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小學階段學生自身的特點分析,這個年齡段的學生無論是在寫作素材的儲備上,還是寫作習慣上,都是存在很大的缺陷,這就導致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相對較低,未能達到教育的實際目標。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語文教師,如何才能把握好語文閱讀與寫作之間的關系呢? 不僅要做到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根據(jù)學生的需求對教學進行設計,而且還需要讓學生在不斷地訓練中逐漸的掌握閱讀與寫作的技巧和方式,實現(xiàn)語文學習的有效性提升。
在新課改深入貫徹和落實的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學也是在不斷地創(chuàng)新與改革,對于閱讀和寫作來講,很多的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總是習慣將兩者分開教學,這樣就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兩者之前存在的聯(lián)系性,導致語文教學的實際效果并不盡如人意。對于目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實際問題,主要包含以下幾點:
第一,由于教學方式的單一性,學生學習的興趣相對低下,積極性較低,讀書讀不進去,寫作寫不出來,這就使得課堂完全陷入一個死循環(huán)狀態(tài),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喪失學習語文的興趣。
第二,對于語文來講,閱讀是獲取知識的過程,寫作則是對閱讀效果最好的檢驗。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他們對于閱讀缺乏一定的自主性,這就使得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完全沒有目的性,閱讀效果的低下就會導致學生寫作無話可說、無從下筆,導致寫作完全沒有精氣神和個人情感,甚至是出現(xiàn)假、大、空等問題[1]。
第三,教師教學眼光的狹隘性導致整個的教學內容完全被局限在基礎的教材上,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語文的學習產生一個固定性認知,即教師教什么,我就學什么,教師不教的就沒有必要去學。這樣的思想一旦形成,學生語文學習的水平永遠不能得到提升[2]。
1.挖掘文本的空白點,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性思維 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正處于學習的最好階段,他們不僅具有很強的好奇心,而且具有豐富的想象力,這對于語文的教學而言是很好的條件。但是,縱觀小學生學習的實際,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認知完全局限在識字、閱讀、寫作上,完全忽略了學習技能與學習方法的形成。因此,教師在基本的教學過程中,要致力于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想象力,對于相關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把控好教材的內容,讓學生自主的尋找教材文章的某些空白,讓學生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進行讀后寫作,這樣能夠最大限度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思維[3]。
例如:在學習《半截蠟燭》這一文章時,文章的最后只寫到杰奎琳端起燭臺上樓后蠟燭熄滅的環(huán)節(jié),但是對于故事以后的發(fā)展完全沒有介紹,教師可以根據(jù)這一空白點進行隨筆寫作設計,如:讓學生針對如何將絕密情報送出去的后續(xù)進行編寫、續(xù)寫,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完全的發(fā)散自己的寫作思想,在腦海中構筑伯諾德夫人與杰奎琳送情報的情境和過程,然后將其寫下來,可有效鍛煉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開展標注閱讀,指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學習寫作技巧 標注式閱讀,就是讓學生在基本的閱讀過程中針對文章中獨具特色的語句、修辭、情感表達技巧進行針對性的標記,這樣能夠實現(xiàn)學生寫作素材的積累,而且,還能拓展學生的寫作視野,讓學生形成條理化的寫作思路。
例如:在《爬山虎的腳》這一課文的學習時,教師根據(jù)文章的內容為學生設置相關的問題,如:尋找出文章中比喻句,尋找出關于爬山虎的腳的細節(jié)描寫等等,學生通過通讀課文,對相關的語句或者寫作方式進行標記,如:“……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薄叭绻阕屑毧茨切┘毿〉哪_,你會想起圖畫上蛟龍的爪子。”這些比喻句使得文章更具活力和吸引力。最后教師為學生設置相關的寫作訓練,提升學生對相關詞句和寫作方法的運用,既可以寫美麗的遠山,也可以寫魅力的鄉(xiāng)村,更可以寫身邊的人或者事,將自己的情感與寫作相融合,使得文章更具美感和真實性。
結束語:綜上所述,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的實施,既是教師教學創(chuàng)新的表現(xiàn),也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全面深入的了解學生的基本需求,從實際出發(fā),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寫作習慣,讓學生在不斷的閱讀活動中掌握寫作的技巧和情感表達的方式,實現(xiàn)語文學習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