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臺州市椒江區(qū)楓南幼兒園 黃 柳
在“楓幼小鎮(zhèn)”混齡特色游戲項目的教研推進過程中,我們對“教師管理范疇的定位”“小班幼兒參與活動頻率”“活動管理主體聘任”等問題進行了多次專題研討。而對教師“如何有效觀察兒童”“如何精準指導兒童”“如何推進游戲發(fā)展”等研訓內容涉獵甚少。教師在游戲現(xiàn)場的觀察能力和指導水準阻礙了“楓幼小鎮(zhèn)”混齡游戲向深度發(fā)展,阻礙了幼兒在游戲中關鍵能力的提升。
由此,我們啟動了以“游戲案例”為載體的研修活動,探尋教師在游戲過程中“有效觀察、精準指導”的案例研修模式,旨在提升全園教師的游戲觀察和現(xiàn)場指導能力和效度。
教師游戲觀察和指導能力的提升并非是一蹴而就的,研訓管理者需要實時了解教師的發(fā)展水平,設計“螺旋式上升”的研修內容,實施“遞進型”的推進方式。我園為了引導教師從關注游戲內容和形式深入到游戲中幼兒的學習和發(fā)展,逐步提升教師的觀察和指導效度,開始了為期一個學年的研修之旅,形成了“找案例—研案例—用案例”的特色研修模式。
找案例——學會聚焦
研修初期,教師們對于“游戲觀察和指導”的概念模糊,缺乏實操經(jīng)驗,普遍存在“看不見”或“不會聚焦”的問題,常常導致一次小鎮(zhèn)游戲結束后沒有案例的現(xiàn)象。為了啟迪教師“觀察和指導”的意識,明白“觀察與指導”的基本方法,我們邀請了臺州市高美嬌名師工作室?guī)ьI“游戲觀察團”開展現(xiàn)場游戲指導。名師們面對“流水賬”式的觀察記錄,手把手指導老師如何獲取“典型案例”、如何推進“案例發(fā)展”及如何描述“案例過程”等,引導老師們在游戲觀察中要做到“站足十分鐘”“閉上嘴巴”“豎起耳朵”等基本要求。
名師的現(xiàn)場引領,讓教師們意識到一個鮮活案例的尋找需要教師圍繞目標積極主動地捕捉關鍵信息、持續(xù)專注地觀察并進行客觀真實的記錄,在分析解讀時需要在一定的理論框架下進行分析,而不是憑借自己的感覺進行主觀判斷。
研案例——學會思辨
明確游戲觀察指導和記錄方法后,我們組織全園教師開始了游戲案例研修,研修分成兩種形式:一是師師碰撞,二是家園交互。
師師碰撞——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游戲案例,進行教師與教師間的對話和交流。首先由案例提供者闡述案例選擇緣由,分析案例背后所蘊含的各種核心經(jīng)驗,反思案例游戲后續(xù)的優(yōu)化或深入;然后是集體研討,針對案例教師們各抒己見,暢談自己的想法,在思維碰撞中深度解讀案例、提煉經(jīng)驗,實現(xiàn)教師們的共同成長。
家園交互——園本課程的深化過程中,我們越來越發(fā)現(xiàn)家長資源的重要性,攜手家長共同參與游戲觀察,借助家長的“慧眼”有時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事不同職業(yè)的家長有著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觀察視角,可以豐富教師的觀察維度,突破我們的思維局限,有利于教師現(xiàn)場游戲指導更為“尊重”和“精準”。因此,我們鼓勵家長也參與到我們的小鎮(zhèn)游戲觀察團中來,一起記錄、分析幼兒的游戲行為,使得游戲案例的視角更加多元和全面。同時,家長只有深入、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運用恰當?shù)慕逃椒?,才能對孩子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
在一次次個體經(jīng)驗和集體智慧的碰撞過程中,老師們對于游戲案例的解讀視角不再像以往一樣常常局限于材料和問題的解決方式,而是指向更加豐富和多元的方向,教師會嘗試從孩子的認知水平、交往能力、師幼互動、游戲評價等多角度進行分析解讀,在觀察指導幼兒游戲時也不再犯怵,而是更加坦然地應對,讀懂——回應——助推,真正幫助幼兒快樂游戲、體驗成長。
用案例——學會評價
在家園溝通中,以往老師們似乎常常只會用“今天表現(xiàn)挺好的”“和小朋友玩得很好”等寬泛、模糊的套話回復家長,互動交流缺乏感性素材,難以引起家長的共鳴,更暴露出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不夠,從而難以獲取家長的信任,不利于促進家園共育。因此,我們鼓勵教師在《幼兒成長檔案》中呈現(xiàn)鮮活的游戲案例,在與家長交流的過程中學會用游戲案例和家長交流,用事實說話、用案例說話、用數(shù)據(jù)說話,既能表達我們對孩子的關注,體現(xiàn)我們的用心和用情,更能讓家長真正感受到孩子在游戲中的表現(xiàn)和發(fā)展。教師在與家長的一次次對話過程中,拓展自身的觀察思路,豐富自己的家長工作經(jīng)驗,并有利于教師自身的專業(yè)發(fā)展。
案例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故事,描述的是教學過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即真實又典型且含有研究問題的事件。案例研究因與幼兒園教師實踐工作性質高度契合,所以教師具備開展案例研究的絕佳條件,記錄、描寫、分析和反思幼兒活動中的焦點事件是他們熟悉的一種言說方式。案例研究能有效促進教師根植于游戲現(xiàn)場,捕捉幼兒在游戲中的關鍵事件,及時實施有效的解讀和指導,豐富教師的應變和反思經(jīng)驗。因而有更多幼兒園將案例研究引入園本研修,關注教師主動、內在的自主成長,強調在真實案例情境中尋找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有效路徑。
故事一 為啥我們看到的不一樣
為了幫助教師啟迪觀察和指導的意識,梳理如何觀察的方法,在研修的第一階段,我們邀請高美嬌名師工作室蒞臨我園進行游戲現(xiàn)場視導。
小鎮(zhèn)游戲現(xiàn)場,大家借助手機進行視頻拍攝,真實記錄超市游戲。游戲結束后,教師和名師開展了以“我看到了什么”為主題的研討,感受名師的觀察視角和觀察深度,尋找和反思自身的觀察缺陷。如在“忙碌的會員卡銷售員”的游戲觀察中,主班老師覺得丁丁小朋友很棒,能夠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堅守崗位,而名師們卻提出了不同的意見,名師A說:“我覺得在這個游戲中,‘會員卡銷售員’的崗位沒有必要單獨設置,建議和其他銷售員兼并,因為很多時候這個‘會員卡銷售員’都處于消極等待的情況?!泵麕烞說:“會員卡銷售這項工作,只是單一的來一個顧客賣一張會員卡,是一種簡單的重復工作,沒有挑戰(zhàn)性,對孩子的發(fā)展也沒有意義?!泵麕煿ぷ魇依蠋煹慕ㄗh讓我們知道了在觀察游戲時不能僅僅局限于游戲的表象,而需要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和多角度的分析。
解析
游戲觀察是一線教師的軟肋,也是提升游戲質量的關鍵。對于迷茫中的教師,通過名師工作室老師的現(xiàn)場視導,以游戲觀摩中的典型案例分析為切入點,進行闡述、對話、分享和交流最后形成共識,生成新的觀察點,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有深度的研修為教師觀察解讀幼兒的游戲行為打開了不同視角,我們知道了在觀察游戲時不能僅僅局限于游戲的表象,而需要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和多角度的分析,才能更好地支持推進游戲向更高水平發(fā)展。
故事二 原來你是這么想
有了名師們的拋磚引玉,接著我們組織教師開始了一系列的游戲案例研修,選擇游戲視頻或教師撰寫的游戲案例進行團隊研討、分析,逐漸豐富、積累游戲觀察、解讀、評價的方法。
一次研修活動中,我們呈現(xiàn)了一位教師撰寫的關于超市工作人員的游戲案例,老師們閱讀后,紛紛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和觀點(見表1)。
表1.教師關于超市工作人員游戲案例的見解和觀點
解析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在案例研修過程中,我們通過個體智慧與集體智慧的碰撞,經(jīng)驗共享,充分發(fā)揮集體的力量。在一次又一次的思維碰撞中,教師越來越關注幼兒游戲過程中的學習與發(fā)展,對游戲的觀察解讀更加精準,慢慢感悟“為什么要觀察”“怎么觀察”“如何評價”等游戲教學藝術。案例對話研修使得老師對游戲活動理解更為深入——游戲活動應成為一次融合語言、社會性認知和情感價值觀為一體的綜合教育活動。
故事三 僅說“挺好”是不夠的
我園為了便于家長深入了解孩子在園的表現(xiàn)和發(fā)展情況,定期每月發(fā)放一次《幼兒成長檔案》,教師和家長可以面聊和回看孩子的成長檔案記錄。然而,很多班級呈現(xiàn)給家長的成長記錄都是“很好”“挺好”“一般”等結論性評語,家長無法捕捉到孩子真實的活動信息。面對面交流中,許多年輕教師“這階段表現(xiàn)很好”“進步很大”“還需要努力”等回復語言籠統(tǒng),沒有具體的活動細節(jié)描述,給予家長“老師對我家孩子不夠關注”或“老師是在應付工作”等誤解。
我們開展“如果我是家長”主題研討會,將《幼兒成長檔案》記錄為藍本,組織教師討論交流“作為家長你希望看到什么樣的記錄”;錄制一段教師與家長交流的視頻,組織討論“作為家長你希望聽到什么樣的回復”。研修活動中,老師發(fā)自內心地感嘆:“我們的游戲評價需要的是過程性的觀察描述和生成性的指導交流,家長希望看到和聽到是鮮活的案例?!?/p>
通過反思和調整,我們發(fā)現(xiàn)《幼兒成長檔案》的呈現(xiàn)方式不再是一個個冷冰冰的“挺好”,而是一個個精彩的游戲故事,真正起到記錄幼兒成長軌跡的目的。同時,我們也欣喜地發(fā)現(xiàn),老師與家長的交流不再有“無話可說”的尷尬,而是有許多可愛有趣或是尷尬擔憂的故事與家長分享,幫助家長擁有一雙“千里眼”,對孩子在園的生活一覽無遺。
解析
當教師真正地將這些游戲案例運用到與家長的交流中時,以往存在的記錄零碎、溝通片面的問題就得到了有效解決,家園溝通的質量得到了明顯提高;同時,在將書寫的游戲案例投入到實踐中進行運用并取得顯著成效的過程中,教師也愈發(fā)清晰地了解、觀察、記錄了幼兒的游戲行為,明白了撰寫幼兒游戲案例的價值所在。
1.案例研修讓教師更尊重兒童,更基于游戲現(xiàn)場。
觀察與指導是幼兒教師教育實踐中的關鍵方法,若要助推教師有效觀察和精準指導,園本研修需要引導教師關注教育實踐,反思教育實踐,進而提升教育實踐水平。案例研修本身就蘊含了真實情境和反思實踐的因子,是幼兒教師反思自身實踐成效和吸納同伴實踐經(jīng)驗的絕佳載體。案例描述和分析過程都可以幫助我們還原現(xiàn)場、進入角色,找回真實的觀察點和指導方法,使得自主反思和同伴交流更“有的放矢”和“精準剖析”。案例研修可以幫助教師彌補認知結構的缺陷、積累反思素材、提煉新觀點、形成新經(jīng)驗、構建新觀念,有助于教師游戲觀察和指導精準度的不斷提升。
2.案例研修讓教師找到了游戲中同一類問題的解決路徑,更具情境化的問題分析能力。
園本教研是教師專業(yè)化成長的重要途徑,也是幫助教師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鞏固已有教研成果的重要途徑。在這段基于案例的教師觀察指導能力提升的教研過程中,我們將教師的實際問題作為教研切入點,通過多種教研形式、手段幫助老師了解游戲觀察指導的意義和方法。教研過程中,大家始終在自我認知沖突和互相碰撞中提煉經(jīng)驗和思想,主動在游戲現(xiàn)場加以運用和驗證,使教研真正服務于教師的實際問題。
3.案例研修讓教師學會了基于案例與家長溝通,更具專業(yè)性。
在專業(yè)育兒知識普及的網(wǎng)絡時代,我們面對的家長已是80后、90后,他們普遍文化學歷層次較高。這種背景下,我們幼兒園教師的專業(yè)性體現(xiàn)在哪里呢?老師們一致認為,讓家長參與到游戲評價中來,教師在與家長的交流溝通中用事實說話、用案例說話、用數(shù)據(jù)說話,才能彰顯教師的專業(yè)性,才能讓家長真正意識到游戲對于孩子的意義。
因此,我們的研修活動不再拘泥于教師和孩子,而是根據(jù)幼兒園的實際情況,牽手家長參與到游戲觀察和評價中來,基于現(xiàn)狀,從重塑家長的兒童觀、游戲觀入手,幫助家長了解并學習如何陪伴孩子參與游戲,如何觀察和評價孩子,再基于具體的案例和教師溝通交流,最終共同促進孩子更好地發(fā)展。
通過這一段案例研修的經(jīng)歷,老師們對游戲從觀念到執(zhí)行都有了新的認識。在專業(yè)化成長的道路上沒有捷徑,我相信只要愿意靜下心來走近孩子、努力讀懂孩子,就能收獲別樣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