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利 張小紅 馮怡美
在武漢開發(fā)區(qū)三角湖小學博學校區(qū)的理念墻上,“喚醒靈動的生命生長”這句話在陽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輝;在“師韻格”的教師風采欄里,無私的耕耘、奉獻的精神,濃縮在一張張生動、微笑的臉上;在“燭光七彩”的長廊里,記載著教師個人成長足跡,閃耀著名師專業(yè)發(fā)展光彩。
致力培養(yǎng)一支“內外兼修,止于至善”的靈動教師隊伍,是學校十八年來努力的方向。十八年風雨兼程,一路向陽。十八年,學校著力課程建設,打造靈動課堂,推進靈動德育,只為喚醒靈動的生命生長。
如果你成了我們學校教師隊伍中的一員,你將這樣成長。
你會領到一本新教師成長寶典——《起航》,這本書會讓你明確崗位職責,學習實操性案例與教學設計,了解班級管理方式與心理教育等,從容應對教育教學疑難雜癥。
你會遇見一位教你如何教書育人的師傅,他會與你在學校“青藍工程”的平臺并肩同行。學校的“青藍工程”是幫助青年教師更快融入團隊,更快站穩(wěn)腳跟的主要途徑,一師一徒一結對,學科、學段全覆蓋;通過“四上三聽兩寫一賽”活動,師傅上示范課,徒弟上隨堂課、研討課、考核課;聽徒弟上課、說課、反思;寫案例、論文;教師素養(yǎng)大賽。每個入職的青年教師從個人規(guī)劃出發(fā),勤讀、苦練內功、用美篇記錄心得體會進行分享、線上線下互動、研討,積極參與各類賽事促進自身發(fā)展。
在學校這個“學習工廠”,教師能真正實現(xiàn)精神成長與專業(yè)發(fā)展。
精神成長是教師成長的靈魂,只有精神成長的教師才能發(fā)現(xiàn)、欣賞、成為自己
用課程引領精神成長。學校自主編纂了教師師德師風主題課程讀本——《小學大愛》,旨在通過制度立德,用課程引領精神成長。翻開書頁,目睹師者之范,傾聽師者心聲,教師在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中感悟為師的責任與光芒。
用活動照耀精神角落。學校師德活動堅持做到一月一主題,一人一分享,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外出培訓到“教師如燭,師德如光”的主題沙龍活動;從“傾聽書的聲音”讀書分享活動到疫情期間的“專業(yè)發(fā)展不停歇,線上研修助提升”線上學習活動……潤物無聲,風化于成,愛的光芒照耀校園的每個角落,熠熠生輝。
用榜樣提升精神海拔。學校通過開展月度人物評選、月度人物宣講等活動,以評促德,讓榜樣的力量最大化。每月一次的月度人物皆由年級組推送,再經全校教師網絡民主評選產生,他們當中有疫情期間堅守社區(qū)的共產黨員,有勇挑大梁上區(qū)級網課的年輕教師,有“傳、幫、帶、扶”的備課組長,有用愛和智慧關愛學生成長的班主任…“
用閱讀點亮精神燈塔。閱讀生成智慧,智慧的教師才能有智慧的課堂。為了滿足全體教師的學習需求,學校購進了大量教育理論專著和專業(yè)理論書籍,放置于學校圖書室、教師職工書屋、年級組書柜,使其有效地服務于一線教師。開展年級組、備課組讀書分享會、好書推薦會、青年教師讀書分享會;為每位教師發(fā)放電子閱讀卡,充分發(fā)揮“心靈書吧”社團能量,讓教師“讀有所享”,并在??缎滦呛印烽_辟教師“讀書隨筆”欄目,以書香蘊底,為教師專業(yè)成長鋪路。
構建特色校本培訓體系,創(chuàng)新校本教研模式,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
構建特色校本培訓體系。2017年起,學校推行“私人訂制”培訓。圍繞學校內涵發(fā)展項目,由教師擬訂個人發(fā)展規(guī)劃,為教師學習成長提供相關支持及有目的、有針對性的“私人訂制”培訓。根據教師研修需求,制定校本研修方案計劃,將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為教師個人、團隊進行私人訂制培訓。由老師自主填寫《三角湖小學教師“VIP私人訂制”培訓申報表》,實現(xiàn)教師個人成長意愿與學校統(tǒng)籌協(xié)調安排相結合,讓教師培訓有的放矢。以“智者講壇”“學習美篇”為分享交流形式,讓老師們的學習反思有系列、有深度。
創(chuàng)新靈動校本教研模式。校本教研的關鍵在于個人理論到教學實踐的轉化,校本教研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是在反思中提高教師的專業(yè)能力。學校校本教研活動以“教學問題教學設計教學行動教學反思”為主線展開。學校16個備課組以課程部為指導,定期開展主題教研活動,集體備課備“教”,更備“學”和“評”。校本教研活動弱化展示,強化細節(jié)。全校教研氛圍濃厚,“課前交流、課上學習、課下探討”成為各備課組最亮麗的風景線,以“個人備課-集體備課-形成教學預案-開放教學評課診斷-反思提高”為流程的經常性的“磨課”活動扎實有序進行。同時,學校定期同新華校區(qū)、黃陵小學開展集體教研,實現(xiàn)研討交流共成長。積極進行網絡教研,開展大數(shù)據分析下的科學教研活動,提升教學的實效性。
學生課堂學習角色的確立和教學策略的優(yōu)化促使學生達到“3H”,即“三匯”(會、慧、惠)“三和”(和、合、活),從而促進學生“三商”。在“3H”評學互動靈動課堂教學模式基礎上,全面聚焦合作學習課堂;加快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步伐,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和資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英語、數(shù)學教學中引進“醍摩豆”“慧話寶”等先進教學軟件,探索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教與學的新模式、新方法,助力教師專業(yè)成長和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促進教學資源多元化,以加強智慧課堂等新型教學模式的實踐和研究。
打造“骨干提能工程”,助力骨干教師發(fā)展,錘煉成名師
經賽事打磨,提升“教藝”。在“一賽一隊,一賽一輔,一賽一訓,一賽一提升”的賽事磨煉中,骨干教師秀技能、提素養(yǎng)、互切磋、同學習、共成長。骨干教師在校內、集團、學區(qū)青年教師素養(yǎng)大賽、課堂教學比武、云端技能秀等各種形式的競賽中小試牛刀,也可以在各級各類比賽中提升素養(yǎng),提升“教藝”。
做課題研究,轉型科研。在學校教科研管理網絡之下,對己立項的課題做好課題研究“四步走”,即“先計劃再匯報重實效廣推介”。力求研訓一體,將科研與教學有機融合。立足“計劃-學習-活動-研討-總結”五個環(huán)節(jié),讓教師把教研課上成課題研究課,努力做到教育教學科研化、科研管理課題化、課題管理過程化,有力促進課題研究工作的深入開展,讓課題研究成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長梯”。
受團隊錘煉,成為名師。學校目前成立了四個名師工作室?!伴喿x悅美語文名師工作室”引領一支語文教師隊伍聚焦主題閱讀,為學生的閱讀開發(fā)資源,用主題閱讀打開學生的智慧之窗?!叭诵小泵嘀魅喂ぷ魇?guī)ьI班主任團隊打造“一班一特色”,凸顯“一師一品牌”。萬能艷名師工作室側重課題研究,探尋武藝課程整合,三年成長路,碩果累累,工作室近30名成員在各項賽事活動中屢次獲得一、二等獎,2020年榮獲“全國先進名師工作室”榮譽稱號。劉江春美術名師工作室與特級教師手牽手,以良好的發(fā)展態(tài)勢引領藝術教育團隊向前發(fā)展。名師工作室的建設與發(fā)展為老師們提供了快速成長的搖籃。
教育即生長,學校每一位教師秉承“內外兼修、止于至善”的精神,專注于專業(yè)成長,努力喚醒每一個學生的生命生長!
責任編輯/李慕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