(xiàn)象:老師字句不漏地翻譯,學生頭也不抬地飛記;老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聽得昏昏欲睡。這樣的傳統(tǒng)教學,即便老師講得再好,對知識點的歸納概括再全面,學生對文言文作品的品味和理解也始終處于被動的接受,根本提不起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更不用談及品味文言文的意境了。這樣的教學顯然落后于時代的要求。
如何打破文言文課堂教學的沉悶現(xiàn)狀,讓學生在課堂上有一點暢想,有一點創(chuàng)造,有一點浪漫?我在《湖心亭看雪》一文的教學中做了一些嘗試,嘗試用情境設置、配樂誦讀、暢想雪景等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們在活動中體驗探究,在活動中感悟文章意境,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一、設計情境
如今,因為沒有了說古語、寫古文的環(huán)境,所以學起文言文來總是“事倍功半”,學生極易產(chǎn)生畏難情緒。我在教學《湖心亭看雪》時力求在課堂前期準備中醞釀情境氛圍,幫助學生體驗和表達情感。上課前,我通過PPT向學生們展示了一些大雪過后的圖片,同時伴以舒緩的風笛音樂,學生立即被帶入那冰清玉潔的情境中,原本躁動的心也立即平靜下來。這些圖片的展示如同鑰匙一般悄悄地打開了學生的心扉。
二、重視誦讀
南宋著名理學家、教育家朱熹說,“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遍數(shù),自然上口,久遠不忘?!苯處熢谖难晕慕虒W中更要有意識地對學生朗讀進行點撥和指導,變無聲的文字為有聲的語言。讓學生在誦讀中陶冶情操,啟迪心靈。
我在教學《湖心亭看雪》時,通過自由誦讀、學生示范誦讀、學生齊讀等不同的誦讀方式引導學生體味作品傳達的思想感情。同時,還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誦讀點撥,全方位提升學生的誦讀水平。
三、巧妙設計問題
一個設計巧妙的問題能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問題的設置既要具有一定的預設性,又不能簡單地將問題拋出,從而取代學生的主動質(zhì)疑。只有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理想效果。
我在教學《湖心亭看雪》時,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
1.張岱在文中如何描述眼前的雪景?2.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幅雪景。3.品析文中寫景文字的精妙之處。4.張岱是一個怎樣的人?請用一個字概括,并結合課文內(nèi)容說說你的理由。5.文中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情感?
這些問題深入淺出,引導學生重點賞析文中的寫景文字,感悟張岱的精神世界。這是我在《湖心亭看雪》教學中的重點。在品析寫景文字的精妙之處時,我沒有生硬地將一些諸如“分析量詞”之類的問題簡單拋出,而是待學生談及時才以圖片展示、換詞等方法將事先預設的問題巧妙地提出。這就讓學生完完全全地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在體驗中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四、鼓勵學生設疑
在教學過程中我既要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又要鼓勵學生互相幫助解決問題。對學生的幼稚、膚淺,甚至是片面的觀點不能一棒打死,而是要進行積極的、有效的引導。用心呵護學生提出的種種問題。
總之,文言文教學要突出對課文的感悟、體驗。老師需要把課堂上的學習主動權交還給學生,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引導學生真正走入文言世界。
教學實例:
湖心亭看雪
知識目標:品析文中寫景文段,感受本文的意境美
能力目標:誦讀,在誦讀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
情感目標:感悟作者癡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以及對故國的思念
教學重難點:學習寫景方法,感悟作者的創(chuàng)作情感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播放風笛音樂,配以雪景圖片。
(一) 導入
剛才老師注意到,同學們看到那些雪景圖片時眼里都閃爍著驚喜的光芒。咱們桂林不常下雪,偶爾碰上一次,老師會高興好幾天!你呢?你會做什么?
看來我們的感受是一樣的!今天,我們要共同認識一位愛雪之人,他眼前的雪景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同去《湖心亭看雪》吧!
(課件展示 湖心亭看雪 張岱) 板書:湖心亭看雪 張岱
(二) 整體感知
1.大聲地有感情地自由朗讀課文。
自由朗讀,自主正音 學生范讀,自主點評 集體朗誦
2.1)小組學習 自主串譯 2)學生質(zhì)疑,互助解決
(三) 品讀——賞景入境
1.這篇文章寫了件什么事情?
2.找出文中寫景語句。
3.小組討論學習:嘗試用自己的語言來描繪一下眼前的這幅雪景。
4.小組討論學習:品析文中寫景文字。
張岱只用了短短兩句話,共42個字雪景表達了出來??梢娝挠迷~是多么精煉!你能不能試著品析一下這兩句話的用詞呢?
(生討論,各抒己見。老師根據(jù)學生的思路順勢通過圖片展示等提出問題。)
寥寥幾筆文字,張岱便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冰清玉潔的雪景,讓我們走進了清逸靈動的意境。讓我們有感情地朗讀一下這段寫景文字吧!
板書:景:冰清玉潔 清逸靈動
(四) 研讀——知人入情
1.研讀“癡”
可以用哪個字對他的看雪行為作評價? 明確:癡
小組討論學習:為什么說他癡? 明確:不尋常的天氣 不尋常的時間 不尋常的行蹤
2.研讀作者在文中寄托的情感
能結合所查閱到的關于張岱的生平資料來談談張岱在文中流露出的情感。
明確:本文創(chuàng)作于明亡之后,可開篇所寫的時間依然是“崇禎五年十二月”。這表明作者一直背負著對故國的難解之思,或許只有到這樣冰凍的世界,才能鎮(zhèn)定自己隱痛的內(nèi)心,作者之意也并不全在山水中,只是寄情山水吧。
板書:情:癡情山水 懷念故國
(五) 拓展遷移
“溫故而知新”,試找出《江寧夾口三首(其三) 》一詩中的寫景詩句,并體味景色描寫中流露出的情感。
(作者單位:廣西桂林市寶賢中學,廣西 桂林 5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