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姍
小學生對作文有一種“想說愛你不容易”之感,主要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為了寫作搜腸刮肚,總是覺得無話可說。究其原因是學生在練習寫作的過程中缺少循序漸進的訓練之法,未能將作文學習融入到日常的聽說讀過程中,割裂了作文與其他語言表達運用技能的聯(lián)系,使得寫作游離于語文之外,被孤立起來。
細細想來,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以學生的認知表達為切入點,注重多樣化策略指導,從學生的日常積累抓起,關(guān)注學生的感知能力,突出觀察能力、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這樣定能讓學生走出“照搬硬套”與“矯揉造作”的窠臼,增強寫作表達的準確性和靈活性。這種“循序”與“漸進”,能幫助學生打開寫作的泉源,聚焦核心要點,在多元化中沉淀認知,形成正確的寫作思維方法。
一、邁開閱讀之步:活化表達思維
讀寫結(jié)合一直是訓練學生寫好文章的有效之法,能讓學生在隨時隨地的閱讀中主動與寫作接軌,打開表達的思維大門。閱讀中蘊含著寫作,需要學生在主動對話語篇中融入語境,帶著好奇和新鮮感主動閱讀素材,從揣摩作者的寫作思維出發(fā),將對文字的品讀和揣摩,轉(zhuǎn)化為寫作的構(gòu)思基礎(chǔ),觸發(fā)他們表達的靈感。
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多思考,多揣摩,定會有不一樣的收獲。如,在對“大自然的聲音”這篇課文的解讀中,圍繞“大自然有許多美妙的聲音”,不妨請學生思考,如果讓你寫大自然的聲音,你會從哪些方面描述?顯然,這樣開放性的話題定會激起層層漣漪,因為學生對大自然的理解各不相同。
對此,教師不妨引導學生從“風、水是大自然的音樂家,動物是大自然的歌手”出發(fā),讓他們圍繞風、水、動物的表現(xiàn),想一想作者運用了哪些表達手法。在這樣的話題引導下,很多學生都有這樣的感觸:原來作者筆下的景物,都是各不相同的,都能緊扣各自的特點進行描述,通過一定的細節(jié)讓我們感受與眾不同,讓我們感受到大自然的聲響是如此美妙。在學生有了初步感知印象后,教師可引導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想象,鼓勵他們說出自己寫作的提綱,談談自己的寫作構(gòu)想與安排,讓他們形成嚴密的表達邏輯思維。
凡是會讀的學生,定會從文字中揣摩文章獨運匠心的安排,感受到作者的良苦用心。學生在閱讀中帶著好奇細細研讀,不放松每個字詞、每一個標點、每一處細節(jié),在心中多問幾個為什么,多融入到作者的心底與之展開對話,定能發(fā)現(xiàn)許多意想不到的精彩。學生帶著思考研讀文本,定會為自己的寫作明確目標和方向。
二、見縫插針補述:深化表達運用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學生寫文章貴在日積月累,需要有“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的勤奮操練之毅力,需要在反復補述筆記中強化表達。教師多鼓勵學生不放過每一點細微之處,不厭其煩地補述,多從素材中的一句話、一個片段、一個開頭等深入構(gòu)思,多嘗試變換不同的語言表達形式,自然就會產(chǎn)生“水到渠成”的靈感,自然就會有“于我心有戚戚焉”的共鳴。
寫好作文需要日積月累,需要學生養(yǎng)成隨時隨地學習寫作的好習慣,需要在主動補述的基礎(chǔ)上產(chǎn)生豐富的認知。有一位教師在以“媽媽的眼淚”為題的作文教學中,要求學生回想母親流淚的場景,引導他們從自己媽媽流淚的故事中深深品味其中的內(nèi)涵。為此,教師提出了媽媽的淚,飽含著幸福、自豪、悲傷、高興……自己終身難忘。學生在相互交流中,能夠圍繞自己從媽媽眼淚中讀出的信息進行闡述:有的同學看到媽媽見到“我”和爸爸在晚飯中等候,疲憊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并流下了幸福的眼淚;有的同學則說,媽媽流淚應該是為“我”懂事感到自豪,為“我”懂得感恩感到幸福;有的同學則寫出了因為自己生病,讓媽媽留下了悲傷的淚水,“我”在發(fā)高燒的迷迷糊糊中聽到了“苗苗,早點好起來”的呼喚,等等。以這樣的方式引領(lǐng)學生補充描述,能讓學生在自覺跟進寫作中獲得鍛煉的機會。
教師可針對學生的表達需要,組織他們認真討論交流,多引導他們在相互補充交流中學習,激發(fā)他們寫作的自信。教師結(jié)合學生的自我補述內(nèi)容,多給他們相應的方法引導,多鼓勵他們變換思維、主動構(gòu)思,定能使得表達更加順暢。
三、相互交流切磋:取長補短活用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在寫作文前讓學生對作文題會作文話題展開討論,暢談如何立意 、如何選材、如何謀篇布局等,從而使學生在博采眾長中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教師要多給學生提供展現(xiàn)自我的機會,鼓勵他們在相互切磋和主動交流中暢談己見,在群策群力中相互學習切磋。
教師多給學生創(chuàng)設(shè)機會,讓他們在相互學習和彼此點評中獲得不一樣的認知,具體操作時,應突出如下幾點:(一)歡迎學生提供佳作,鼓勵他們?nèi)澇鲎约焊械綕M意之處,讓他們在主動和其他習作的比較中找出優(yōu)劣;(二)鼓勵學生多點評,多給他們自我評價機會,讓他們在相互點評和主動切磋中生成豐富的感觸體驗;(三)多請學生登臺介紹自己的寫作經(jīng)驗和方法,鼓勵他們在主動交流中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在相互比較中做到取長補短。教師可結(jié)合學生的互動切磋,組織他們開展競賽,在你追我趕的學習中獲得成熟的寫作技法。
學生多嶄露頭角,能從中獲得深層理解感知。這種理解感知需要教師在把握學生寫作特點的基礎(chǔ)上,多給予足夠的指點,讓他們由學習別人的寫法到主動歸納提煉自己的寫作經(jīng)驗,帶著新鮮感主動寫作。
總而言之,對小學生的作文指導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需要教師多給學生自我嘗試和反復訓練的機會。從夯實學生的寫作基礎(chǔ)開始,在日常訓練中突出開放性,引領(lǐng)學生在閱讀中關(guān)注寫作,在批改中有意操練,在比較中相互切磋,定能讓寫作更有誘惑力,更能吸引學生的眼球和注意力??傊?,作文學習應循序漸進,要開日積月累,需反復訓練,唯有如此,才能“妙筆生花”,這也是寫作的真諦。