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浙江 杭州 310006
翼狀胬肉是常見的眼科疾病眼表疾病之一,表現(xiàn)為結膜下纖維血管組織增生,侵入角膜,重者可累及瞳孔區(qū),影響視力。目前手術治療是治療翼狀胬肉的主要方法。由于手術本身可破壞淚膜和眼表的穩(wěn)定性,患者多因術后眼部不適癥狀,如干澀、異物感等,被診斷為干眼癥。本觀察以杞菊地黃丸為主治療翼狀胬肉術后干眼癥,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行翼狀胬肉切除伴自體結膜瓣移植術后患干眼癥的患者56例(共56眼),均為單眼發(fā)病,其中男21例,女35例。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觀察組28例,平均年齡45.00±12.56歲。對照組28例,平均年齡47.00±12.51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入選標準:①淚膜破裂時間(BUT)<10s。②主觀癥狀(具有以下5項中1項或1項以上):眼干、異物感、燒灼感、畏光、晨起睜眼困難。③淚液分泌試驗(Schimer-I)<5mm/5min。以上3項,結果至少2項陽性者確診為干眼癥。術后首次進行干眼癥治療;近6個月內(nèi)未接受過其他治療;無酒精或藥物依賴史。
所有手術均由同一經(jīng)驗豐富主刀醫(yī)生在顯微鏡下完成。術后兩組均采用人工淚液治療,給予玻璃酸鈉滴眼液滴眼[愛麗,參天制藥(中國)有限公司],滴術眼,每天4次,連續(xù)治療1個月。觀察組在基本治療基礎上給予杞菊地黃丸(北京同仁堂科技發(fā)展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9993069)口服治療,8粒/次,3次/d,連續(xù)治療1個月。
3.1 觀察指標:根據(jù)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進行干眼癥狀分級,觀察Schirmer-Ⅰ和BUT結果來評價療效。
3.2 療效判定標準:治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角膜上皮完整,無熒光素著染;顯效:臨床癥狀明顯好轉(zhuǎn),角膜熒光素著染顯著減少;有效:臨床癥狀好轉(zhuǎn),角膜熒光素著染減少;未愈:臨床癥狀未見明顯改善,疾病有加重趨勢。
3.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3.4 兩組BUT與Schirmer-Ⅰ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BUT與Schirmer-Ⅰ比較(±s)
表2 兩組BUT與Schirmer-Ⅰ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images/BZ_49_1252_1435_2240_1510.png對照組觀察組12.04±1.79 14.43±2.06*28 28 13.18±1.91 16.61±2.47*
干眼癥屬中醫(yī)學“神水將枯”“白澀癥”的范疇,其病因病機或為暴風客熱、天行赤眼治療不徹底,余熱伏于肺脾所致[1];或由肝腎陰虛和風熱郁久以及津液虧損造成目竅失養(yǎng)所致[2]。杞菊地黃丸由枸杞子、菊花、熟地黃、山茱萸、山藥、牡丹皮、茯苓、澤瀉組成,具有滋腎養(yǎng)肝的功效,對于肝腎陰虛引起的干眼癥療效顯著。臨床觀察亦表明[3],杞菊地黃湯加味聯(lián)合玻璃酸鈉滴眼液治療白內(nèi)障術后干眼癥療效值得肯定。本觀察利用杞菊地黃丸聯(lián)合玻璃酸鈉眼藥水治療翼狀胬肉術后干眼癥,治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自我癥狀得到顯著緩解,而且在BUT及Schirmer-Ⅰ試驗的結果上,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梢婅骄盏攸S丸能夠有效提高淚膜的穩(wěn)定性,療效確切,值得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