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玉宏
(湖北航天醫(yī)院,湖北 孝感 432000)
重型顱腦損傷傷情嚴重、病情急、發(fā)展迅速,常合并腦水腫、腦挫裂傷和惡性顱內高壓,致殘率和致死率極高。在當前的神經外科領域中,關于重型顱腦損傷的治療仍然是重要的研究課題。重型顱腦損傷的保守治療效果并不理想,手術減壓才是重中之重,其不僅可緩解腦挫裂灶和腦部血腫對周圍腦組織的壓迫,同時也能減低顱內壓,控制疾病發(fā)展。不同手術的方式的預后以及療效均存在較大差異,因此,本文主要通過對比分析的方式,研究了常規(guī)化常規(guī)化骨瓣減壓術和標準去大骨瓣開顱減壓術的臨床實踐效果,具體內容闡述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來我院就診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共計100 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患者入院接受治療的先后順序,將其隨機劃分到觀察組和對照組,各組患者均為50 例。研究對象排除標準:非資源參與研究患者;存在腎、肝、心、肺等臟器疾病患者;存在感染疾病患者。觀察組中包括男33 例,女17 例;年齡22-66 歲,包括墜落傷13 例、打擊傷20 例以及交通事故傷27 例;對照組中包括男34 例,女16 例;年齡21-66 歲,包括墜落傷16 例、打擊傷19 例以及交通事故傷15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常規(guī)化急救治療,并做好術前相關準備工作,在全身麻醉的狀態(tài)下實施手術操作,必要情況下,需切開氣管。其中,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化骨瓣減壓術,研究組患者實施標準去大骨瓣開顱減壓術,具體內容闡述如下:醫(yī)護人員輔助患者取仰臥位,緩慢抬升上升,保持在20°左右,結合手術需求,將患者頭部置于合適的位置,選用額顳頂切刀,自患者顴弓耳屏1 cm 位置開始向耳后越過頂結節(jié)一直到額部中線切口,使患者中顱窩和前顱窩充分暴露,剪開硬膜,將顱內血腫和膜下血腫清除,縫合好硬腦膜,同時將骨瓣固定好,開始實施減壓操作。術后,對兩組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密切觀察,按時復查CT,保證患者呼吸順暢,必要情況下,可切開氣管。此外,還要給與患者營養(yǎng)支持,對引流管液體的性狀、量、顏色等進行觀察,對于留置尿管患者,醫(yī)護人員要定時為患者進行會陰消毒,每日兩次,選擇0.05%的碘伏,每相隔兩周更換一次導尿管,并要盡量縮短尿管留置時間。
1.3 觀察指標。術后,由相關醫(yī)護人員評估患者的疾病康復情況。對兩組患者的顱內壓和并發(fā)癥情況進行對比,常見并發(fā)癥包括癲癇、腦部積水、硬膜下積液、腦梗死等。
1.4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20.0 對相關參數(shù)進行處理,同時行“t”和卡方檢驗,P<0.05 代表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后顱內壓情況對比。對比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如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顱內壓情況對比(,mmHg)
表1 兩組患者術后顱內壓情況對比(,mmHg)
?
2.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情況對比。對比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如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情況對比[n(%)]
重型顱腦損傷屬于臨床常見疾病,病情危重,且發(fā)展迅速,一般是由于外部暴力作用所導致。由于外傷血腫的存在,從而將會對患者外側列血管產生直接的壓迫作用,使傷側腦部出現(xiàn)血液回流障礙或者供血障礙的問題,因此,重型顱腦損傷還經常會伴有嚴重的腦腫脹和腦水腫癥狀,在治療過程中,減壓治療是關鍵和重點。
在常規(guī)化骨瓣減壓手術模式下,可在很大程度上消除腦挫裂傷灶和顱內血腫,但由于骨窗面積較小,因此,對于廣泛腦水腫、腦損傷以及急性硬膜下血腫等往往無法取得理想效果,且在減壓方面也不夠充分,血腫清除的也不夠徹底,術后還會有一定的概率出現(xiàn)再出血的問題,甚至引發(fā)腦組織缺血性壞死。
標準去大骨瓣開顱減壓術能夠大范圍的對顱內血腫進行清除,降低顱內壓,因此,在當前的臨床領域中應用十分廣泛。手術過程中,由于視野充分暴露,因此更加有利于醫(yī)生的手術操作,使其能夠在直視的狀態(tài)下完成各病灶血腫的清除,對失活腦組織進行切除。此外,相比于常規(guī)化骨瓣減壓手術,標準去大骨瓣開顱減壓術的減壓效果更佳,能夠為腦疝復位提供便利。目前,對于嚴重性的腦挫裂傷、彌漫性腦腫脹、惡化性腦梗死等,均應首選標準去大骨瓣開顱減壓術。但要注意的問題是,標準去大骨瓣開顱減壓術操作復雜、耗時且創(chuàng)傷較大,因此,對于15 歲以下的患者、生命體征不穩(wěn)定患者以及雙側同步開顱患者,建議謹慎選用標準去大骨瓣開顱減壓術,以免出現(xiàn)不良反應[1]。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對觀察組患者實施標準去大骨瓣開顱減壓術,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化骨瓣減壓手術,結果表示:觀察組患者顱內壓為(20.68±3.15)mmHg、對照組患者顱內壓為(18.56±4.02)mmHg;術后5 天,觀察組患者顱內壓為(17.25±3.56)mmHg、對照組患者顱內壓為(25.41±2.85)mmHg;術后7 天,觀察組患者顱內壓為(15.42±3.33)mmHg、對照組患者顱內壓為(20.55±3.25)mmHg,對比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概率1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6%,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
綜上所述,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實施標準去大骨瓣開顱減壓術,可大幅度降低患者發(fā)生并發(fā)癥的概率,同時也有助于其顱內壓的降低,對于患者預后情況的改善和生活質量的提升很有幫助,值得推廣[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