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梅
(北京京煤集團總醫(yī)院,北京)
塵肺全稱為煤工肺塵埃沉著病,是煤礦工人在長時間工作期間吸入生產性粉塵導致的一種職業(yè)病,煤礦工人的生存質量大幅降低。塵肺患者發(fā)病后易出現(xiàn)肺纖維化,降低肺功能及機體抵抗力水平,隨著病情發(fā)展可形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僅增加醫(yī)療支出,對患者的身心健康也會造成極大威脅[1]。目前,臨床治療塵肺多采用藥物治療、呼吸訓練、營養(yǎng)支持治療等措施。本研究主要探究呼吸康復訓練對塵肺患者生存質量的改善作用。
選取本院職業(yè)病防治中確診為塵肺患者56例入組,入選時間為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根據(jù)入院時間先后分為兩組,每組各有患者28例,均為男性患者,觀察組患者的年齡54-66歲,平均年齡(58.69±3.25)歲,病情分級:Ⅰ期10例,Ⅱ期14例,Ⅲ期4例,呼吸困難分級:1級9例,2級10例,3級6例,4級3例,通氣功能障礙程度:輕度3例,中度13例,重度12例;對照組患者的年齡53-69歲,平均年齡(59.14±4.29)歲,病情分級:Ⅰ期9例,Ⅱ期13例,Ⅲ期6例,呼吸困難分級:1級10例,2級11例,3級5例,4級2例,通氣功能障礙程度:輕度5例,中度14例,重度9例;兩組比較未見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藥物治療;觀察組在藥物治療基礎上應用呼吸康復訓練,具體實施方法:(1)由本科醫(yī)護人員共同組成康復小組,小組成員包括主治醫(yī)師、護士長各1名,責任護士5名,所有醫(yī)護人員均具有5年以上的臨床工作經驗。(2)健康宣教:利用宣教手冊、圖片、視頻以及專題講座等方式開展健康宣教,宣教對象為患者及家屬,宣教內容為呼吸訓練方法與重要性,使患者掌握呼吸康復訓練的方法與技巧,了解呼吸康復訓練施行的重要性,使遵醫(yī)依從性顯著提高,積極配合臨床治療,提高治療成功的信心[2]。(3)呼吸康復功能訓練:根據(jù)患者的年齡、病情嚴重程度以及個人習慣制定呼吸康復訓練方案,由醫(yī)護人員在旁監(jiān)督指導,訓練頻率為20-30min/次,2次/d。方案內容:①準備工作:排空大小二便,適量飲水,靜坐,閉眼,調整呼吸。②縮唇呼吸:用鼻子吸氣,嘴縮唇慢慢呼氣,重復2-3次[3]。③腹式呼吸:放松全身,呼氣,舒張腹肌,呼氣,收縮腹肌,10-15min/次,2-3次/d。④全身呼吸運動:結合腹式呼吸、縮唇呼吸、全身運動進行鍛煉,每日在行走、站立、坐臥等狀態(tài)下均可開展呼吸訓練,20-30min/次,2-3次/d,具體運動內容應由護理人員根據(jù)患者狀態(tài)及呼吸情況進行適當選擇安排。
于訓練6個月后,檢測患者的肺功能水平,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吸量(FEV1)、殘氣量/肺總量(RV/TLC)與一氧化碳彌散量(DLCO)四項指標。以WHOQOL-100對患者的生存質量進行評估,包括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社會關系領域、獨立領域、環(huán)境領域、精神信仰領域、生存狀況等指標,分數(shù)越高提示指標越佳[4]。
以SPSS20.0軟件對資料進行處理,用t值檢驗計量資料,描述方法為;χ2值檢驗計數(shù)資料,描述方法為(%);P值<0.05時,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相比,訓練后觀察組的FVC、FEV1、RV/TLC與DLCO四項肺功能指標明顯更優(yōu),P<0.05,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訓練6個月后肺功能比較
表1 訓練6個月后肺功能比較
組別 FVC(L) FEV1(L)RV/TLC(%)DLCO(ml/mmHg/min)對照組 2.69±0.12 1.78±0.16 38.26±0.32 17.26±1.62觀察組 2.97±0.26 1.95±0.07 37.02±0.46 18.62±0.59 t 5.1740 5.1508 11.7094 4.1740 P 0.000 0.000 0.000 0.0001
觀察組的生存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塵肺病是一種全身性職業(yè)病,主要是指煤礦工人在長期職業(yè)活動中過量吸入生產性粉塵,粉塵在肺內潴留,引起肺組織彌漫性纖維化,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5]。隨著臨床醫(yī)學將心理適應與社會適應納入到疾病治療方法范疇中,康復治療效果在臨床整體效果評定的重視度日漸提高。
表2 訓練6個月后的生存質量比較
表2 訓練6個月后的生存質量比較
組別 生理領域 心理領域 社會關系領域 獨立性領域 環(huán)境領域 精神信仰領域 生存狀況對照組 11.65±1.08 11.26±0.54 12.21±0.15 11.05±1.62 12.07±1.26 10.18±0.41 12.91±1.14觀察組 13.65±0.58 12.59±0.97 12.69±0.27 14.69±0.29 13.68±1.58 10.97±0.33 14.51±1.08 t 8.6329 6.3392 8.2232 11.7035 4.2156 7.9426 5.3914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1 0.000 0.000
呼吸康復訓練是通過制定科學的訓練方案,對患者正確呼吸訓練進行指導與督促,簡單易行,便于掌握,不受時間與地點限制,安全性較高,可使塵肺患者的呼吸功能有效改善[6]。呼吸訓練過程中由醫(yī)護人員在旁監(jiān)督,糾正錯誤動作,保證訓練正確性,可減少患者的不適[7],使患者的遵醫(yī)行為有效提高,提升患者的積極性,使患者自覺堅持訓練,避免患者中途停止影響效果。待患者養(yǎng)成鍛煉習慣后,可逐漸減少監(jiān)督力度,使患者可逐漸提高自我監(jiān)督力度[8]。
本組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肺功能及生存質量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果分析,根據(jù)患者身體狀況與病情制定呼吸康復訓練方案,結合腹式呼吸、縮唇呼吸、全身運動相結合,醫(yī)護人員開展個性化指導,改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抵抗力與耐受性,延后病情發(fā)展,進而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
綜上所述,塵肺患者給予呼吸康復訓練,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水平,提升生存質量,具有較高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