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青
2020年初,一則“西安中學生疑因手機被沒收殺害老師”的新聞在朋友圈刷屏:17歲的某重點中學高三學生李某,晚自習期間玩手機,被值班老師金某發(fā)現(xiàn)并予以沒收。之后李某兩次去辦公室想要回手機,因金老師不在而返回。李某第三次進入辦公室后,學生們聽到呼救聲,發(fā)現(xiàn)另一位值班老師周某倒在門口,身上有大量血跡。之后,周某搶救無效死亡,而李某則翻墻逃離學校……
這場悲劇令人匪夷所思,無法想象一個手機能讓正處于花樣年華的孩子拋卻師生情誼,拋開道德法律,走向犯罪。
到底是什么奪去了孩子本該有的感恩與敬畏?我們又能做什么來拯救這些迷失的孩子?
是什么讓孩子沉迷手機
那個讓孩子拼了命也要拿回的手機里有什么?
無論大人還是孩子,大多數(shù)人使用手機,無非是為了社交和娛樂,而讓孩子著迷的,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太難了。”移動網(wǎng)絡(luò)時代,要讓任何一個人放下手機,估計都會這么說。當下,好多成年人都沉迷于豐富的網(wǎng)絡(luò)世界無法自控。還記得“抖音”剛出現(xiàn)時,身邊許多年輕人一邊笑說這東西“有毒”,一邊一刷就是幾個小時,停不下來。成年人尚且如此,更何況孩子呢?要讓沉迷手機的孩子走出來,更是難上加難。不久前,國家新聞出版署發(fā)布《關(guān)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wǎng)絡(luò)游戲的通知》,明確從六方面發(fā)力,“堅決遏制沉迷,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可見網(wǎng)絡(luò)沉迷已是一個引發(fā)社會廣泛關(guān)注的問題。
必須承認,當下孩子的生活太單一。他們的上一輩人,有小伙伴一起玩耍,有廣闊的田間地頭去撒野?,F(xiàn)在的孩子有什么?趕不完的興趣班,聊不完的成績,做不完的作業(yè)……他們的童年生活在哪里,他們可以撒野的根據(jù)地在哪里?他們所缺失的,必定會通過另一種方式彌補回來。
兒童游戲的缺失,是導致孩子網(wǎng)絡(luò)沉迷的原因之一;大人手不離機的狀態(tài),也加大了手機對孩子的誘惑;親子陪伴有形無實,甚至有的家長直接用手機“喂養(yǎng)”孩子,造就了一批把手機當奶嘴的孩子:捧上手機就安靜,拿走就暴躁。
當大人無暇顧及或無法傾聽孩子內(nèi)心的需求,當孩子感受到大人對他的講話敷衍了事,他們開始關(guān)閉交流通道,便去尋求另外的情緒出口,如手機游戲,孩子本該繁茂生長的內(nèi)心世界開始荒蕪。在手機世界里,他們獲得成就感,以此逃避現(xiàn)實,漸漸地就聽不進別人的話,“除了游戲,一切免談”。于是,有了那個殺害老師的學生,有了那個因手機被沒收給了母親兩巴掌的孩子,有了那個沒了手機就揚言跳樓的稚氣面龐。虛擬的手機世界里,還有他們這個年紀或許還無法分辨輕重的殺戮。于是,孩子少了對生命最起碼的尊重。
孩子內(nèi)心的雜草怎么拔
沉迷手機,缺少現(xiàn)實社會交際的孩子,很可能走向冷漠。
小輝是這學期我重點關(guān)注的學生之一。他每天晚上玩游戲到十一二點甚至凌晨,常常早晨剛到教室就倒頭睡覺,作息時間完全紊亂,課堂學習效果可想而知,家庭作業(yè)就更不用指望了。面對游戲,小輝已失去了基本的自控能力,隨之而來的是暴脾氣。在學校,如果同學的話讓他感到不開心,他下一秒就可能拎起椅子砸過來;在家里,家長說不得,如果批評或拿走手機,他就如同網(wǎng)癮發(fā)作一般,不顧一切地鬧,離家出走、半夜不歸,甚至威脅父母要跳樓。你如果找他“說教”,他或插科打諢,或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一聲不吭,對外界“無所謂”。
如果給每一個這樣的孩子按下“成長返回鍵”,你會發(fā)現(xiàn),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必有一個不合格的家長。小輝的媽媽是一個麻將迷,幾乎每天搓麻將到凌晨兩三點,有時干脆夜不歸宿,將孩子丟給老人帶。小時候,孩子吵鬧影響她搓麻將了,她就塞一個手機安撫,小輝對手機的依賴就是從那時開始的。靜下心來想想,用手機喂養(yǎng)孩子的家長,當下真不在少數(shù)。
小輝的情況若是任其發(fā)展,后果可想而知。因此我馬上開始了“拯救”行動。我們邀請了小輝的家人一起分析問題,之后找了一個契機對他“委以重任”:在六年級志愿者招募活動中,我委任小輝擔任小隊長,并表達了對他的期望。那幾天,小輝因得到賞識而全力以赴地寫策劃書,并多次主動找我溝通。我借機肯定他,他的班主任也和我“里應外合”,在班里多次表揚他。在一次次激勵中,小輝開始轉(zhuǎn)變,他會和身邊人分享零食,聊天時認真傾聽,誠懇點頭。雖然在2019年的最后一天,他還是有些遺憾地說,這一年最倒霉的事是丟了手機。但我想,改變急不來,慢慢有改進就好。
最近,我同時在關(guān)心另一個沉迷手機的高年級學生。我和他約定“每天想玩游戲的時候,我們就通電話”。于是,每晚八點半我會和他通一個電話。同時,我給他送書,約定一起合作看完這本書,哪怕一天就看一頁紙。在這些措施下,這個之前因游戲時常曠課的孩子,最近每天都來上學了。
殺師事件發(fā)生后,有不少網(wǎng)友表示希望通過此事推動法律的健全。法律是事后懲戒,不找到病因?qū)ΠY下藥,懲處了這一個,還可能有后來人。面對這樣的孩子,我們除了事后的矯正與懲戒,更應該事前教育,予以預防。
“佛系一點吧,保命要緊,同行們?!毙侣勗u論里,不乏教師同行的悲觀評論。但佛系的“無為”“聽之任之”解決不了問題,教育人需要力行。學校教育要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與家庭、社會共同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使互聯(lián)網(wǎng)對學生成長發(fā)揮正向作用。
(作者系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qū)實驗小學校長,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責任編輯:周彩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