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改革開放、教育改革不斷深化,通過30年的教育實踐,我們不斷思考教育的真諦。一朵云推動一朵云,教育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教育應該回歸本真,不是空洞的喊口號,而應該是知行合一,重在落實?!敖⌒小苯逃琴F州省凱里市第七小學(以下簡稱我校)經過多年的文化積淀,經師生共同“行思”后,總結提煉出“陽光向上,健行向前”的辦學理念,即我們要培養(yǎng)陽光大氣、勤于思考、樂于實踐的新時代好少年。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課程為載體,讓學生煥發(fā)生命的光環(huán),讓學校煥發(fā)蓬勃的朝氣。
關鍵詞:“健行教育”;陽光課程;教育主張
引 言
縱觀北京師范大學林崇德教授于2017年提出“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三個維度、六大領域,北京3D學校中關村三小的“家的教育”和北京市朝陽師范二附小的“快樂教育”。我們應該找到答案:學校不是追求分數的教學工廠,不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圣地。學校應該是有溫度的,讓學生以德育為首、追求個性發(fā)展,培育孩子陽光、快樂、健康成長的園地,要讓兒童站在學校的正中央……為現實教育的“行思合一”,學校需要探索自己的教育主張,明確學校教育的個性化,倡導學校教育的價值觀。
對教育的理性認識要源于學校多年的文化積淀后的升華,我校于2017年開始對自己的教育觀進行思考,對學校的辦學理念進行重新修正。在征得廣大教師、學生、家長的意見后,經過一段時間的反復提煉,我校重新提出了“健行教育”理念體系。
一、“健行教育”理念系統(tǒng)
回顧個體教育實踐與學校辦學歷史,再反思中華文化和地域人文資源,更結合了教育規(guī)律的重新認識,“健行教育”漸近我們的視野。
1.特色教育:健行教育
由表及內,我校體育特色鮮明,這折射和反映教育的本質:人的發(fā)展,是身體心智,情感的發(fā)展。換言之,教育是發(fā)展人的——如何保持人的平衡發(fā)展,協調發(fā)展,促進人形成健康的體魄,健全的心智,積極的情感。
專家在挖掘王陽明在貴州時期的思想成就,提煉出貴州的人文精神:天人合一,知行合一。這些成為我校文化定位的地域資源。
結合“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我們提出健行教育,其內涵可理解為:“教育要遵循規(guī)律并持之以恒,綠色植物生長有其規(guī)律,我們把它移植到認識小學生成長規(guī)律,根本就在于持之以恒地進行實踐活動,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進而外顯于形,內健于心”。
2.辦學理念:陽光向上,健行向前
我校40多年的辦學積淀,形成的積極向上,敢拼會贏的文化精神,成就陽光品質。第一,我們的教育不能生存在陰冷之中,應該是充滿能量,給人以期望和遐想,在藍天白云下,有自由翱翔的廣闊空間,它是透亮的,具有向上生長的狀態(tài)。第二,我們的教育不能縱容傲嬌之氣,因富而懶,要倡導學生做君子,要知行合一,重在健行,才能走上社會主義康莊大道。歸納起來,就是我們要讓學生陽光大氣,想到做到,說到做到。
3.目標體系
育人目標:培育愛學習、強身體、明事理、知行合一的陽光少年。
貝特蘭·羅素說:“我們首先應當了解我們想培養(yǎng)的人的類型,然后才能知道進行什么樣的教育為好?!?/p>
我們的培養(yǎng)目標存在三個層面,第一,學習、強身、明理。在小學,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和鍛煉身體是學生成長的必備條件,而明白如何做人的道理,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是讓學生成為有素養(yǎng)的高尚的人。第二,塑造知行合一的品格,明白道理要積極去實踐、去落實,是堅持價值引導,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小在內心種下價值觀的種子,形成自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質和關鍵能力。第三,做陽光少年,德智體美勞均衡協調發(fā)展是一個人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基礎,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陽光成長,是全面發(fā)展的根本。
辦學目標:創(chuàng)建成為師生健康快樂、校園充滿生機、教育質量一流的現代化名校。
經過一代又一代我校教師的奮斗和文化積淀,我校已從一所默默無聞的小學校,發(fā)展成為具有高社會聲譽、教育水準靠前的集團化學校,具備社會擔當和責任感,所以我們辦學的定位和站位要高。
特色發(fā)展目標:通過3年時間成功實現從規(guī)模發(fā)展向內涵提升的轉型,構建完善“健行教育”特色辦學理論體系,把學校建設成為質量不斷提升,課程有特色、文化有個性的學校,在貴州省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4.一訓三風
校訓:經得風雨,見得彩虹;校風:健全人格,身體力行;學風:敏于思,健于行,陽光成長;教風:育有道、教有法、大愛無言。
二、健行教育操作系統(tǒng)
1.構建“生態(tài)式”陽光課程
學校育人要靠課程,課程是教師施教與學生學習的連接,要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就需要對課程進行整體規(guī)劃,有機整合和系統(tǒng)實施。我校的“生態(tài)式”陽光課程體系在橫向實施過程中縱向連貫,將星星點點的教育資源貫穿實施過程,打造我校特色的新樣態(tài)教育。
所謂生態(tài)式陽光課程體系,“生態(tài)”是指符合自然規(guī)律的原本狀態(tài),主要指課程體系的經脈和內涵。其思想是:以童心為視角,以理念和學校特色為指導,以學生培養(yǎng)目標為出發(fā)點,將各項課程重新調整和設計,進行深度整合,頂層設計。建立身心修養(yǎng)、人文修養(yǎng)、藝術審美、科技創(chuàng)新、健康自信五大領域?!瓣柟狻笔侵刚n程在符合國家標準的情況下有著正能量的照耀,讓課程閃閃發(fā)光,也就是要有層次,有梯度地建立普及性基礎陽光課程、超市化社團陽光課程、精品化個性陽光社團課程、序列化節(jié)日陽光課程、隱形文化陽光課程五大課程層次。
(1)普及性基礎陽光課程——面向全體學生,在國家課程中以統(tǒng)編課程為基準、為主體,要強調整體性、統(tǒng)一性。要讓每個學生必須接受,每一個學生受益??梢愿鶕W情不同,進行整合、根據地域風情不同進行補充,也可以探索跨學科教學來優(yōu)化課程。
(2)超市化社團陽光課程——在全校開設不同類別的個性化課程(達100門課),供學生自由選擇,每學期開學,學生像逛超市一樣選課,選擇自己喜愛的課程,每周三和每周四下午為樂享課程時間。超市化社團課程的設計,不僅讓每個學生學會選擇,更讓每個學生都有夢想開花的機會。
(3)精品化個性陽光課程——在學生現有年齡和知識結構層面上,設計提升性個性課程,讓有突出特長的學有余力的學生得到更多陽光的照耀。由學校外聘教師或校外培訓機構或學校專業(yè)教師開展10~20個精品化課程,如戲劇、創(chuàng)客、機器人、環(huán)保調研、社會調查、專業(yè)音、體、美訓練等,學習時間以周末為主。這些課程,為有潛質、有特長的學生開設,讓他們有持續(xù)發(fā)展機會,甚至會為成就他們今后的人生道路提前鋪路,影響的是他們的一生。
(4)序列化節(jié)日陽光課程——將儀式、活動、節(jié)日慶祝等零散活動以系列課程序列化呈現,開發(fā)成課程,更有育人功效,如清明、中秋、端午節(jié)、環(huán)保日、禁毒日、愛鳥日、海洋日、體育節(jié)、藝術節(jié)、科技節(jié)、閱讀周等節(jié)日,組織全?;虬嗉壭缘膶W習活動,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社會情感和實踐能力,有利于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
(5)隱形式文化陽光課程——校領導,全體師生及家長一起參與學校文化建設,參與校園創(chuàng)意設計。學校的“五心”墻、“笑臉圖”“民族文化墻”“善園”假山水流景觀、靜心亭等環(huán)境文化,無處不展現師生的教育情懷和智慧火花,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的嚴格執(zhí)行,比如校園衛(wèi)生評比,保潔要求,文明禮儀的培育,師生問好,同學間互相謙讓;學習上努力上進,互相競爭又互相鼓勵,固化儀式感教育;注重升旗儀式教育,每周重復的呼號,“超越自我,追求彩虹,歷經風雨,再現彩虹”等隱形文化,在長年累月的不斷強化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自然而然地培育學生成為陽光大氣的少年。
2.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
小學階段是學生對知識海洋探索的初始階段,是學生步入豐富多彩人生的第一步,是形成一切優(yōu)秀人生品質的奠基時期,課堂不應成為束縛學生求知欲的“文明監(jiān)獄”,而應讓學生在課堂上張揚個性,開啟自信,積極探索,陽光成長,成就更優(yōu)秀的自己。我校立足于課堂的有效性,探索課堂教學新樣態(tài),經歷了反復教學實驗。
第一,賦予“20+15+5”教學模式文化內涵。文化即行為。學校教育的基本行為是課堂教學,學校已形成和固化的教學模式,需要進一步的文化提升,幫助師生在教學中受到文化力量的熏染,以文化人。
第二,以質量提升為目標,實施教學的標準化和流程化。各教研組要研究出不同課型的教學基本流程,切實實現教得輕松、學得有效。
第三,達成師生前行目的,通過課堂改革,學校師生陽光精神品質、健全人格魅力能夠得到體現。課堂變得充滿活力,實現了課堂的三主目標:一是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二是學生主動學習;三是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3.聚焦“五健”樣態(tài)兒童培養(yǎng)
明代哲學家王陽明的“知行合一”的思想重在健行。
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時代育人目標。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回歸學校、回歸社會、回歸家庭。要為黨和國家培養(yǎng)新時代社會棟梁。新時代的到來,我們要站在新的高度,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培養(yǎng)愛學習、強身體、明事理、知行合一的陽光少年。
我?!拔褰 鄙賰簯撌牵簱碛幸粋€健美的身體,擁有一個健朗的性格,擁有一張健言的小嘴,擁有一個健思的大腦,擁有一個健全的人格。
在學校推行“健行”教育,讓學生背圣賢,學圣賢,做圣賢;在學校開展意志品質教育活動,讓學生從小充滿正能量,以圣賢感染學生,以我校培養(yǎng)出來的名人影響學生。
因此,我們通過“五健”好少年評選,推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樹立學生健行向前的精神動力,培養(yǎng)學生成為陽光大氣的“五健”少年,讓學生站在學校中央,造就未來合格的黨的接班人。
近兩年來,我校在體育、藝術、科技、少先隊等方面取得突破性的成績,省級獲獎5次,州級獲獎8次,市(縣)級獲獎17次。
4.建設遵“道”有“術”的教師隊伍
我國文化關于“道”與“術”的哲學,是放諸四海而皆通的真理。對教師而言,“道”是教育理念,是指育人要遵循學生成長的自然規(guī)律,循循善誘,而不能拔苗助長乃至誤人子弟?!靶g”是教學技能,對教師而言,是指教學要找到切合實際,適合學生學習的方法進行有效教學,所以我們要培養(yǎng)“育有道”“教有法”大愛無言的教育名師。
教人之道為教師之本。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的心理成長的規(guī)律,要懂得學生不同年齡的需求,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教人之術為教師成長之源,好教師要有過硬的教學技術,除了自身在課堂上的摸索,外出學習外,更重要的是通過校本研修來推動教師整體發(fā)展。我校一是通過菜單式培訓,即調查了解到大多數教師的教學困惑和教學需求來聘請相關專家到學校做培訓;二是通過定時定點教研,即每周二下午語文年級組教研;周三下午數學年級組教研,周四上午術科年級組教研;周四下午英語年級組教研,內容就直擊下周的集體備課和集體磨課,共商共討教學技術和教學方法,優(yōu)化教學資源,尋求教學捷徑。三是賽課促成長,學校開展新教師見面課,掛牌課、推廣課、觀募課,研討課等方式培養(yǎng)大批教師進行課堂大練兵,促進教師教學水平提升。
階梯成長,培育教學名師。一所好學校要有好教師,一所名校要有名師,名師的培育需要學校支撐。近年來我們采取階梯式培養(yǎng)加教科研方式,培育了一大批教學名師。第一,開展師徒結隊,培養(yǎng)青年教師快速成長,新進教師必須由學校搭橋,拜師學藝,納入考核評比。第二,評選學科領頭人,推動專業(yè)發(fā)展。第三,評選骨干教師,每年評選一批校級骨干教師,并作為市、州、省級骨干教師的層層推選條件,列為評優(yōu)晉級的優(yōu)先條件。第四,積極鼓勵教師寫論文、做課題,以教學中的問題為課題進行研究,破解教學的問題也促成了課題的結題,逐步培養(yǎng)一大批教育名師。近年來,我校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成績喜人,現有特級教師2人,中小學高級教師7人,省級名師(名校長)2人,省級骨干教師1人,州級骨干教師11人,市級骨干教師12人。
通過多年行與思,我校形成了自己的教育觀: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fā)展教育,辦好家門口的好學校,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要培養(yǎng)陽光大氣的學生,要建設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
結 語
教育,從內容上看是五育并舉融合教育;從形態(tài)看是師生不斷成長和自我發(fā)現;從趨勢看是不斷超越和跨界,教育還有很多的視角……但從學校管理層面看,教育始終是一個需要身體力行、不斷琢磨的精神活動,始終是一種以愛為中心、健行“陽光向上,健行向前”的教育實踐行為。
[參考文獻]
[1]林崇德.21世紀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2]王曉莉.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內涵與歷史發(fā)展[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1(18).
作者簡介:申映輝(1970—),男,湖南邵東人,中小學高級教師,專科,研究方向:學校管理、民族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