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衛(wèi)東 李義紅 賴雨晨
江西省寧都縣第一小學(以下簡稱寧都一?。┏浞掷蒙詈竦奈幕e淀和周邊紅色文化教育資源,確立了以“明德任責”為核心理念的責任教育特色,并以“做有責任心的中國人”作為校訓,以家校共育為突破口創(chuàng)新責任教育。寧都一小在責任教育過程中從家校合作存在的問題出發(fā),確立了家校共育的目標,通過系列活動構建家校教育共同體,共同促進學生的責任認知、責任情感和責任行為的成長與發(fā)展。
一、家校合作存在的問題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教育體系中,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關系一度出現(xiàn)了極大的偏差,前者被賦予了過多的教育職能,后者參與程度明顯不足。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家校合作趨勢在我國也開始受到重視與關注,但無論是在合作的內容與形式上,還是在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廣度與深度上,我國家校合作皆處于較低層次和較低水平。
寧都一小于2014年和2017年兩次申請列入江西省家校合作試點學校,由于對家校合作還存在合作意識不強、合作溝通能力不足、合作內容和方式單一、合作機制不完善等問題,兩次申請均未獲通過。
因此,筆者意識到構建家校教育共同體是學校建設責任教育文化迫切需要提上日程的建設性工作,它不僅可以幫助和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思想觀念,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學知識和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還可以幫助家長克服“重養(yǎng)輕教、重智輕德、重身體健康輕心理健康”的傾向,促進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
二、家校合作的目標
學校根據校情提出實施“明德任責”為核心理念的責任教育,確立了“構建家校教育共同體”的治校方略,即通過加強家校溝通交流,進一步探索家校攜手開展責任教育的模式。
通過構建家校教育共同體,使家長明確“家校合作”是家長提高自身素質的過程,也是一種接受公民教育的過程。參與責任教育的過程也是家長樹立權利意識和責任意識的過程,使其能承擔相應的角色責任、能力責任和義務責任,進而優(yōu)化“責任家長”和“責任家庭”模式。通過大力普及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改變家長的育人觀念,真正實現(xiàn)用校風來影響家風,通過家風改變民風這樣一種教育構想,以活動為載體,家校緊密聯(lián)系,深入推進責任教育,并形成學校的責任教育特色。
三、家校合作的實施途徑與成效
(一)健全組織和制度建設,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寧都一小成立了“家校合作”活動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家校合作辦公室,使家校合作工作融入學校各項工作中去。在領導小組的指導下,學校分別成立班級、年級家長委員會,并通過學校選舉,成立校級家長委員會,確立家長委員會章程。充分發(fā)揮三級家長委員會在家校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共同做好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招募家長志愿者、組建家長義工隊、聘請家長輔導員,征集有關學校發(fā)展等方面的各類意見和建議。
(二)搭建平臺、信息互通,織就家校溝通網絡
積極利用校訊通、班級微信群、寧都一小微信公眾號平臺等新媒體建立信息化的家校溝通網絡,及時掌握校園信息和學生思想動態(tài),展示學習成果,交流管理經驗。學校公眾號開設“家長學?!睂?,網上分享育兒心經和教育理念,幫助、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思想觀念,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學知識和方法,指導家長進行科學的家庭教育,同時暢通家校溝通渠道,吸納家長智慧,提升了學校品位。
(三)挖掘資源、開展活動,實現(xiàn)家校無縫對接
1.邀請家長進校園,加強家校溝通。過去的一年,學校分年級開展“家校夜話”活動,通過經驗交流,讓優(yōu)秀家長現(xiàn)身說法,發(fā)揮優(yōu)秀家庭示范帶動作用;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根據家長提出的疑惑,確定主題,開展了“家長沙龍”活動;聘請教育專家作專題講座為家長提供學習平臺,開設百場“家長心理健康教育進校園”講座;改革家長會模式,把傳統(tǒng)的老師說家長聽的“一言堂模式”轉變?yōu)榧议L唱主角、由家長主持互辯互答的“大合唱模式”,真正實現(xiàn)了家校教育同步化,效果顯著;充分挖掘家長的教育資源,豐富學生課堂活動,拓寬學生知識視野;家長參與學校常規(guī)活動,包括觀摩競賽活動,聽法制講座,參與午練、大掃除等,讓家長走進學校,走進教室,關注教育,關注孩子。家長護學崗成為學校的一道亮麗風景,家長在校門口維持秩序,護送孩子安全放學,也給其他家長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2.家校共研學,強化社會責任感。每學期期中,學校會專門選兩個周末組織學生和家長一起去縣城周邊的紅色文化基地進行研學,以加強師生和家長的社會責任感。以參觀中央蘇區(qū)反“圍剿”戰(zhàn)爭紀念館為例,師生和家長先在寧都一小大操場集合,校領導向大家說明研學活動的責任研學主題和相關的活動要求,各班再整隊統(tǒng)一前往反“圍剿”紀念館。到了紀念館以后,師生和家長在館內講解員的帶領下認真觀看實物,圖表等,并聽取蘇區(qū)紅軍反“圍剿”事跡的介紹。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師生和家長在一次次的研學活動中,被革命先輩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社會責任感所深深鼓舞,深知今日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并樹立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力量的責任意識。
3.評優(yōu)立范,推出家庭教育榜樣。為進一步推進家庭教育的健康發(fā)展,優(yōu)化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學校定期組織開展“責任家委”“責任家庭”“責任家長”的評選活動,并召開隆重的表彰會。獲獎者暢談自己的育兒觀念、育兒方法與育兒心得,引領廣大家長轉變家庭觀念,掌握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讓學生真正成為家庭教育的受益者。
這些活動令家長受益匪淺,也獲得了上級部門的好評,新聞媒體也多次報道。在今后的工作中,還將繼續(xù)完善家長智庫資料,吸納有責任心的家長為志愿者,以完成設立護學崗、監(jiān)考、參與運動會等常規(guī)任務。開展研學實踐活動,由課堂走向課外,家校合力,提高學生素養(yǎng)。舉辦家長開放周活動、創(chuàng)新開展“家長課堂”活動。最終將家校合作卓有成效的工作梳理形成理論素材,為學校的責任教育文化建設添磚加瓦。
孩子是家長的影子,從他們身上折射出家長的形象。一個孩子的路能走多遠,往往取決于家長對孩子所付出的情感和引領。家長能站多高,孩子就能望多遠,家長的胸懷有多寬廣,孩子將來的路就有多遠大。隨著家校合作的不斷深入,家長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升,學生也增強了責任意識、責任情感并轉化為責任行為。良好的家校合作與互動,讓學校的責任教育更充滿溫情。
(作者單位:江西省寧都縣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