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姚瑤
GLS不同于當(dāng)時北美的主流全尺寸SUV,沒有美式大船的晃晃悠悠,而是堅持著自己對于舒適的定義,并通過空氣懸架將自己的堅持付諸實施。
之后的第二代車型,經(jīng)歷了整個奔馳系統(tǒng)內(nèi)部車型代號的統(tǒng)一整編,正式更名為GLS。
2019年,全新的GLS誕生了。
這次我們試駕GLS的時間很短暫,前后加起來都不到2個小時,但卻有超過一半的時間是行駛在越野路面上。
其實你根本不用太去懷疑GLS的越野能力。
雖然在奔馳家族里,越野能力最強的自然是G級,但除此之外,GLS卻是最頂級的SUV,自然在各方面都要有最頂級的表現(xiàn),至少是整個家族中最頂級的。
G級有三把鎖,GLS一把也沒有,但它裝配的內(nèi)部代號為TD228的四驅(qū)系統(tǒng)卻也不差,根據(jù)奔馳內(nèi)部的評測,如果再加裝一套越野組件,GLS的越野性能也就比G級差上少許而已。
這個差距很難量化體現(xiàn),特別是這種官方主辦的試駕活動中,誰會給自己的車安排一條通過不了的道路呢?
一路上的陡坡、泥濘、天然炮彈坑、交叉軸,對于GLS以及同行的GLE都沒有什么實質(zhì)性的挑戰(zhàn)。
在進入天然越野路徑之前,所有GLS和GLE都通過動態(tài)駕駛模式選擇調(diào)整成了越野模式,空氣懸架將整車高度抬升了60mm。
整條路布滿了深深的車轍印,為了避免托底,我盡量騎跨在車轍上行駛,MBUX的越野顯示功能能夠幫我更好地“觀察”車外的狀況,即使獨白駕駛一輛5.2m長,近2m寬的大家伙也不會覺得很麻煩。
一趟體驗下來,我對GLS的印象最深的就是它的舒適。
雖然,GLE也配備了空氣懸架,但二者的調(diào)校明顯不同,在同樣顛簸的路面上,坐在GLS的駕駛席上,你感受到的是晃動,而在GLE上,你感到的則是振動。就好像在同一輛車里,有人坐在沙發(fā)座上,有人卻坐在硬板凳上。
對于GLS,除了去越野、去駕駛,我更想去坐坐第二排的老板座,或者感受一下什么叫“有尊嚴”的第三排,但限于時間,這些通通都沒有機會了。
GLS采用了48V輕混系統(tǒng),直列6缸3.0T M256發(fā)動機,最大輸出270kW、500N·m,0~100km/h加速6.4s對于這樣的大家伙也足夠好了。
然而這些對于GLS的目標(biāo)人群重要嗎?
他們需要的應(yīng)該是想去哪里,GLS就能陪他去哪里。有氣度、有能力,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