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靜
(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qū)嘉禾中學 510010)
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歷來是教學的難點,因為規(guī)律比較多,比較抽象,很多學生學習的時候覺得很難理解,對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死記硬背.導致的后果是學不懂,考試題型靈活一點就不會解題,失分比較大,久而久之,甚至影響學習物理的興趣.
如何能更好的開展凸透鏡成像的教學呢,既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又能提高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可以在愉快中掌握好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在多年的教學中,我覺得可以從下面四個方面開展教學:
在教學中,往往發(fā)現(xiàn)學生為什么總是在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中,會把幾個規(guī)律弄的很混亂?源于在學生的心目中,總是認定凸透鏡就是放大鏡,放大鏡的規(guī)律就是正立放大的像.其他的規(guī)律就胡亂記,死記硬背,結果考試的時候張冠李戴,把幾個規(guī)律寫的亂七八糟.那如何能改變學生心目中,凸透鏡就是放大鏡這一概念呢?我覺得可以讓學生利用直觀法,把凸透鏡就是放大鏡這一概念給轉變過來.
直觀法就是在新授課時,每兩個學生或四個學生組成一組,每組發(fā)一個凸透鏡給他們,讓學生拿著凸透鏡去進行觀察物理課本.剛發(fā)凸透鏡的時候,如果老師問學生那是什么工具的時候,大部分學生會認為那是一個放大鏡,因為他們在生活中看到的就是放大鏡.然后逐步的引導學生在離書本較近的地方觀察某個詞語,譬如讓他們觀察“物理”的“物”字,提問學生看到了什么.這個時候大部分的學生都能看到“物”字是放大的,接著讓他們體會一下什么叫“正立”.接著,讓學生把凸透鏡逐漸遠離書本,在這個過程中,有一段距離他們會感覺到什么也看不見.而在下一刻,他們會觀察到看到的“物”字是放大的,而且是反過來的,這是引導他們思考什么叫做“倒立”的像.這個時候通常學生都會很興奮,覺得和平常放大鏡看到的效果原來可以不一樣的.緊接著,讓學生繼續(xù)把凸透鏡拉遠一些,讓他們自己觀察,說說看到的效果,這時做得快的學生就可以看到了“縮小的倒立”的“物”字,做得慢的學生聽到有這么新奇的效果,也會加把勁努力把這種效果找出來.最后,讓學生舉著凸透鏡,觀察遠處的房子,這時,往往全部學生都會沸騰起來,因為,他們看到了房屋變成了“倒立的”,并且是“縮小”的.這時,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為什么用同一個放大鏡觀察同一個物體,可以看到多種不同的效果?經(jīng)過討論,學生感受到應該是放大鏡離觀察物體的距離遠近不同而導致的.
通過直觀法,可以讓學生比較直觀的感受到用凸透鏡觀察到的物體,由于距離的原因會有不同的.這樣,大大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fā)了他們的求知欲,這樣有利于開展后面系統(tǒng)的教學,得出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在學習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之前,我們已經(jīng)教會了學生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教會了他們如何畫幾條特殊光線通過凸透鏡后的光路圖.在學習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我們就可以使用圖像法,讓他們把兩條特殊光線通過凸透鏡的光路圖給畫出來.如圖1,圖2所示.
這樣就可以很清楚的從圖1,圖2中看出,像的正立倒立,放大、等大、縮小.甚至讓學生理解了什么是真實的光線,什么是光線的反向延長線,實像是怎樣形成的,而虛像又是怎樣形成的.初步接觸物距、像距的概念,從而帶出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經(jīng)過直觀法和圖像法,學生心中已經(jīng)有一個關于凸透鏡成像的大致概念.那接著,我們就可以讓學生來到實驗室,通過做實驗的方法,再次驗證凸透鏡成像由于物距的不同,成的像特點就不同,明確得出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具體的實驗步驟可以如下設計:
①把透鏡放在光具座標尺中央,從透鏡的位置開始在左右兩邊的標尺上用粉筆標出等于焦距f和2倍焦距2f的位置.
②點燃蠟燭,調整它們的高度,使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③把蠟燭放在離凸透鏡盡量遠的位置上,調整光屏到透鏡的距離,使燭焰在屏上成一個清晰的像,觀察像的大小、正倒.測出蠟燭與凸透鏡、凸透鏡與光屏間的距離,把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格中.
④繼續(xù)把蠟燭向凸透鏡靠近,觀察像的變化是放大還是縮小,是正立還是倒立,蠟燭與凸透鏡、凸透鏡與光屏的距離測出,將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格中.
⑤當蠟燭到一定位置上時,光屏沒有像,用眼睛直接對著凸透鏡觀察蠟燭的像,把蠟燭與凸透鏡、像與凸透鏡的距離,像是放大還是縮小的,像的正倒,填入表格中.
實驗中,特別要體驗出光屏上接收到的是實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只能用眼睛觀察的是虛像.但要注意,眼睛既能觀察實像也能觀察虛像.
最后,結合圖像法和實驗法,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出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如下表:
物距像的特點正/倒大/小虛/實像距u 在經(jīng)歷了實驗探究后,還要教學生牢固掌握、記憶知識,以便在做題時可以很快回憶起來.除了靠機械記憶外,還可以采取一些技巧性的記憶方法.所以,參考很多教參和教學方法后,我把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編成瑯瑯上口的口訣,對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記憶時,可以使用口決,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便于記憶和運用.口訣法如下: “一焦分虛實,二焦分大??;虛像同側正, 物遠像變大;實像異側倒,物遠像變小”. “一焦分虛實”,在焦點以外,成實像,在焦點以內,成虛像,焦點是成實像和虛像的分界點. “二焦分大小”,在二倍焦距以外,成縮小的實像,在二倍焦距以內,成放大的實像,二倍焦距點是放大實像和縮小實像的分界點. “虛像同側正”,像和物在凸透鏡同一側的話,成的是正立的虛像. “物遠像變大”,成虛像時,凸透鏡離物體越遠,成的虛像就越大. “實像異側倒”,像和物在凸透鏡兩側的話,成的是倒立的實像. “物遠像變小”,成實像時,凸透鏡離物體越遠,成的實像就越小. 通過口訣法,加深學生理解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特點,能對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學習效果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以上這些是針對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一些教學方法,并不全面.還有待教學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們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不斷探索,不斷改進.無論采用怎樣的方法,只要從學生出發(fā),盡最大可能去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能主動學習,相信會使學生更好的掌握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取得較好的成績.四、口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