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貴
摘? 要:籃球運動在校園發(fā)展普及最廣,深受中學生的喜歡。近年來中學生體質健康處于較低水平,且有逐年下降趨勢,因此,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實驗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等對28名中學男生的體質進行比較研究。研究籃球鍛煉在改善中學生體質水平的哪些方面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得出結論:籃球鍛煉對柔韌性幾乎沒有促進作用;對力量素提高效果不明顯;對身高、體重、三項指標促進作用相對較小;對肺活量、50m、立定跳遠的促進作用較大;對1000m成績提高影響最大。
關鍵詞:籃球鍛煉? 初一男生? 體質
中圖分類號:G804?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2(b)-0008-04
1? 研究目的
籃球運動在校園發(fā)展普及最廣,深受中學生的喜歡。近年來中學生體質健康處于較低水平,且有逐年下降趨勢,因此,本文將選擇中學男生這一人群作為研究對象,選取籃球鍛煉對中學生體質影響這一切入點,創(chuàng)設籃球鍛煉環(huán)境提高中學生體質,促進健康成長。比較分析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前后體質數(shù)據(jù)變化,探討籃球鍛煉對學生的身高、體重、肺活量、50m跑、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引體向上、1000m等指標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且在改善中學生哪些體質水平方面具有突出的優(yōu)勢。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上海市青浦區(qū)教師進修學院附屬中學初一男生28名,分為2組進行實驗。參加籃球課外鍛煉的14名男生為實驗組,未參加籃球課外鍛練的14名男生為對照組。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法
利用網(wǎng)絡檢索,查閱論文、書刊等,收集相關資料,深入了解青少年體質的研究方向與發(fā)展趨勢,進而確定研究方向、范圍和方法以及研究因素。
2.2.2 測試法
(1)實驗對象。
抽取上海市青浦區(qū)教師進修學院附屬中學14名男生參加籃球課外鍛煉,為實驗組;選取上海市青浦區(qū)教師進修學院附屬中學14名體質健康情況與實驗組無顯著性差異的男生,不參加課外籃球鍛煉,為對照組。實驗前采用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系統(tǒng)對28名學生進行了體質指標測試,身體形態(tài)指標為身高、體重;身體機能指標為肺活量;身體素質指標為50m、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引體向上、1000m。對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干預前身體形態(tài)、機能狀態(tài)、身體素質指標進行t檢驗。結果均無顯著性差異。具體見表1(P>0.05)。
(2)運動方案。
對照組除進行學校常規(guī)體育活動(除體育課、廣播操外,不進行其他專項鍛煉),實驗組除參加學校常規(guī)體育活動外,增加籃球專項練習。參加籃球訓練的隊員以籃球基本技術和身體素質訓練為主。
具體安排如下。周二至周五廣播操時間打籃球8∶40~9∶00,周日早上8∶30~10∶30。內容:(1)準備活動,繞籃球場運球5圈;(2)各種(胯下、背后、轉身等)運球練習;(3)定點投籃;(4)運球上籃練習;(5)傳接球練習;(6)教學比賽;(7)體能練習;(8)放松拉伸練習。
2.2.3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采集的所有數(shù)據(jù)均運用Excel 2007和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7.0進行處理,結果采用“”表示。采用t檢驗對實驗組與對照組間進行橫向比較,以及實驗前后實驗組內的縱向比較,并分析分析討論(P>0.05為無顯著性差異、0.01
3? 結果與分析
3.1 實驗結果
3.1.1 實驗前實驗組與對照組各指標比較結果
2017年測試結果比較,實驗組與對照組各項指標均沒有顯著性差異,說明2組學生各指標沒有統(tǒng)計學上的差異(見表1)。
3.1.2 實驗后實驗組與對照組各指標比較結果
經過一學年的籃球鍛煉后,對實驗組與對照組各數(shù)據(jù)進行t檢驗得出:1000m跑(t=3.107,P<0.01)兩者有非常顯著性差異;立定跳遠(t=2.674,P<0.05)、肺活量(t=2.085,P<0.05)有顯著性差異;身高、體重、50m、坐位體前屈、引體向上、實驗前后仍無顯著性差異(見表2)。
3.1.3 實驗組實驗前后各指標的比較結果
經過一學年的籃球鍛煉,對實驗前與實驗后各數(shù)據(jù)進行t檢驗得出:立定跳遠提高了30.26cm(t=4.287,P<0.01)、1000m跑提高了27.15s(t=2.319,P<0.05),2項指標得到提升,有非常顯著性差異;50m成績提高了0.43s(t=2.770,P<0.05),指標得到提升,有顯著性差異;身高增加了5.5cm、體重增加了5.93kg、肺活量增加了502.5ml、體測綜合分提高了3.97分,但是實驗前后均無顯著性差異;引體向上成績基本不變、坐位體前屈變差了3.23cm,也無顯著性差異(見表3)。
3.1.4 對照組實驗前后各指標的比較結果
經過一學年的籃球鍛煉,對照組體質指標變化結果:50m成績提高了0.51s(t=2.863,P<0.01),立定跳遠提高了17.78cm(t=3.310,P<0.01),2項成績得到提升,且有非常顯著性差異;身高增加了5.18cm、體重增加了5.59kg、肺活量增加了163.28ml、1000m跑提高了7s,但是實驗前后均無顯著性差異;引體向上增加0.36個、坐位體前屈下降2.12cm,但無顯著性差異(見表4)。
3.2 分析與討論
3.2.1 籃球鍛煉對中學男生身高、體重的影響
選取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各14名,實驗前對其身高、體重數(shù)據(jù)進行t檢驗比較,身高幾乎一樣(t=0.0025,P>0.05),體重比對照組重5.68kg(t=1.053,P>0.05),均沒有顯著性差異(見表1);實驗后對實驗組與對照組身高、體重數(shù)據(jù)進行t檢驗比較,實驗組比對照組的身高多增加了0.32cm(t=0.095,P>0.05),體重多增加了0.43kg(t=1.028,P>0.05),均沒有顯著性差異。組內縱向比較,實驗組身高增加了5.5cm(t=1.561,P>0.05)、體重增加了5.93kg(t=0.829,P>0.05)(見表3);對照組身高增加5.18cm(t=1.818,P>0.05)、體重增加5.59kg(t=1.569,P>0.05), 均沒有顯著性差異(見表4)。
說明中學男生經常參加籃球鍛煉,可以有效地增加身高和增進體重,但均不具有顯著性差異。這主要是身高、體重受先天遺傳因素影響較大,后天參加籃球鍛煉雖然能有所改變,但還不足以使其具有顯著性差異。
3.2.2 籃球鍛煉對中學男生肺活量的影響
選取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各14名,實驗前對其肺活量數(shù)據(jù)進行t檢驗比較(t=0.900,P>0.05)沒有顯著差異(見表1),實驗后對2組肺活量數(shù)據(jù)進行t檢驗(t=2.085,P<0.05),有顯著性差異(見表2)。實驗前后,實驗組肺活量增加了502.5ml(t=1.504,P>0.05)(見表3),組內縱向比較沒有顯著性差異。對照組肺活量增加了163.28ml(t=0.592,P>0.05)(見表4),組內縱向比較也沒有顯著性差異。
實驗后2組肺活量指標都有提升,實驗組提升的幅度較大,但也不足以形成顯著性差異。說明肺活量隨年齡增加會自然增長,但自然增長的幅度不會很大。而實驗組與對照組橫向比較由實驗前沒差異到實驗后有顯著性差異,說明籃球鍛煉可以很好地增加肺活量。籃球對提高學生心肺功能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從而改善身體機能狀態(tài)。
3.2.3 籃球鍛煉對中學男生50m的影響
選取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各14名,實驗前對其50m數(shù)據(jù)進行t檢驗比較(t=1.782,P>0.05)沒有顯著性差異(見表1),實驗后對2組50m成績數(shù)據(jù)進行t檢驗(t=1.841,P>0.05),也沒有顯著性差異(見表2)。實驗前后,實驗組50m成績提高了0.43s(t=2.770,P<0.05)(見表3),組內縱向比較有顯著性差異;對照組50m成績提高了0.51s(t=2.863,P<0.01)(見表4),組內縱向比較有非常顯著性差異。實驗前后50m成績橫向比較都沒有顯著性差異,說明籃球鍛煉對50m提升有一定幫助。實驗組學生的50m成績優(yōu)于對照組,因此實驗組提升0.43s小于對照組0.51s的幅度,不是因為籃球鍛煉與短跑成績是負相關,而是由短跑成績越是水平高提升的難度越大這一特點決定的。實驗前后,實驗組與對照組組內縱向比較成績增長較大,且差異性顯著,說明50m成績增長主要是受自然生長發(fā)育的影響較大,七、八年級男生力量增長較大,爆發(fā)力增長較快,是50m成績提升的主要原因。
3.2.4 籃球鍛煉對中學男生坐位體前屈的影響
選取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各14名,實驗前對其坐位體前屈數(shù)據(jù)進行t檢驗比較(t=0.268,P>0.05)沒有顯著性差異(見表1),實驗后對2組坐位體前屈數(shù)據(jù)進行t檢驗(t=0.141,P>0.05),也沒有顯著性差異(見表2)。實驗前后,實驗組坐位體前屈下降了3.23cm(t=1.156,P>0.05)(見表3),組內縱向比較沒有顯著性差異;對照組坐位體前屈下降了2.12cm(t=0.800,P<0.01)(見表4),組內縱向比較沒有非常顯著性差異。
實驗前后2組學生柔韌素質水平相當。2組學生坐位體前屈成績都有所下降,主要是因為學生生長發(fā)育造成柔韌性水平下降;隨著男生力量增大,柔韌性下降是這一年齡段學生生長發(fā)育的普遍現(xiàn)象。同時也看到實驗組坐位體前屈下降幅度大于對照組,顯然是籃球鍛煉中柔韌性練習不足造成的,應引起教師重視,在籃球鍛煉中應加強柔韌性素質練習,減少因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造成的柔韌性下降。
3.2.5 籃球鍛煉對中學男生立定跳遠的影響
選取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各14名,實驗前對其立定跳遠數(shù)據(jù)進行t檢驗比較(t=0.308,P>0.05)沒有顯著差異(見表1),實驗后對2組立定跳遠數(shù)據(jù)進行t檢驗(t=2.674,P<0.05),具有顯著性差異(見表2)。實驗前后,實驗組立定跳遠提高了30.26cm(t=4.287,P<0.01)(見表3),組內縱向比較有非常顯著性差異;對照組立定跳遠提高了17.78cm(t=3.310,P<0.01)(見表4),組內縱向比較有非常顯著性差異。
這是因為中學男生,生長發(fā)育速度較快,即使不進行任何運動干預,身體素質也會有較大程度上的提高,尤其是力量增長明顯,彈跳力增大顯著。其中實驗組立定跳遠指標增長幅度30.26cm大于對照組增長17.78cm,2組間指標數(shù)據(jù)進行比較,實驗組增長率明顯大于對照組,且由實驗前無顯著性差異(見表1)到實驗后具有顯著性差異(見表2),說明籃球鍛煉可以非常有效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可以很好地改善學生下肢力量素質,增強彈跳能力的作用。
3.2.6 籃球鍛煉對中學男生引體向上的影響
選取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各14名,實驗前對其引體向上數(shù)據(jù)進行t檢驗比較(t=0.215,P>0.05)沒有顯著性差異(見表1),實驗后對實驗組與對照組引體向上數(shù)據(jù)進行t檢驗(t=0.109,P>0.05)沒有顯著性差異(見表2)。實驗前后,實驗組引體向上均不及格,增加了0.15次為3.57次(t=0.108,P>0.05),沒有顯著性差異(見表3);對照組引體向上也均不及格,增加了0.36次為4.86次(t=0.109,P>0.05),沒有顯著性差異(見表4)。
表明學生引體向上素質均很差,且隨著年齡增長沒有得到提高,上肢絕對力量雖然增加了但體重也增加了,因此上肢相對體重力量素質自然增長的幅度很小,說明籃球鍛煉對改善中學生上肢力量的作用有限。同時看到實驗組引體向上不論從絕對值還是增幅都不及對照組,這主要是因為實驗組體重絕對值及增加值都比較大造成的。
3.2.7 籃球鍛煉對中學男生1000m的影響
選取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各14名。實驗前對其1000m成績數(shù)據(jù)進行t檢驗比較(t=0.806,P>0.05)沒有顯著性差異(見表1),實驗后對2組1000m成績數(shù)據(jù)進行t檢驗比較(t=3.107,P<0.01),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見表2)。實驗前后,實驗組1000m成績提高了27.15s(t=2.319,P<0.05)(見表3),組內縱向比較有顯著性差異;對照組1000m成績提高了7s(t=0.551,P>0.05)(見表4),組內縱向比較沒有顯著性差異。
實驗前1000m成績橫向比較沒有顯著性差異,實驗后實驗組學生的1000m成績優(yōu)于對照組,且有非常顯著性差異。實驗前后組內縱向比較只有實驗組成績增長較大,且差異性顯著,而對照組成績提高很小。都充分說明籃球鍛煉對1000m成績提升幫助很大,經常參加籃球鍛煉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心肺功能,增強耐力素質。對照組1000m成績提升較小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耐力素質受自然生長發(fā)育的影響較小,主要靠后天努力鍛煉。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1)籃球鍛煉本身對柔韌性幾乎沒有促進作用,甚至起負相關作用,對照組柔韌性也有明顯下降,說明但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才是影響學生柔韌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2)籃球鍛煉本身高、體重、三項指標促進作用相對較小,學生生長發(fā)育自然增長起到主要作用。
(3)籃球鍛煉對肺活量、50m、立定跳遠的促進作用較大,但生長發(fā)育自然增長的貢獻率仍占比很大。
(4)籃球鍛煉對1000m成績提高影響最大,經?;@球鍛煉可以很好地提高耐力素質,生長發(fā)育對耐力素質的提升貢獻率占比較小。
(5)引體向上是所有測試項目中成績最差的,當前學生上肢力量嚴重不足,參加籃球鍛煉組反而比對照組引體向上成績更差,主要是受體重大的影響,籃球鍛煉可以提高上肢絕對力量,但提高相對體重力量效果不明顯。
4.2 建議
(1)籃球球鍛煉對改善學生身高、體重等形態(tài)有一定促進作用,對速度素質、心肺功能提高具明顯的促進作用,學校要重視籃球教學及比賽,促進校園籃球文化健康發(fā)展。
(2)初中生生長發(fā)育期柔韌性素質會有一定下降,上肢相對力量嚴重不足,建議籃球鍛煉課程中要加強柔韌性及上肢力量練習。
參考文獻
[1] 陳明達,于道中.實用體質學[M].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聯(lián)合出版社,1993:1-4.
[2] 何仲凱.體質與健康關系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1.
[3] 劉生彥.體育教師指導課外籃球鍛煉對大學生體質健康影響的對比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8.
[4] 趙春成.籃球練習對上海市紫竹園中學初二年級學生體質影響的實驗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1.
[5] 楊紹昌,張鵬飛.籃球運動對大學生體質健康的促進作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4(35):212.
[6] 從湖平.體育統(tǒng)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