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燕
(梧州市工人醫(yī)院,廣西 梧州)
燒傷病人由于皮膚完整性受損、局部炎癥反應、劇烈疼痛等生理改變往往給病人帶來身心的巨大傷害,各種負面情緒以及焦慮情緒都不利于病人康復[1,2]。本院燒傷科對燒傷病人除常規(guī)護理外,還注重應用人文關懷,能有效減輕病人心理負擔,提高病人依從性,遵從治療和護理,有利于康復,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提高護理滿意度。選擇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58例燒傷病人進行研究,通過人文關懷干預,臨床治療效果好。
選擇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58例燒傷病人。其中男性32例,女性26例;病人年齡15-67歲,平均年齡(42±2.36)歲。
58例病人住院第1-2d給予燒傷常規(guī)護理,具體做法如下:①燒傷創(chuàng)面護理:根據(jù)病人皮膚燒傷情況給予傷口處理。②營養(yǎng)支持:包括腸內營養(yǎng)的管道護理、鼻飼流質,以及指導食用營養(yǎng)豐富的食物,如:肉湯、粥類。可以根據(jù)病人的病情和飲食喜好為其制定飲食方案,鼓勵病人多進食富含維生素、蛋白質、易于消化的食物[3]。③關節(jié)肌力活動護理:如果是大面積燒傷的病人應早期進行功能恢復鍛煉,盡早實施正確、有效的功能康復鍛煉能夠使病人的關節(jié)功能得到改善,使創(chuàng)面瘢痕增生及攣縮畸形率有效減輕。④健康教育:告知藥物治療的作用,消除其顧慮。住院第2-3d開始在常規(guī)燒傷護理的基礎上加以人文關懷干預, 具體如下:①對病人的心理狀況進行評估,根據(jù)評估情況進行心理疏導。護理人員的語言要親切,態(tài)度和藹,對患者實施細致的關懷,對其表示充分的尊重和關愛。病人入院后,要積極熱情地接待,為病人介紹醫(yī)院的情況,創(chuàng)造良好的病房環(huán)境,使病人感到安全、舒適,幫助其緩解緊張情緒,從而更好地配合治療。護理過程中應多和病人交流,耐心傾聽病人訴說,給予病人充分的理解,認真了解病人的真實想法和感受,和病人建立良好關系,從而增加病人的信任感。在住院期間,有針對性地給病人講解燒傷后的治療及預后情況、焦慮情緒帶來的危害等,消除疑慮、恐懼、悲觀情緒,增強其治愈疾病的信心。如果病人有口語表達困難的情況,可以讓其在紙上將自己的需求寫出來。②對病人的身體狀況進行全面了解與評估,制訂周密的護理措施和治療方案。對相關藥理知識準確掌握,在對病人身體狀況及疼痛治療相關情況認真了解的基礎上進行止痛藥物的合理使用。用藥過程中對患者病情密切觀察,對用藥時機準確把握[4]。解釋治療方法、緩解疼痛的方法及預后康復等,介紹成功病例,重建病人的信心與自我認同。③換位思考,同情、理解病人,減少或者消除病人的負面情緒。④在康復期利用多媒體播放相關肢體功能康復鍛煉的小視頻,指導病人掌握后期功能鍛煉的方法,使病人出院后能做到自我管理,積極進行康復鍛煉。
對比護理前后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使用自制調查問卷對護理滿意度進行評估,分為非常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進行干預前后護理滿意度的對比。護理滿意度 = 非常滿意率 +一般滿意率。
用SPSS21.0軟件處理研究數(shù)據(jù),計數(shù)數(shù)據(jù)的表示采用(%)的形式,行χ2檢驗,將P<0.05作為統(tǒng)計學意義存在的標準。
結果顯示,干預后治療依從性顯著優(yōu)于干預前,效果滿意。見表1。
表1 護理前后治療依從性比較(n)
結果顯示,干預前護理滿意度77.59%,干預后護理滿意度94.83%,實施人文關懷護理干預后大大提高了患者滿意度,前后對比結果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護理干預前后滿意度對比
病人因意外導致燒傷,承受著生理的疼痛及對不良預后的焦慮與恐慌。因此,對患者實施一定的護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常規(guī)的護理方法往往只是將創(chuàng)面的護理作為護理的重點工作,而忽視了對患者的心理護理,沒有注意到患者的情緒變化及心理波動。尤其是在康復期,患者多會表現(xiàn)出程度不一的焦慮、煩躁及抑郁等癥狀,不經處理將會使患者更加悲觀與絕望。因此,在康復期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是十分必要的。在護理的過程中真正地從患者的實際出發(fā),滿足他們更多的心理需求,提供更加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心理護理的實施,能夠使護患間的距離被拉近,建立二者之間融洽、和諧的關系,并且讓患者更多地認識和了解疾病恢復相關知識,使患者感受到理解和關愛,從而建立治療的信心,提高配合度,促進疾病盡快康復。
同時,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對病人的病情及心理狀態(tài)要準確掌握,將人文關懷和護理服務融合在一起,與入院病人進行有效溝通,改善其焦慮和恐懼的情緒,提高病人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從而更好地配合治療和護理,并提高護理滿意度。在護理過程中護士對心理問題進行有效的疏導可使病人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促使病人主動自我護理[5,6]。護士指導進行康復功能鍛煉和物理治療等使創(chuàng)面發(fā)生粘連減少、瘢痕發(fā)生軟化及疼痛和瘙癢癥狀獲得減輕,從而使創(chuàng)面更容易愈合[7]。加強對護理人員燒傷相關知識與技能、人文關懷、溝通技巧的培訓,不僅能夠使護理人員掌握更多的專業(yè)知識,而且有利于其更新觀念,更好地將知識、技術與自身人文情感相融合,為病人提供更優(yōu)質的服務,促進病人身體盡快康復。人文關懷護理的應用還能夠使護理人員對待工作更加積極主動,增強工作信念和信心,并在工作中充分發(fā)揮自身潛能和責任意識。本次通過人文關懷護理干預,護理滿意度為94.83%,明顯高于干預前的77.59%,表明人文關懷在燒傷病人護理中應用效果顯著。
總之,護理人員護理工作要在細微處感動病人,通過主動積極的交流和溝通,及時開展護理工作,可有效地改善其心理[8]、社會狀態(tài)等生活質量,并減少病人的康復時間和費用,降低經濟負擔,使護理質量得到保證,有效提高護理滿意度[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